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8):1102-1103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饮联合董氏奇穴在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健脾除湿饮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联合健脾除湿饮及董氏奇穴治疗者为治疗组,每组60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22d时,治疗组瘙痒程度、皮疹面积及皮疹形态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22d时,治疗组IL-4、IL-5及CD_8~+低于对照组,CD_4~+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治疗22d时,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除湿饮联合董氏奇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以皮损多形性、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病,脾虚湿蕴型是临床常见的湿疹证型,治宜健脾渗湿、除湿止痒。该文主要介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除湿止痒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医案1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慢性湿疹采用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以下简称藏药凝胶)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从1开始编序后运用间隔一个序号的方式抽取1/2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剩下的纳入研究组,分别运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治疗与另外增加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血液CD4~+、CD8~+、CD4~+/CD8~+的变化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57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组予健脾祛湿饮煎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疗程结束后(3周),观察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CD4~+、CD8~+、CD4~+/CD8~+变化情况,并与健康体检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CD4~+下降显著(P0.01),CD8~+上升显著(P0.01),CD4~+/CD8~+均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D4~+上升明显(P0.05),CD8~+下降明显(P0.05),CD4~+/CD8~+上升显著(P0.01);与健康体检组比较,CD4~+/CD8~+上升明显(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有效,可以调节湿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群免疫功能紊乱,使CD4~+/CD8~+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计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中药健脾益气方、诺思达口服,连续用药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IgE、IL-18、IFN-γ水平以观察其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IgE、IL-18、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E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IL-18、IFN-γ水平均较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8、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CU疗效满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健脾益气方调节机体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毫针联合火针密刺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毫针联合火针密刺法,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治疗,1次/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各完成30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针联合火针密刺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君子马齿苋汤加减联合火针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内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天一次;同时于皮损处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连续用药5天,停2天。治疗组内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天一次;同时内服四君子马齿苋汤加减,每日1剂,按常规煎煮方法煎煮2遍,混匀后分2次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每次服用150mL;外治用火针疗法,每周治疗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病情严重程度与瘙痒程度,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两组EASI积分、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4周后治疗组EASI积分与VAS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君子马齿苋汤加减联合火针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拟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湿疹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每日1次;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制健脾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2组均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将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的T细胞的亚群(CD_4~+、CD_8~+、CD_4~+/CD_8~+)、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4,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0,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含量进行比较;比较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2、IL-6、IL-17及IL-23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_4~+/CD_8~+显著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EASI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结论: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健脾除湿饮治疗脾虚湿盛型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脾虚湿盛型湿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5例。A组患者采用健脾除湿饮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来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在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A组中,治疗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分别为27、15、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5%;B组中,治疗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分别为24、11、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6%。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4%;B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4%。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除湿饮来治疗脾虚湿盛型湿疹,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少,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整体的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分析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寒性哮喘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L-4、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寒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然后,选择6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2组血清IL-4、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显著升高,INF-γ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IL-4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IL-4和IFN-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寒性哮喘可以显著下调IL-4水平,上调IFN-γ水平,从而减轻患儿的气道炎症,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IgE、IL-4与IFN-γ的影响.方法 收集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西替利嗪治疗;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IgE、IL-4与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中医各证型中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慢乙肝湿热蕴脾证开展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治疗前后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了解细胞因子对慢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而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瘦素、IL-4、IFN-γ、IgE与女性慢性荨麻疹的关系;观察荨麻疹汤对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瘦素、IL-4、IFN-γ、IgE的影响。方法:比较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健康女性血瘦素、IL-4、IFN-γ、IgE水平,测定荨麻疹汤或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患者血瘦素、IL-4,IFN-γ,IgE含量,并作比较。结果:荨麻疹汤能降低患者血IL-4,IgE水平;提高血瘦素、IFN-γ含量,而咪唑斯汀作用不显著。结论: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高IL-4,IgE水平,低瘦素、IFN-γ水平的特征。荨麻疹汤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瘦素、IFN-γ水平,降低IL-4,IgE含量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慢性荨麻疹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外周血IFN-γ、IL-4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好转19例,无效6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清IFN-γ水平均升高,IL-4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外周血清IFN-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有较好疗效,可调节外周血IFN-γ、IL-4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滋阴除湿汤加减口服200m L/次,2次/d;对照组36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规格10mg,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瘙痒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滋阴除湿汤加减口服200 mL/次,2次/d;对照组36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规格10 mg,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瘙痒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除湿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湿疹清颗粒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湿疹清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运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复制慢性湿疹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12 h后取样,比较各组间脾指数以及血清中IFN-γ、IL-4含量变化。结果湿疹清各给药组均能有效减轻慢性湿疹模型造成的皮损与炎症程度;能有效升高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的脾指数以及血清中IFN-γ的含量,降低慢性湿疹模型升高的血清中IL-4含量(P 0.01或P 0.05)。结论湿疹清颗粒能有效升高慢性湿疹模型血清中的IFN-γ含量,降低IL-4的含量,其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每组51例。西医治疗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熏蒸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血清IFN-γ及IL-4水平,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对2组患者皮损缺损程度及瘙痒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2周、4周,西医治疗组血清IFN-γ、IL-4水平无明显改善(P均0.05),中西医治疗组血清IFN-γ及IL-4较治疗前及西医治疗组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4周的瘙痒评分及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中西医治疗组均显著低于西医治疗组(P均0.05);中西医治疗组治疗第2周、4周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熏蒸联合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慢性湿疹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