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血浆脂质、内皮素水平、冠状动脉疾病 (CAD)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性。方法 对 2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人及 10 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载脂蛋白B (apoB) ,脂蛋白a[Lp(a) ]及血浆内皮素 (ET)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 CAD组血浆TC、TG、LDL c、apoB、Lp(a)、ET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HDL 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CAD三支病变者 ,apoB、Lp(a)水平显著高于CAD单支病变者 (P <0 0 5 ) ;重度病变组E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 (P <0 0 5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 ,狭窄评分越高 ,apoB、Lp(a)、ET的浓度越高。结论 血浆TC、TG、HDL c、LDL c、apoB、Lp(a)、ET与冠状动脉疾病发病有关 ;Lp(a)和E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apoB和Lp(a)及ET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对冠状动脉病疾发病预测和严重性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胱抑素C(Cys C)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老年ACS病人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0例老年ACS病人,并按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分为高危组(38例)、中危组(46例)和低危组(36例),选择同期的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病人的基线资料,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 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生化、Lp-PLA2、Cys C、Lp(a)水平。结果老年ACS病人血清Lp-PLA2、Cys C、Lp(a)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 05),并且高危组病人的Lp-PLA2、Cys C、Lp(a)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 05)。老年ACS病人Lp-PLA2、Cys C、Lp(a)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均P0. 05)。高危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以及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 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Lp-PLA2、Cys C和Lp(a)是预后不佳的高危影响因素(P0. 05)。结论老年ACS病人血清Lp-PLA2、Lp(a)、Cys C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危险分层及预后密切相关,Lp-PLA2、Lp(a)以及Cys C可作为评估老年ACS病人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血小板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脏中心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人320例,按Gensini评分分为高分组(Gensini评分≥40)和低分组(Gensini评分40),检测并比较2组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小板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Gensini评分低分组病人相比,高分组病人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入院时血压、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较高(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PDW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 65,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史、LDL-C、PDW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中,PDW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4例,并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组,56例)。另选同期56例拟诊为CHD而CAG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水平,同时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对入选者行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的多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ACS组、SAP组与NC组患者血清Hcy、Lp(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示,CHD患者Hcy、Lp(a)水平无相关性(r=0.240,P0.05),Gensini积分与血清Hcy、Lp(a)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78、0.75,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287,95%CI:1.027~1.791)及Lp(a)(OR=3.038,95%CI:2.984~3.431)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及高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水平及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1例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发与未并发脑梗死病人的血清ox-LDL水平,病人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控制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x-LDL水平及多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人并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未并发脑梗死组比较,并发脑梗死组病人血清ox-LDL水平明显升高(16.78μg/d L±11.41μg/d L vs 35.42μg/d L±23.11μg/d L,P0.01)。与无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病史病人比较,有相关病史者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未达标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x-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优势比分别为17.491、10.905和4.835(P0.05或P0.01)。结论血清ox-LDL水平升高及危险因素控制不良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病人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IMT≥0.9mm组与IMT0.9mm组,同时实验室测定相关生化指标: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等。采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与胱抑素C有关的相关因素及导致IMT增厚的因素。结果 IMT≥0.9mm组血清CysC水平较IMT0.9m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与Hcy、IMT、Lp(a)存在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66、0.391、0.319,P0.05)。颈动脉IMT与脑梗死相关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ysC水平与颈动脉IMT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指标,为临床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血清脂蛋白(a)[Lp(a)]、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与冠心病病人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病病人,随访12个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访4例、死亡4例。将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33例作为再狭窄组,未再出现冠状动脉狭窄的7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血清Lp(a)、MAU水平,探讨Lp(a)、MAU水平与病人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尿酸、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支架直径、支架长度、规范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组Lp(a)、MA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Lp(a)、LDL-C、MAU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病人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I术前病人的Lp(a)、MAU水平升高会增加冠心病病人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及其病因学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病例组)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以及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高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p(a)浓度.