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期生活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致残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情况、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组内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熨配合中医推拿在临床中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予以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予以观察组行药熨配合中医推拿,比较干预前后ADL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以及指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药熨配合中医推拿进行治疗与护理,能够促进其肢体康复,尽快提升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选自该院2017年1—6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流速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护理方法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经过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指标比较中具有较好的优势(P0.05)。研究组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下肢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血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胀率10%低于参照组患者肿胀率40%,研究组患者疼痛率6%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率36%,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低于参照组患者发生率24%。结论康复护理的开展对偏瘫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住院时间的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都是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降低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红肿等发生率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极为重要,康护护理对于预防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9月在该院治疗的1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术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缺血性脑卒中术后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组实施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并发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联合实施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术后偏瘫患者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定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上肢与下肢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较对照组的73.7%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实施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8周后观察2组临床有效率、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后2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以上2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显著提高,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妊娠及产褥期64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干预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组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干预组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使妊娠及产褥期DVT快速康复,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肩手综合征(SHSA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HS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HSA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SHSAS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BI评分及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总体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BI评分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生活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实验组(n=36),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7.22%;其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 I-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养生康复模式的效果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养生康复模式,两组均实施3周后统计康复效果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FMA运动积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康复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对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蒙医早期康复护理对NIHSS与Breath评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1)与研究组(蒙医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41)。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结果:在SAS评分与SDS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上肢评分、下肢评分以及总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医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显著,对于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敏灸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Norton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及血沉]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Norton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Norton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压疮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2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压疮风险和压疮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登记序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中医情志护理、辨证饮食护理、经穴按摩、中药塌渍、蜡疗)干预。2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 I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干预后NIHSS、FMA、ADL各项测评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5),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价值,为妇科肿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86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3)、优质护理的观察组(n=43)。对比2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无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