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0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研究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常规方法检测30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情况并分析。结果 30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2%和3.68%;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0437%和24.62%;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工龄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工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畸变率随工龄增高明显,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336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探讨电离辐射致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按性别、工龄、工种、累积吸收剂量等分类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的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累计吸收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 电离辐射对人类染色体产生致畸变效应,且微核率与个人累计吸收剂量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3.
邢艳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76-178
目的 分析南京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段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结果 X射线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9例女性中染色体未显示畸变,微核率均小于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放射人员细胞遗传方面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种类、强度、剂量和放射工作人员工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方法 对扬州市648例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368例未明显接触放射源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检测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结果 放射人员与对照人群相比,其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不同工龄及工种间染色体和微核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者外周血象、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为放射工作者职业防护和健康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接受健康检查的127名放射工作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及血象分析,将其设为放射组。另外选取133名无射线接触史的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 放射组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7名放射工作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随着接触电离辐射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染色体畸变率逐渐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损害工龄大于20年的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低工龄组,不同损害工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核医学与介入治疗工种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其他工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时间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放射工作者白细胞总数降低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应加强放射工作者防护措施以备降低电离辐射损伤程度,特别要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了解辐射对遗传物质的影响,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形态清晰,数目完整,分散良好的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结果 2009年、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P > 0.05)微核率(P > 0.05)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放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放射工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受到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遗传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dic+r)、和微核率有影响,所以应加强防护,减少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发生情况。方法通过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种和工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共调查1 704人,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为0.02%和0.12‰。男性染色体畸变率为0.02%,女性为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微核率为0.10‰,低于女性的0.17‰(P0.05)。不同年龄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岁人员较高。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不高,但应重视高年资、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情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染色方法采用Gicmsa染色。结果 ①放射组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放射组不同工龄之间染色体畸变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分析近5年累积计量发现,不同累积剂量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剂量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必须做好X射线人员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调查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掌握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现状,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对2013年-2017年期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2496名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2017年期间,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及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观察到规律性变化,而微核率有呈逐年降低趋势(χ2=28.000,P < 0.05)。不同工种间比较,影像诊断组和X射线工业应用组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差异较大,其中白细胞平均值以探伤组最高,影像组次之,放疗组最低;血红蛋白平均值以工业辐照组最高,牙科组最低;血小板平均值以工业测井组最高,工业探伤最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以工业探伤组和工业辐照组最高,且都以牙科组最低。随工龄的延长,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平均值略有升高趋势,血小板均值略有下降趋势。微核率除岗前组相对较低外,在岗工作人员微核率随工龄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工龄水平,染色体畸变率未有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其中放疗、介入和工业应用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宣传和监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廊坊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微核与放射工龄、性别、工作环境等之间的联系。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甲基纤维素浓集法。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与工龄明显有关;各种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其微核率与微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与放射工龄呈正相关,与工作环境的好坏也有一定的关系,应适当减少接触放射线时间,提高防护措施,增加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的影响,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择363名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未接触电离辐射的435名健康从业人员为对照组,采取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培养、检测和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0.11% ±0.373%)显著高于对照组(0.02% ±0.12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080, P< 0.01);无着丝粒体率(0.04% ±0.199%)和双着丝粒体率(0.06%±0.23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01% ±0.107%)、(0.00% ±0.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693,4.529,P 均< 0.01);微核率(0.78‰ ±0.996‰)与对照组(0.65‰ ±0.853‰)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2.000,P< 0.05)。不同工龄间的染色体畸变率、无着丝粒体率和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工龄 ≥ 20a工龄组与其他组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与普通放射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相比,染色体总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组间两两比较,介入组染色体总畸变率(0.10% ±0.299%)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6% ±0.312%)、放射治疗(0.03% ±0.170%)和工业应用组(0.04% ±0.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染色体双着丝粒体率(0.06% ±0.234%)亦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3% ±0.239%)、放射治疗(0.01% ±0.121%)和工业应用组(0.02% ±0.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组与各组之间的染色体无着丝粒体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增加,并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糖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cluded hearing loss, NIHL)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询问调查噪声作业工人一般资料、职业史、既往史等资料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IHL的影响因素,再进行乘法交互作用分析。 结果 调查的1 628例噪声作业工人NIHL 616人(37.84%),NIHL的危险因素有血糖偏高(OR=1.960,95%CI:1.345~2.855)、男性(OR=4.346,95%CI:2.866~6.590)、高环境噪声强度(OR=1.036,95%CI:1.016~1.056)、单核细胞计数偏高(OR=8.522,95%CI:3.054~23.776)、血小板偏低(OR=0.997,95%CI:0.994~0.999)。血糖偏高人员的NIHL风险是血糖正常的1.960倍(P<0.01),男性NIHL的风险是女性的4.346倍(P<0.01),环境噪声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NIHL风险提高1.036倍。血糖偏高与男性对NIHL的加法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同时存在时OR值为8.962,交互作用指数值为2.123。 结论 有必要考虑将空腹血糖检查纳入噪声作业人员常规检查项目,加强男性噪声作业工人血糖水平的监测,筛查出血糖偏高人群并给予一定的控制、干预,必要时调离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3.
