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后使用温针加电针联合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62例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与传统组。联合组使用温针结合电针疗法,传统组则使用普通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传统组(83.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施针治疗之后下肢静脉血液流速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联合针灸疗法用于治疗中风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研究患者资料为该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下肢静脉血栓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在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后,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在经过14 d的治疗后观察组5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患者总有效率74.5%,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静脉血流速度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静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临床效果优于西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运动康复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治疗)、实验组(温针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肿胀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胀评分均有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为8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在肿胀评分改善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加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D-二聚体、血红蛋白、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IF-1?、TNF-?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血红蛋白水平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流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比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或尿素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该院于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1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尿素酶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43%,与对照组76.79%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血流速度、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指标上,观察组静脉血流速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观察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指标与对照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尿素酶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与温针灸辨治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电针组45例,予以电针治疗,温针灸组45例,予以温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电针组显愈率60.00%,总有效率82.22%;温针灸组显愈率48.89%,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时间、僵硬缓解时间、关节肿胀消除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在疼痛积分、晨僵积分、日常生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与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急性加重期各有优势,电针偏镇痛,温针灸偏缓解关节僵硬,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导气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电针留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先导气行气再电针留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进行VAS、JOA评分及分级,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5%,对照组为9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JOA评分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气针法联合电针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麻木、酸胀等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组和电针组各60例。两组取穴相同,主穴均选取患侧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悬钟。温针组针刺后于针柄上方套长约3 cm的艾段点燃,对照组针刺后加电针,10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91.67%与电针组的90.00%差别不大(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别不大(P0.05),同组治疗前后VAS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次后温针组差值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两组的VAS差值差别不大(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1次和1个疗程后,两组JOA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温针组与电针组复发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温针法和电针法对于腰间盘突出症疗效差别不大,但温针组起效快,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1例。两组均进行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肽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压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下肢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溶血酶指标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PT、TT指标均比观察组高,血流平均速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促进妇科术后患者下肢血流循环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收取同时期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管腔内血流情况、血管径血流情况、二维图像特点。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管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髂静脉至胫后静脉占比42.50%,髂静脉占比17.50%,股静脉至胫后静脉占比40.00%;右下肢静脉血栓占比35.00%,左下肢静脉血栓占比52.50%,双下肢均有血栓占比12.50%;亚急性及慢性期患者占比40.00%,急性期患者占比60.00%。观察组下肢静脉管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推康复法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推康复法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MMSE-MC评分、QL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低切血黏度、变形指数、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比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推康复法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浮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3.33%,观察组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2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55%,实验组为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纳入2018年1—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37例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将两组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应用在妇科手术后能够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四神聪结合温针灸关元、气海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电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所有受试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CIQ-S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失禁程度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四神聪结合温针灸关元、气海能够改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该方法简单、合理,适于社区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针、温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3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使用电针灸疗法,研究组使用温针灸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和肿胀评分、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1.82%,18/22)于对照组(76.19%,1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对肿胀的改善更明显,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温针治疗致密性髂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致密性髂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温针是一种治疗致密性髂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电针在肩周炎治疗中的效果,为肩周炎的有效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206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肩周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较电针有效缓解肩周炎疼痛及功能障碍,值得在肩周炎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随机年均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钟慧 《中医药导报》2012,18(7):70+73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电针治疗风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给予温针配合电针治疗和温针治疗,观察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电针治疗风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较好的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