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预防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TUPKP术围手术期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对策。方法以2015年7月—2018年5月在该院行TUPKP治疗的88例BPH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性预防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二组患者术后并发DVT的比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并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围术期综合性预防护理能有效预防TUPKP后DVT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针对该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10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下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护理满意度,及DVT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DVT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07%,观察组DVT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66%,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术后患者采取下肢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DVT静脉血栓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经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94%,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胸外科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1.9%,护理满意度为96.2%,分别与对照组的11.2%、8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DVT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内科病房2016年2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DVT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33±1.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改善DVT病情,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下肢骨折术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以循证护理为例。方法从该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病案库中随机抽取6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体征与症状。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发生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周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也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有效循证护理干预,可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有效预防,将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于胆囊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8年10月在该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DVT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术后血凝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手术围手术期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预防术后DVT的形成,临床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12月到该院就诊的呼吸内科患者3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据理路径,两组患者测评并对比院外带入DVT例数、院内发生DVT例数、患者对预防DVT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于刚入院时评估出院外带入DVT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发生DVT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预防DVT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预防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脉发生,能够确保患者安全,临床上有很高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模式在预防股骨胫骨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股骨胫骨骨折患者190例,其中,胫骨骨折76例,股骨骨折1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观察患者在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DVT,发病率为9.5%;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DVT,发病率为22.1%。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DVT合并或继发PE的患者,对照组出现1例DVT合并或继发PE的患者。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中医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概率,减短术后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美容整形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口腔急诊收治的430例颌面部浅表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缝合处理,观察组进行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缝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和伤口裂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容整形修复缝合方法与常规缝合方法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的发生,减少术后瘢痕的大小,达到美观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包括术前评估及健康宣教、术后床上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以及联合医用弹力袜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按照恶性肿瘤腹腔镜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比较2组术后7 d内DVT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 44%,对照组为8. 8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 56%,对照组为91. 11%;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DVT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先后入院时间顺序资料,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时间段8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并将这8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1例实施综合预防措施,对比两组DVT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食管癌术后DVT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而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于减少DVT和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于宫颈癌术后化疗的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该院诊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估2组DVT发生状况、住院时长、下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状况。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DVT发生较少(P0.05);观察组住院及下床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优(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施以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减少DVT的形成,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及下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输液港术后感染中的应用,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行输液港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输液港术后感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1周通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1. 25%),对照组发生DVT13例(8. 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查出DVT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DVT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方法,包括情志护理、按摩、合理饮食、功能锻炼、中医健康指导,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DVT,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实行盆腔手术120例患者纳入研究主体对象范畴,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60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SDS评分、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DVT发生率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与观察组95.0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手术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心理层面负担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纳为研究对象,为两组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对照组)、早期系统运动护理(观察组);全面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予以患者早期系统护理,预防患者出现DVT,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