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入住ICU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各65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股静脉峰速度(53.62±5.73)cm/s、平均速度(35.74±4.7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2018年1—12月该科收治消化道肿瘤病人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更快,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后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消化肿瘤患者护理中,能使患者正确认识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抗血栓泵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抗血栓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变化,统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水平(PT、TT、aPTT、PLT、MP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3.92%(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血栓泵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等指标,预防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右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急性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68例右股静脉置管后并发急性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常规护理)、综合组(34例,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护理前及护理后3 d、5 d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护理后3、5 d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且综合组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较常规组67.65%高,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0.00%,较常规组11.7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疾病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并降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ICU患者中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该院ICU医治的患者(10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50例,乙组50例。给予乙组常规护理干预,而甲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乙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峰值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静脉的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104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5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SAS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和降低偏瘫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偏瘫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手术治疗的80例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1组、2组偏瘫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试验1、2组偏瘫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试验2组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试验2组、干预后相关指标优于干预前与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护理期间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可以成功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该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全面护理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生活质量评分为(96.45±3.71)分,治疗满意率为96.67%,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据为:60.00%、(59.84±2.65)分、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有针对性的、专业的护理和积极治疗一样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文主要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5例合并DVT患者视为观察组,55例不合并DVT患者作为对照组,就DVT的形成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吸烟、机械通气、PaCO2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上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机械通气、PaCO2以及D-二聚体均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1—9月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该院体检中心接收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比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疾病的诊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采取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其他诊断方式确诊疾病,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胡静 《双足与保健》2017,(10):107-107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将在该院住院分娩的36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给予依诺肝素治疗+早期体位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研究组5.56%(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明显高于研究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妇应用依诺肝素预防治疗+实施早期体位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患者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包括患者38例,采取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对照组、研究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数据94.74%比对照组数据78.95%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P0.05)。结论 ICU患者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满意度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任选80例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患者的肺栓塞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下肢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三乡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多发骨折患者,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多发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肿瘤患者8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3%,与对照组的18.60%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慢于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妇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妇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预见性护理)。评判标准:FIB、D-Dimer指标;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周围静脉血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指标;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妇科大手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血浆D一二聚体含量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55.9%;同时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意义,可作为临床排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术中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在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该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妇产科手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比例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加强护理干预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均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6%,较对照组77.78%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