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大蒜素对大鼠肝损伤细胞因子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高脂饮食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内毒素(Lps)刺激引起肝脏枯否细胞(KCs)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0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肝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分离培养KCs,检测在Lps刺激下KCs上清液中IL-6、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大鼠发生慢性肝损伤时,血清ALT及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1),大蒜素可减轻慢性肝损伤,降低血清IL-6水平(P<0.05)。各组大鼠分离培养KCs在加入Lps刺激后,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变化与以上结果十分相似,药物组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蒜素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KCs对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抗菌肽LL-37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L-37处理细胞后,CCK-8法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分泌量。 结果 与0 μg/ml组细胞比,添加LL-37能够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凋亡,上调鼻黏膜上皮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有效降低鼻黏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6、IL-8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L-37能够在体外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上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水平,促进细胞中TNF-α、IL-6、IL-8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内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表达和功能状态.方法 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集落因子(rhGM-CSF)、人重组白细胞介素4(rhIL-4)、干扰素α(IFN-α)诱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中白介素-12(IL-12)的分泌水平.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LR4的表达.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IL-12(13.21±0.21)pg/ml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0.74±0.19)pg/ml(P<0.01);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值能力显著下降(P<0.01);TLR4mRNA表达乙肝患者外周血DC(1.26±0.07)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79±0.11)pg/ml(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存在缺陷,可能与TLR4 mRNA的表达上调抑制IL-12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水平的表达情况及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间张家港澳洋医院收治的HIE患儿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5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健康新生儿与HIE患儿血清中IL-8、TNF-α、ICAM-1水平和NBNA评分,同时比较不同程度和不同患病时期HIE患儿血清中IL-8、TNF-α、ICAM-1水平和NBNA评分,并分析HIE患儿血清中IL-8、TNF-α、ICAM-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IL-8、TNF-α、ICAM-1水平分别为(16.29±3.17)pg/L、(129.05±28.26)pg/L、(145.09±24.37)pg/ml,高于对照组的(12.01±2.85)pg/L、(105.39±23.18)pg/L、(88.18±7.32)pg/ml,研究组NBNA评分为(34.85±1.52)分,低于对照组的(38.65±0.83)分(均P<0.05);随着HIE病情的加重,患儿血清IL-8、TNF-α、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NBNA评分显著下降(P<0.05);急性期HIE患儿血清IL-8、TNF-α、ICAM-1水平分别为(18.82±4.23)pg/L、(142.21±31.02)pg/L、(191.68±35.19)pg/ml,高于恢复期HIE患儿的(14.24±3.02)pg/L、(118.37±26.07)pg/L、(107.29±20.83)pg/ml,急性期HIE患儿NBNA评分为(31.43±1.76)分,低于恢复期HIE患儿的(37.62±1.53)分(P<0.05);HIE患儿血清IL-8、TNF-α和ICAM-1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415、-0.522、-0.428,P<0.05)。 结论 血清IL-8、TNF-α和ICAM-1参与HIE患儿脑损伤过程,且与NBNA评分密切相关,可以辅助用于临床诊断HIE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磺酸左氧氟沙星对2.2.15细胞内HBV S区及C区的HBV RNA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PCR定量法分别检测细胞内HBV DNA、HBV S区及C区的HBV RNA含量;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细胞上清HBsAg、HBeAg的P/N值.结果 2.2.15细胞内HBVS区及C区的HBVRNA含量分别为0.4pg/ml和0.27pg/ml,细胞上清HB-sAg及HBeAg分别为42.1和36.0.磺酸左氧氟沙星作用8天后,HBV RNA含量分别下降为0.2pg/ml和0.13pg/ml(P<0.05),对两者的抑制率分别为50%和48.1%;HBsAg及HBeAg分别下降为6.0和16.2(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85.7%及55.6%(P<0.05),用药前2.2.15细胞内HBV DNA为2.97pg/ml,用药后降至0.44pg/ml(P<0.05),抑制率为85.2%.结论 磺酸左氧氟沙星抗HBV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BV 3.5kb及2.1kb RNA的稳定性及翻译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肺炎链球菌L型对人淋巴细胞因子分泌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细胞壁缺陷肺炎链球菌刺激人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 用青霉素诱导肺炎链球菌形成L型,分离稳定L型纯培养物。