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 vs 50%,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安全便捷,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合并髋臼骨折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Harris得分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8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周的骨折复位效果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周骨折复位优良率和术后3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中关于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机体疼痛共5个维度评分显著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应用于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能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骨折复位效果和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该入路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两种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和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并发症产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使用Matta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改良Stoppa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需行前路固定的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可作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90-291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K-L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用于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水利医院治疗的74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n=20)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 60±0. 47 h)、术后住院时间(13. 11±1. 08 d)明显少于对照组(2. 23±0. 53 h,16. 23±1. 16 d),手术切口长度(9. 26±3. 10cm)、术中出血量(560. 23±57. 82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4. 78±4. 38 cm,724. 41±68. 63 ml),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91. 89%)、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 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 97%,81. 08%),并发症总发生率(5. 41%)明显低于对照组(16. 22%),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更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Neer 3、4型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Neer 3、4型PHF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3D打印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解剖复位率、术后引流量。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2组肩关节Neer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结果 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C臂机透视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3、12个月Neer评分及术后12个月肌力、日常活动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D打印组肱骨头丢失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小于对照组,肱骨颈干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出现1例(4.35%)肱骨头坏死,对照组出现3例(15.00%)肱骨头坏死,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并择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取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3例,采取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并发症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尺偏角及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绕腕关节面平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桡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同时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情况,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0例,以单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盆前环骨折接受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比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效果、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静脉血栓、神经血管损伤、股外侧神经麻痹、术后感染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91.31%比75.55%,χ2=4.098、P=0.0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6.52%比22.22%,χ2=4.579、P=0.032)。2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可改善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质控指标,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1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情况、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整体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疗效较佳,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患足70足)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足。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前认知度与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检查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等)、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距下关节僵硬等)发生率。结果 2组各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术前(P 0.05),但2组间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发现,2组并发症发生率、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能更好地评估患者骨折情况,在术前制订出更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骨折手术及护理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髋臼骨折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按视觉模拟法评估病人术前、术后翻身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术后行X线检查并按Matta标准评估病人骨折复位固定情况,术后3个月评价患肢功能。[结果]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前翻身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减轻髋臼骨折病人术前护理翻身时疼痛,减少髋臼骨折的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辅助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Pilon骨折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X线片、CT三维重建联合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行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统计踝关节优良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踝关节优良率77.50%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P<0.05)。结论:在复杂Pilon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时,采用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toppa术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应激指标情况。方法选取7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改良组进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和骨折恢复后Majeed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NE、E、Cor水平高于术前,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性功能、步态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14%,低于常规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Stoppa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与常规切口手术相当,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前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及前屈位移、侧屈位移、后伸位移、垂直压缩刚度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前屈位移、侧屈位移、后伸位移及垂直压缩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76-1477
研究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近期疗效。纳入收治的76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差异分为A组与B组各38例,A组予以前后联合入路方式,B组单纯予以前侧入路方式,对比两组近期疗效。A组术后即刻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1年膝关节优良率均显著高于B组,且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P0.05)。对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方式,可获得显著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痊愈,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96-4097
将我院92例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前外侧组26例、外侧组34例和后外侧组32例。前外侧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手术,外侧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后外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对比三组疗效。外侧组患者及后外侧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前外侧组的患者(P0.05),外侧组患者及后外侧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干骨折常合并副韧带和交叉韧带损伤,采用外侧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更安全,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前瞻性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z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复位质量状况、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 00%(34/40),稍高于对照组的80. 00%(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5. 00%(18/40)及45. 00%(18/40),对照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分别为40. 00%(16/40)及42. 50%(17/40),两组患者解剖复位及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7. 02±3. 45) min、(668. 29±55. 45) ml及(17. 08±2. 53)分,对照组分别为(16. 78±3. 32) min、(679. 39±57. 37) m L及(17. 25±2. 68)分,上述3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手术处理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而言,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处理移位程度较大的骨盆骨折以及显露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且不会受限于膀胱损伤等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