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LRN)患者术后对侧肾脏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方法 122例肾细胞癌患者,均行LRN,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对侧肾脏CKD分为CKD组36例和非CKD组8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RN患者术后对侧肾脏CKD发病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肾细胞癌患者LRN术后对侧肾脏CKD的预测效能。结果 CKD组和非CKD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健侧肾脏肾小球过滤(GFR)、术前总GFR、术后第1天血清肌酐上升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健侧GFR、术前总GFR、术后第1天血清肌酐上升值、NLR、LMR是肾细胞癌患者LRN术后对侧肾脏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前健侧GFR、术前总GFR、术后第1天血清肌酐上升值、NLR、LMR单...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肾癌诊断率显著增加。多数肾癌患者仍首选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部分肾切除术。肾癌术后慢性肾脏病(CKD)风险增加。CKD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高危因素,肾癌术后残余肾功能(RRF)的保护应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根治性肾切除是早期肾癌术后CKD发生及进展的危险因素,此外,患者的基线肾功能、蛋白尿、非肿瘤性肾实质异常病理改变、肿瘤分期、人口学特征、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及术中热缺血时间等因素也与术后CKD相关。因此,在达到等效抗肿瘤效应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评估和保护肾癌术后RRF,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肾癌患者术后肾脏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肾癌根治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合并MS患者的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术后1周两组间eGFR值无差异(P=0.232),随访中,两组间各时间点eGFR值差异逐渐增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中,MS组CKD3a期及以上的患者数多于非MS组(P=0.048)。MS组癌旁肾组织脏病理可见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等改变。结论:MS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可影响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健侧肾功能的代偿,术后应密切随访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患者的远期存活情况及肾脏转归。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是否发生CSA-AKI分为AKI组与非AKI组,平均随访3年,记录远期生存率及慢性肾脏病(CKD)3期及以上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363例心脏手术患者,CSA-AKI发病率为33.5%。AKI组3年累计生存率低于非AKI组(88.8%vs 97.2%,P0.001);与非AKI组比,AKI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R 2.62,95%CI 1.53~4.5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KI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90d存活的AKI组术后3年CKD 3~5期的发病率高于非AKI组(9.9%vs 2.3%,P0.001);与非AKI组比,AKI组发生CKD 3~5期的风险增加(HR 3.10,95%CI1.75~5.4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KI是增加远期CKD 3~5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术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低也会增加远期CKD 3~5期风险。结论:CSA-AKI显著增加患者术后3年的死亡风险和CKD 3~5期发病率。需重视CSA-AKI的防治,并加强肾功能的长期随访,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449例择期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AKI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 449例患者中,132例发生AKI(9.1%),AKI组术后30d死亡25例(18.9%),显著高于非AKI组的死亡率(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炎(OR=4.557 95%CI 2.186~9.499)、呼吸机应用36h (OR=3.953 95%CI 2.316~6.748)、二次气管插管(OR=4.038 95%CI 1.455~11.202)、切口感染(OR=5.605 95%CI 2.354~13.345)、体外循环时间(CPB)2h(OR=1.754 95%CI 1.115~2.759)(P0.05)是CABG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后AKI显著增加术后30d死亡率,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PB和呼吸机时间长、术后并发肺炎和切口感染等,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针对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影响HCR术后AKI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HCR的199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AKI出现的特点及分期。29例患者术后发生AKI为AKI组,170例未发生AKI患者为非AKI组。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12±9.49)岁,男性164例(82.4%)。术前平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81.76±16.85)ml/(min·1.73 m~2)。术前即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9例(9.5%),术前合并贫血患者40例(20.1%)。术后出现AKI的患者有29例(14.6%),AKIⅠ期26例(89.7%),AKIⅡ期2例(6.9%),AKIⅢ期1例(3.4%)。术后72 h发生的AKI占全部术后AKI的86.1%。术后30 d所有患者AKI均得到了完全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是否贫血是影响术后出现AKI的危险因素(OR=4.303,95%CI:1.859~9.963,P=0.001)。