病例组根据TOAST病因学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并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和病因不明的患者.对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Lp(a)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及其病因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14例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其中LAA 97例(45.33%),SAO 64例(29.91%),CE 53例(24.77%);对照组118例.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和饮酒的比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p(a)、纤维蛋白原、高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和性别后,Lp(a)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2.01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73~3.092;P=0.036];LAA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 3.353,95%CI 1.714~6.558;P<0.001)、收缩压(OR 2.786,95%CI 1.136~5.538;P=0.016)、高半胱氨酸(OR 1.108,95%CI 1.031~2.191;P=0.005)、总胆固醇(OR 2.169,95%CI 1.599~4.943;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782,95%CI 1.093~5.238;P=0.024)和Lp(a)(OR 3.072,95%CI 1.907~8.064;P=0.001),SAO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 7.042,95%CI 3.189~25.55;P<0.001)、糖尿病(OR 5.162,95%CI 2.372~11.23;P<0.001)、纤维蛋白原(OR 1.667,95%CI 1.434~2.025;P=0.045)和高半胱氨酸(OR 1.967,95%CI 1.859~1.995;P=0.036),C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心房颤动(OR 13.340,95%CI 4.637~39.20;P<0.001)、纤维蛋白原(OR 2.365,95%CI 1.147~4.904;P=0.029)和Lp(a)(OR 1.656,95%CI 1.996~3.001;P=0.035).结论 Lp(a)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血清生物学标记物.不同卒中病因学亚型之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差异,Lp(a)与LAA和CE独立相关,但与SAO无独立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为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13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分为ACS组60例,对照组70例.测定两组血浆Lp(a)浓度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S的危险因素.结果 (1)ACS组血浆Lp(a)、TC、LDL-C浓度及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高水平Lp(a)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p(a)与ACS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血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素B2(TXB_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脂蛋白(a)[Lp(a)]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急性脑梗死病人180例作为梗死组,依据脑梗死横断面最大径分为重度组(5cm,30例)、中度组(3cm~5cm,90例)和轻度组(1.5cm~2.9cm,60例)。随访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病人预后,依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组(126例)和良好组(54例)。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30名作为健康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XB_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oxLDL和Lp(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治疗前血浆TXB_2、oxLDL、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横断面最大径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治疗后血浆TXB_2、oxLDL、Lp(a)水平与病人预后结果的关系,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梗死横断面最大径,治疗前后血浆TXB_2、oxLDL、Lp(a)水平,预后结果等情况。结果梗死组病人血浆TXB_2、oxLDL、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重度组病人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病人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浆TXB_2(r1=0.627,P0.05)、oxLDL(r2=0.703,P0.05)、Lp(a)(r3=0.687,P0.05)水平与脑梗死横断面最大径呈正相关;不良组病人血浆TXB_2、oxLDL、Lp(a)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浆TXB_2(OR1=3.921,95%CI 3.474~4.373)、oxLDL(OR2=6.873,95%CI 5.278~7.842)、Lp(a)(OR 3=5.816,95%CI 6.781)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病人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TXB_2、oxLDL、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也是病人发生不良预后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上述因子水平变化可协助医师评估病人的病情和预后,进而指导对病人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改善病情和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卒中相关性头痛(SH)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共183例,根据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头痛分为SH组和无SH组。分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既往史等一般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H的危险因素。结果 SH组女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头痛病史率显著高于无SH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无SH组(P0.05)。SH组中脑梗死发病率显著高于无SH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与SH具有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偏头痛病史和中脑病变为S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SH与女性、血压、血糖、血脂、偏头痛病史、中脑病变均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上述高危人群予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接诊的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SFP组(188例)和正常组(10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检验及检查数据,测定血清Lp(a)、hs-CRP及CysC水平。分析血清Lp(a)、hs-CRP及CysC与CSFP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SF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SFP组的男性占比更高,血清Lp(a)、hs-CRP、CysC水平更高,Cr水平更低(P<0.05)。CSFP组的左前降支TFC、右回旋支TFC、右冠状动脉TFC及冠状动脉平均TFC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hs-CRP、CysC与冠状动脉平均TFC值均呈正相关(r=0.734、0.685、0.721,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Lp(a)、hs-CRP、CysC均是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严重程度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6例L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Fazekas评分法将病人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收集3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肌酐(Cr)、BUN、UA、Hcy、HbA1c、TC、LDL、CRP和Lp-PLA2等生化指标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A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的176例病人中,轻度组64例,中度组76例,重度组36例。3组病人的年龄、高血压及DM的患病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的Lp-PLA2、HbA1c、CRP、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 050,95%CI:1. 018~1. 