易孝婷  李雪  刘继文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291-1294
目的 调查新疆煤矿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状况,并分析职业紧张与心理障碍对MSDs的影响。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1 230名一线煤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MSDs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MSDs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总共调查了1 230名煤矿工人,有805名工人存在MSDs,患病率为65.45%,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倒班情况、工种、文化程度、月均收入间MSD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8.989、76.602、40.054、9.617、38.671、127.846、33.154,均P<0.05);有615名工人存在职业紧张,患病率为50.00%,有630名工人存在心理障碍,患病率为51.22%,不同职业紧张和不同心理障碍组间MSD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1,χ2=22.059,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022,95%CI:1.292~3.159)、年龄(OR=1.532,95%CI:1.035~2.266)、采煤工(OR=1.801,95%CI:1.307~2.409)、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OR=9.453,95%CI:6.529~13.687)、职业紧张(OR=1.364,95%CI:1.030~1.806)、心理障碍(OR=1.826, 95%CI:1.361~2.449)均是煤矿工人MSDs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研究表明煤矿作业工人目前发生MSDs状况不容乐观,职业紧张和心理障碍可以增加MSDs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煤矿作业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对其职业紧张发生的影响,为降低其职业紧张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1500名煤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RI量表和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紧张现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调查了1346名煤矿作业工人,工作家庭冲突分数结果显示,不同轮班、婚姻和工种的煤矿作业人员其分数差异较大(P<0.05);煤矿工人职业紧张阳性率为47.77%,煤矿工作人员在不同年龄、工龄和婚姻状况之间职业紧张阳性率差异较大(分别为χ^(2)=20.938、χ^(2)=19.873、χ^(2)=6.273,P<0.05);工作家庭冲突三维度的方面(时间、压力、行为)的得分都与付出、超负荷和ERI比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1.370,95%CI:1.052~1.785)、工龄>10年(OR=1.788,95%CI:1.223~2.614)和家庭-工作冲突(OR=1.070,95%CI:1.049~1.091)均是煤矿作业人员发生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研究表明煤矿作业工人目前发生职业紧张状况不容乐观,家庭-工作冲突可以增加职业紧张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保定市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方法 对保定市1984名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对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微核等放射敏感指标异常率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种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工龄的白细胞异常和血红蛋白异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的淋巴细胞微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其中5~15年工龄及放射治疗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监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χ2=3.400,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OR=0.969,95%CI:0.953~0.984,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OR=0.974,95%CI:0.953~0.994,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OR=1.088,95%CI:1.064~1.113,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OR=1.042,95%CI:1.019~1.066,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OR=1.065,95%CI:1.035~1.096,P<0.001)和父亲控制(OR=1.068,95%CI:1.038~1.099,P<0.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总体水平,为采取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9年1—12月504名资料完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5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高于男性(P < 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年龄41~50岁的微核率高于21~30岁(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21~30年的微核率高于0~10年(P < 0.05);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放射治疗岗位人员的微核率较其他岗位最高;不同级别的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中,市级医院最高,其中省级医院与企业(P < 0.05)、市级医院之间(P < 0.01)的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非接触人员,女性的微核率高于男性,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与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9.
对某研究所接触脉冲微波作业的高功率组42人、低功率组(元件组)60人和无微波接触的对照组51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率、高功率组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功率组染色体畸变率异常者检出率、畸变细胞率、染色体型畸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元件组(P<0.01);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两接触组与对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因素后,两接触组微核率、染色体型畸变率与工龄无相关性(P=0.451,P=0.270)。说明小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微核形成具有一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