将热灭活的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型及稳定L型菌液分别与人淋巴细胞混合,体外37℃培养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物上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L型肺炎链球菌处理的人淋巴细胞培养物上清中IL-1β含量为(29.303±2.812)~(69.894±2.358)pg/mL、TNF-α含量为(38.467±2.208)~(74.329±2.283)pg/mL,明显低于其亲代细菌型肺炎链球菌处理的人淋巴细胞(P<0.05),且与菌液浓度呈相关性(r分别为0.969和0.960)。结论 肺炎链球菌L型仍然具有刺激人淋巴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的免疫原性,但较其亲代细菌型的免疫原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假定蛋白CPSIT_0942在鹦鹉热嗜衣原体(Cps)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Cps cpsit_0942基因,克隆入p GEX-6p-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PSIT_0942,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influscent assay,IFA)检测CPSIT_0942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ELISA检测其在体外诱导THP-1细胞表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情况。结果 CPSIT_0942蛋白能得到可溶性表达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IFA主要定位于Cps包涵体,该蛋白体外能诱导THP-1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在4μg/ml的浓度时,GST-CPSIT_0942诱导产生的IL-1β、IL-6和TNF-α达到最大值,且当以4μg/ml蛋白刺激细胞12 h时,IL-1β、IL-6和TNF-α达到高峰。结论 CPSIT_0942主要定位于包涵体上,能诱导THP-1细胞产生炎症因子,为阐明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必英  周泠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250-125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中药黄芩苷对PCP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PCP动物模型,观察该药对PCP模型建立前后肺组织病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8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血清TNF-α含量,黄芩苷预防组(2.14±0.14)及(2.57±0.15),(1.46±0.14),(1.12±0.13)ng/mL剂量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70±0.21)ng/mL(P<0.05,P<0.01),低于模型对照组(3.65±0.73)ng/mL(P<0.01)。有效药物对照组(1.59±0.14)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血清IL-8含量,预防组(0.43±0.11)ng/mL及低(0.47±0.10)ng/mL、中(0.39±0.11)ng/mL、高(0.32±0.11)ng/mL剂量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0.65±0.12)ng/mL(P<0.01)。有效药物对照组(0.33±0.12)ng/mL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肺组织炎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肺泡腔泡沫样渗出物均明显减少。结论黄芩苷对PCP大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降低TNF-α和IL-8含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酮(P4)对生殖支原体(Mg)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以人单核细胞系THP-1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P4孵育24 h后,再加入热灭活的Mg刺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种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MTT检测细胞活性。结果:Mg能诱导THP-1细胞产生IL-1β、TNF-α和IL-8,P4处理后能增强IL-1β和IL-8的量,但能抑制TNF-α的产生。结论:P4对Mg诱导的IL-1β、IL-8和TNF-α的产生具有不同调控作用。因此,其在早产预防中的使用并非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高脂饮食及CPn感染致动脉硬化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高脂组、高脂感染组。喂饲高胆固醇饲料1周后,经一侧鼻腔滴入含CPn的培养液,每周1次,共3次。第1次接种后第18周末处死全部动物,取标本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感染组、高脂组、高脂感染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7.196±0.436),(4.236±0.408),(8.881±0.529)pg/ml;高脂感染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分别为(541.30±99.97),(8.176±0.489)pg/ml;感染组、高脂感染组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89.70±9.35),(123.30±8.97)pg/ml;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分别为(4.545±1.232),(6.131±1.083)pg/ml;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分别为(297.10±93.72),(405.50±45.59)pg/ml;与正常组比较,P<0.01。感染组和高脂组TNF-α分别为(7.196±0.436),(4.236±0.408)pg/ml;IL-6分别为(89.70±9.35),(77.20±6.97)pg/ml;IL-10分别为(249.20±124.84),(191.80±72.37)pg/ml;sICAM-1分别为(4.545±1.232),(2.966±1.511)pg/ml;sVCAM-1分别为(6.672±0.421),(6.714±0.944)pg/ml;sE-selectin分别为(297.10±93.72),(234.30±45.68)pg/ml;与高脂感染组比较,均P<0.01。3个观察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与正常组比较,均P<0.01;感染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与高脂感染组比较,P<0.05。高脂组和高脂感染组斑块面积指数(PAI)分别为(13.90±6.58),(15.53±7.2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1。对乙酰胆碱舒张血管作用的反应性,高脂组(46.13±5.76)与正常组(66.85±6.37)比较,P<0.01;高脂感染组与正常组、感染组和高脂组比较,均P<0.01。