082,P 0. 01)、Lp-PLA2(OR=1. 013,95%CI:1. 008~1. 018,P 0. 001)、Hcy(OR=1. 118,95%CI:1. 013~1. 233,P 0. 05)是LA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的水平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LA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病人骨代谢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病人,根据病人有无心脑血管疾病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组(40例)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组(50例)。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的颈动脉内膜厚度、HbA1c、TG、TC、LDL-C、HDL-C、骨密度、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清1型原胶原N-端前肽(serum type1 pro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P1NP)、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ollagen cross-linking C-terminal peptide,CTX)、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in,PTH)、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病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的骨密度T值、P1NP、OC、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组,CTX、HbA1c、颈动脉内膜厚度、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组(P 0. 05);2组病人的PTH、25-OH-D、血钙、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包括P1NP、CTX、OC、骨密度、HbA1c、TG、TC、LDL-C、HDL-C。结论老年男性心脑血管疾病与骨代谢标志物P1NP、CTX、OC具有相关性;老年骨质疏松病人行早期干预、早期预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LCAT)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医院行冠脉造影的425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AD组(341例)和非CAD对照组(84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LCAT活性,分析LCAT活性与CAD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CAD组中LCAT活性显著高于非CAD组[(37. 3±9. 7)n Kat/L比(34. 8±8. 8)n Kat/L,P=0. 03],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 AI和随机血糖等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CAT活性与体质指数(r=0. 09)、TG(r=0. 30)、Apo B(r=0. 22)和随机血糖(r=0. 09)呈正相关;与HDL-C(r=-0. 26)呈负相关(均为P<0. 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CAT活性升高是CAD危险因素(OR=3. 11,95%CI:1. 40~6. 91,P=0. 005),在校正年龄、性别、HDL-C、Apo AI、随机血糖等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CAT的活性升高仍是CAD危险因素(OR=3. 28,95%CI:1. 27~8. 50,P=0. 014)。结论 LCAT活性升高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体积指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a SAH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d内有无DCI发生分为DCI组(n=40)和无DCI组(n=80)。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血小板体积指数预测a SAH后DCI发生效力。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 SAH患者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CI组在脑积水程度、Hunt-Hess分级≥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Ⅲ级、MPV、血小板体积指数方面显著高于无DCI组(P <0. 05),在PLT方面显著低于无DCI组(P <0. 05)。血小板体积指数预测a SAH患者DCI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0. 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积水程度、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血小板体积指数≥0. 046会增加a SAH后DCI发生的风险(P <0. 05)。结论血小板体积指数与a SAH患者DCI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尿酸(UA)、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病人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及血尿酸水平.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病人TC、TG、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UA、LDL-C、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Lp(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脑白质病变(WML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该科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住院患者738例,采用Fazekas量表对脑室旁(P)-WMLs和深部(D)-WMLs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和血尿酸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水平与WMLS的相关性。结果 WMLs中、重度组年龄、尿酸水平、男性比例、高血压病史及高尿酸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 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均为WMLs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总胆固醇水平是男性P-WMLs患者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水平与WML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因胸痛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6例,男性132例,女性7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检测入院时血浆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依据心肌梗死定义分为心绞痛组(AP组)(n=100)和AMI组(n=106),依据AMI冠脉造影结果AMI组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8)、双支血管病变组(n=33)、三支血管病变组(n=65),依据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进一步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AMI组血浆Lp(a)水平较AP组升高[(332.67±228.33)mg/L vs.(125.41±90.7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Lp(a)300 mmol/L患者冠脉Gensini评分高于Lp(a)300 mmol/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了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饮酒等危险因素后,Lp(a)水平与AMI具有相关性(OR=1.011,P=0.000);血浆Lp(a)水平在AMI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未见差异;血浆LP(a)与Gensini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92,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高血压、吸烟是AMI的危险因素。血浆Lp(a)与AMI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冠脉病变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第一内含子中两个基因位点变异的多态性与冠心病和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17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检测165例CHD患者和80例非冠心病的对照组ERα基因型,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分析其血浆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雌激素含量,高压液相色谱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变异基因型AA纯合子的携带者血浆Lp(a)和FIB水平高于GG和AG基因型携带者。 (P<0.05)。TG水平低于AG、GG基因型携带者(P<0.05)。TT基因型携带者Lp(a)水平高于CT、 CC基因型携带者(P<0.05)。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其余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ERα第一内含子中存在两个基因变异的多态性现象,但与CHD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P>0.05),但此两个位点的基因变异与CHD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和FIB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