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7~50岁,中位数33岁。左侧17例,右侧18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踝关节扭伤病史。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按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的影像学分型标准,均为完全撕裂型。病程8个月至6年,中位数1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观察距骨倾斜角变化;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均高于术前[(47.00±4.03)分,(90.27±2.49)分,t=-85.300,P=0.000;(3.93±1.86)分,(6.20±1.13)分,t=-9.472,P=0.001],距骨倾斜角较术前降低(18.07°±2.64°,4.60°±1.10°,t=25.254,P=0.001)。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排斥反应及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水平、缩小距骨倾斜角,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是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多见。若早期处理不当,往往使病程迁延,或导致踝关节松弛或僵硬,造成以后反复的扭伤和疼痛。目前对此损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28岁。左侧5例,右侧9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7~12 mm,中位数10.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8°~12°,中位数11.5°。麻醉状态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11~15 mm,中位数12.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9°~13°,中位数10.5°。MRI检查显示,距腓前韧带Ⅳ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Ⅲ度损伤8例,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Ⅱ度损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随访观察踝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22.14±8.00)分、末次随访时(33.57±8.40)分,功能评分术前(6.86±7.93)分、末次随访时(9.14±4.52)分。均未出现切口皮肤感染或坏死、腓骨骨折、肌腱滑脱及界面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采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29岁;左侧11例,右侧7例。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分别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在末次随访时,依据踝关节AOFAS评分评价疗效(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一般,50分为差)。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中位数2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3.7±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1.6±9.3)分,末次随访时(95.5±6.2)分。疗效评价,本组优15例、良3例。结论: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改良过的brostrom方法缝合修复,观察组取自体半腱肌腱采用距腓前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内翻、距骨前移和倾斜改善方面的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重建稳定性明显优于修复稳定性。观察组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中的地面步行、稳定性评分以及最大步行距离与对照组相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观察组主观评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腱肌腱采用距腓前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应用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对患者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几率下降,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6.
鲍立峰 《中医正骨》2012,(11):50+53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半腱肌肌腱移植,微创下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使用肌腱挤压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6周,6周后功能锻炼。结果:13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无复发,无踝关节不稳。结论:该法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疗效满意,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自体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自体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8~56岁,中位数38岁;左侧38例,右侧22例;病程1~3年,中位数2年。踝关节镜下清除增生的滑膜组织、游离骨片和腓骨远端瘢痕组织后,用切取、制备好的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患侧距骨前移距离和距骨倾斜角,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标准评价患者运动能力。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2个月。患侧距骨前移距离,术前(8.76±3.35)mm、术后3个月(3.53±1.61)mm;患侧距骨倾斜角,术前13.23°±5.54°、术后3个月4.63°±2.14°;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0.26±6.67)分、术后3个月(96.61±8.74)分;患者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术前0级19例、1级16例、2级11例、3级9例、4级5例;术后0级8例,1级9例、2级7例、3级14例、4级16例、5级6例。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重建韧带断裂、螺钉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自体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有利于踝关节功能和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55岁,中位数36岁。体质量指数18.6~33.7 kg·m-2。所有患者半年内有2次以上的严重踝关节扭伤史,经正规非手术疗法治疗后无效,且行改良Brostrom-Gould修复术失败。X线检查均显示距骨前移>10 mm,距骨倾斜角>9°;MRI检查提示距腓前韧带伴或不伴跟腓韧带断裂,且第三腓骨肌存在。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足踝功能测试(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5~90 min,中位数70.5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13±0.64)分、术后1年(1.33±0.74)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52.47±7.37)分、术后1年(89.23±5.75)分,优11例、良5例;FAAM评分,术前(58.67±5.70)分、术后1年(90.13±6.60)分,优9例、良7例。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能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短缩缝合止点重建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科就诊住院的CAI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26.1岁(16~47岁).其中17例行短缩缝合止点重建术治疗,18例行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受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两组术中均使用踝关节镜探查处理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并记录。记录患足术后疼痛、肿胀、再次扭伤情况,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无脱落病例。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液化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均转为阴性。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及Tegner评分、距骨倾斜角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缩缝合止点重建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改良Brostrm联合可吸收锚钉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VAS评分由术前的(5.93±4.75)分降至术后的(1.84±1.2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0.63±4.75)分,升至术后的(90.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功能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多发生在体育运动和交通事故伤中,ACL损伤后难以获得自愈,可产生明显的膝关节前向不稳,继发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导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必须及时修复.选择何种方法和材料进行ACL重建一直是不断探讨的课题.自2001年4月~2004年12月,作者对14例ACL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关节镜下重建ACL,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踝关节镜下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30岁,中位数2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左侧7例,右侧8例。8例合并距骨止点处撕脱骨折。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标准评价患者运动能力。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数12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27±1.53)分,术后3个月(0.73±0.70)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34.00±9.93)分,术后3个月(93.67±3.29)分。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术前1~3级,中位数2级;末次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共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通过半腱肌与股薄肌重建的方式进行重建(ST/G),对照组仅通过半腱肌进行重建(ST)。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移植物的直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评分(IKDC)、拉克曼征、轴移试验以及KT-1000功能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腱肌与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移植物的直径较小,患者术后屈膝力量以及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力学作用机理。方法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急诊科收集1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扫描并保存患者胫骨远端1/3以下踝关节CT断层图片,利用Abaqus 6.13和Mimics10.0软件来构建足踝三维有限元模型。记录手法治疗前、初次治疗后、疗程结束2周3个时间点的在体力学数据,经过数据转换处理后代入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在3个不同时间点4种工况下距腓前韧带的参数及力学数据。结果 有限元加载试验提示,随着时间进展,经手法治疗后,距腓前韧带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距腓前韧带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结论 摇拔戳手法能通过降低距腓前韧带的弹性模量,使距腓前韧带承受的最大应力增加。可能是通过手法缓解踝关节扭伤后踝周围韧带的痉挛紧张状态,提高韧带对力的耐受,这可能是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力学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距腓前韧带损伤在踝关节前外侧撞击时关节软骨的影响,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接收的26例踝关节前外侧撞击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踝关节镜撞击物清理,随后行自体骨软骨移植,并实施距腓前韧带修复术,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对患者进行踝- 后足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0例自体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经验体会,并探讨影响自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对3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自体髌腱重建术,其中在治疗过程中行侧副韧带修复2例,半月板结合部缝合2例,半月板损伤部分切除6例。结果:参照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临床评分标准,优12例,良13例,中5例,优良率83.3%。结论:该手术创伤小,对关节内环境影响小,是ACL重建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3月~2005年4月,我们采用四股半腱肌腱加钮扣钢板于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12例,经12月临床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2~47岁,平均28岁。病程为3~23个月。左侧8例,右侧4例。术前膝关节疼痛10例,打软腿8例,经常性关节绞锁9例,  相似文献   

18.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常见于运动伤、摔伤、坠落伤、交通事故伤,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常导致膝关节失稳而降低或丧失运动能力。若治疗不当,晚期将导致严重的退行性骨关节炎。为恢复关节结  相似文献   

19.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多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最常伤及距腓前韧带。这种损伤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常使恢复时间延长,并影响运动员后期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北京体育大学医院运动创伤科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病例126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现将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多数新鲜损伤者能及时诊断及治疗,然而在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该病的误诊或漏诊而形成陈旧性损伤,其中往往只注意骨折或脱位,而未行膝关节全面系统地检查。本院自2000~2002共收治了14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的患者。均采用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取得满意效果。恢复了膝关节的稳定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