结论 CPn感染有增强高脂饮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下调Toll样受体4(TLR4)mRNA对手足口病(HFMD)模型乳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5只SPF级12日龄BALB/c乳鼠,分离并培养树突状细胞,设计合成TLR4 siRNA序列并做细胞感染。建立手足口病模型,分为模型组、下调组、上调组各15只,下调组乳鼠腹腔注射下调TLR4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上调组腹腔注射上调TLR4基因的树突状细胞,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灭菌用水。检测三组乳鼠树突状细胞增殖、凋亡,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蛋白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下调组不同时间点树突状细胞增殖率低于上调组(t=20.160、19.050、55.380,P<0.001);下调组不同时间点树突状细胞凋亡率高于上调组(t=34.740、84.570、48.020,P<0.001)。下调组血清IL-6、IL-12、TNF-α水平低于上调组(t=39.330、12.660、33.690,P<0.001)。下调组树突状细胞p-p38MAPK、p-JNK、p-ERK1/2蛋白表达量低于上调组(t=33.690、17.470、27.800,P<0.001)。结论 下调TLR4 mRNA经抑制MAPK通路活化,调控通路蛋白,下调IL-6、IL-12、TNF-α表达,促进手足口病乳鼠树突状细胞凋亡,可以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5~83岁。所有患者均以高热起病,可伴有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其中6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8例患者均出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5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6例患者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钠下降。胸部影像表现为单侧肺病变多见,主要发生在右肺(5例),双肺发生者较少(1例),5例患者表现为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出现肺实变、磨玻璃影、空洞形成各1例。7例患者支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8例患者经mNGS明确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给予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通常表现为高热伴肺部斑片实变影,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mNGS检测能快速准确诊断。早期给予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NEAT1)对癫痫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NEAT1成为癫痫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无镁诱导制备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外液)、模型组(无镁细胞外液)、转染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和转染组(转染NEAT1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EAT1和miR-29b-3p的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EAT1是否靶向调控miR-29b-3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及NEAT1、Bax、TLR4和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F=50.980、73.668、65.635、13.203、10.292,P<0.05),IL-1、IL-6和TNF-α的含量增多(F=33.107、33.857、51.129,P<0.05),miR-29b-3p和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F=145.023、67.655,P<0.05);而抑制NEAT1的表达能够降低神经元凋亡,抑制Bax、TLR4和NF-κB的表达,促进miR-29b-3p和Bcl-2的表达,减少IL-1、IL-6和TNF-α的分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EAT1和miR-29b-3p的靶向关系。结论 lncRNA NEAT1靶向下调miR-29b-3p的表达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迟亚低温保护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40只新生幼鼠全脑灌流和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亚低温32℃延迟0 h、24 h、48 h、72 h干预。用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鉴定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用ELISA测定TNF-α、IL-6浓度情况。结果 在亚低温32℃延迟24 h、48 h和72 h的MBP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 h(F=478.007,t=-18.180、22.940、-29.670,P<0.001),可发现蛋白表达量与延迟亚低温时长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延迟亚低温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受到抑制,24 h、48 h和72 h的Iba-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 h(F=99.892,t=5.879、9.295、18.760,P<0.001),可发现荧光表达增高与延迟亚低温时间呈显著负相关;TNF-α、IL-6浓度均较对照组0 h显著降低(TNF-α:F=454.197,t=2.184、15.300、15.000,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NOD样受体(NOD1和NOD2)和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的差异,分析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外周血标本,分离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NOD1激动剂Tri-DAP、NOD2激动剂MDP刺激细胞24 h,测定细胞中NOD1、NOD2的基因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胎龄<32周的早产儿NOD1 mRNA及IL-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34~36周早产儿(P<0.05);出生体重<1.5 kg的早产儿NOD1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1.5 kg以上的早产儿、NOD2 mRNA以及IL-6的表达明显低于2.0~2.5 kg的早产儿(P<0.05);NOD1 mRNA、NOD2 mRNA的表达量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352、0.306,P<0.05),但与胎龄无明显相关性;TNF-α的表达与胎龄和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r=0.380、0.289,P<0.05)。结论 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NOD样受体水平越低,介导抗感染免疫也越弱。