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剖宫产术者2856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结果 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90例,其中有1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析甲状腺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肺栓塞情况。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够明显降低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下肢骨骨折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旷床资料。通过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早期进行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预防性抗凝治疗,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穆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55-15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10例孕妇合理选择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精心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该院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扩血管等方式治疗,于病情控制后根据患者有无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有)17例与对照组(无)27例,对两组患者—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既往疾病史、术后长期卧床、术后偏瘫等。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较大,应早期预防、及时诊断与治疗,消除引发危险因素,进而提高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该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胸外科手术发生90例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结合患者入院编号予以分组,分为观察组(入院尾号单数)45例、对照组(入院尾号双数)45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发现,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类型、手术麻醉、术中患者机体应激状态等。结论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和较多因素有关,临床方面需引起重视。同时,需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便使患者获得最优质的护理体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预防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2月期间在白城市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39%;满意2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0.43%。研究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7%,满意3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83%,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开展积极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沈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60-161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地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胸科恶性肿瘤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防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肝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并探讨其临床护理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选该院2015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32例人工肝术患者,其中术后2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对其作为分析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1例),分别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的血栓形成原因,并对比他们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均同血流缓慢(25.00%)、静脉壁损伤(16.67%)、深静脉置管(8.33%)以及感染(16.67%)因素有关,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5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90.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感染、血流缓慢、深静脉置管、吸烟等,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在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该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妇产科手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比例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策略问题。方法:自2007年开始,对妇产科术患者实行术前、术中、术后综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探讨实施综合预防护理策略对降低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影响,归纳总结了护理体会。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策略能起到预防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DVT形成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形成原因以及对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相对应的因素予以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将干预前的2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干预措施后随机选择2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前24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制动、有多种并发症(≥2种)、全麻、频繁静脉采血、原发性高凝状态、创伤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恶性肿瘤下肢静脉曲张等因素无关(P>0.05);实施干预后,2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制动、有多种并发症、全麻、频繁静脉采血、原发性高凝状态、创伤是发生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有效的临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5.26%,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效果与措施。方法研究资料均为该院于2017年5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共40例,均落实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共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形成率为2.50%。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95±1.61)d,护理满意度为95.00%。护理15 d后患者患肢肿胀情况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外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具有针对性预防效果,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术后尽快恢复,且护理严谨性获得患者高度认可,护理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丽萍 《光明中医》2006,21(8):72-73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并与以前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治疗336例病人,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30-130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较对照组少,且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