相比于胎龄,出生体重对早产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部侵袭性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探讨大鼠肺组织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和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8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直接气管内灌注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菌液,C组先免疫抑制后再气管内灌注等剂量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菌液。在感染后第1、3、5天,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Dectin-1蛋白表达量以及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的IL-17及IL-23含量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C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病变及肺损伤最严重,B组次之,A组无炎症改变。A组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最低;B组和C组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增高,且C组IL-17、IL-23含量以及Dectin-1蛋白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和B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大鼠真菌感染及感染后的时间长短均分别对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有影响,其中应用免疫抑制剂对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影响程度最大,大鼠真菌感染及感染后的时间长短的影响次之。结论 Dectin-1是识别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受体,诱导产生的IL-17、IL-23参与抗真菌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口服补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RE)儿童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集82例RE患儿,随机分为补锌组42例,基础治疗组4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补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葡萄糖酸锌20 mg/d,连续治疗14 d。两组患儿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与同期102例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RE患儿血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RE患儿血锌、IgG、IgA、IgM、C3、C4和IL-2水平明显增高 (P<0.05),TNF-α和IL-8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补锌组血锌、IgG、IgA、IgM、C3、C4和IL-2水平明显增高 (P<0.05),TNF-α和IL-8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补锌组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RE患儿缺乏微量元素锌,伴随IgG、IgA、IgM、C3、C4降低,促炎因子增高,抑炎因子降低。补充锌可提高RE患儿外周血IgG、IgA、IgM、C3、C4和IL-2,降低TNF-α和IL-8,缩短肠炎症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非常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非常早产儿,根据诊断标准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别检测生后第1、14、28天血清IL-33、TNF-α和NGAL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个指标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1)共纳入非常早产儿66例,BPD组25例,发生率37.9%,其中轻度15例,中度8例,重度2例;2)不同时间段BPD组血清IL-33、TNF-α和NGAL水平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在出生后14 d内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3)重度BPD组患儿在第14、28天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BPD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0、15.763,P<0.05); 4)ROC 曲线显示NGAL(第1天)、IL-33(第1天)、TNF-α(第1天)、NGAL(第14天)、IL-33(第14天)、TNF-α(第14天)AUC值分别为 0.768、0.752、0.760、0.875、0.978、0.975。结论 IL-33、NGAL、TNF-α均可早期预测BPD的发生,且在生后第1天NGAL早期预测效能最高,第14天IL-33预测效能最高,IL-33还可能是作为评估BPD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与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Luminex 100液态芯片仪检测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的含量,HP检测使用快速尿素酶法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然后按照胃窦黏膜炎症组织学分级标准将炎症分为不同等级.结果 5种细胞因子中,IL-4、IL-8和TNF-α在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8和TNF-α在HP阳性组含量分别为(138.23±12.38)、(286.59±82.51)、(37.61±19.28)pg/ml,而IL-10、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HP阳性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的IL-8、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与中度组相比较,轻度组和重度组的IL-8、TNF-α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在轻、中、重度组的含量分别为(213.78±13.19)、(241.02±20.62)、(319.83±40.92)pg/ml,TNF-α在轻、中、重度组的含量分别为(24.01±7.39)、(29.85±10.27)、(44.71±11.82)pg/ml;IL-4在不同炎症程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L-8和TNF-α随着炎症程度升高含量也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L-8和TNF-α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且IL-8和TNF-α的含量与炎症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