结论:AKI是"一站式"HCR后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72 h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术前贫血是术后出现AK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60例于2013-02-2017-10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单纯CABG的高危老年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OR=1.394,P=0.034)、体外循环(CPB)(OR=4.215,P0.001)、围术期大量输血(OR=3.319,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OR=1.610,P=0.021)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OR=1.771,P=0.018)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其中CPB和围术期大量输血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危老年患者行CABG应尽可能避免应用CPB,减少围术期红细胞输血量,积极干预术后ALI/ARDS或低心排综合征,可减少术后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非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01~2012-12-31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AMI后未行手术治疗发生AKI的患者及对照组人群资料共计656例,根据KDIGO指南推荐的标准定义AKI。结果:AMI后非手术(包括冠脉造影术、冠脉搭桥术)治疗后发生的AKI共计228例(34.8%),其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线e GFR下降(OR=2.049,95%CI 1.246~3.370)、空腹血糖(FBG)升高(OR=1.070,95%CI 1.018~1.124)、利尿剂(OR=1.867,95%CI 1.220~2.856)和心肌梗死KillipⅣ级(OR=1.362,95%CI 1.059~3.170)是AK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舒张压(DBP)增高(OR=0.986,95%CI 0.974~0.998)是AKI患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住院AMI非手术治疗患者发生AKI的患病率、病死率较高。基础肾功能减退、空腹血糖增加、心功能下降及利尿剂为该人群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础舒张压水平升高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地认识、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筛选出AKI患者及非AKI患者,记录病例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575例,术后发生AKI的患者177例(30.78%),AKI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10.17%vs 0.5%,P0.001)。心脏术后AKI主要发生在术后24h内,且以AKI 1期为主。AKI 1期、2期及3期发生率分别为19.13%(110/575)、5.22%(30/575)、6.43%(37/575),各期死亡率分别为2.72%(3/110)、10.00%(3/30)、32.43%(12/37),三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手术(OR=1.436,95%CI1.168~1.765)、高龄(每增加10岁)(OR=1.623,95%CI 1.168~2.009)、既往心脏手术史(OR=7.807,95%CI 1.338~45.563)、术前胱抑素C高水平(OR=3.576,95%CI 1.39~9.197)、围术期感染(OR=1.436,95%CI 1.168~1.765)、心肺旁路时间(每增加30 min)(OR=1.457,95%CI 1.077~1.971)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AKI发生率为30.78%,AKI组患者死亡率较非AKI组显著增加,应警惕其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术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行择期OPCAB的5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KI的RIFLE诊断标准,以是否发生AKI把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退步法回归分析,寻找AK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有9.9%(50/505)患者发生AKI,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YHA分级Ⅲ~Ⅳ级(P0.05,OR=2.659)、术前血肌酐水平(P0.05,OR=3.043)、手术方式(P0.05,OR=4.097)、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P0.05,OR=7.185)、术后输血量≥10 U(P0.05,OR=3.931)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AKI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延长,新发透析及术后30d死亡率增高。结论:术后AKI明显增加OPCAB患者住院并发症和死亡率,应尽可能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以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70例CPB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70例,女性5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非AKI组(n=850)和AKI组(n=220)。翻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术前血常规、肾功能、CPB及手术情况、机械通气辅助时间、术后24 h输血量等资料。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体质指数、心功能分级、肌酐、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使用羟乙基淀粉量、术后24 h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等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使用右美托咪啶、主动脉球囊反搏、深低温停循环、CPB超滤的比例以及术后低血压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1.823,95%CI:1.594~3.083)、高血压(OR=1.465,95%CI:1.254~1.762)、术前肌酐≥79.5μmol/L(OR=1.331,95%CI:1.160~3.249)、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10 min(OR=2.104,95%CI:1.326~7.340)、术后低血压(OR=1.988,95%CI:1.358~2.947)是CPB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CPB超滤(OR=0.655,95%CI:0.512~0.871)、使用右美托咪啶(OR=0.573,95%CI:0.339~0.90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55岁、高血压、术前肌酐≥79.5μmol/L、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10 min、术后低血压是CPB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CPB超滤和右美托咪啶是CPB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压人群中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及CKD发生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安贞医院高血压科的高血压患者,通过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结果:215例患者,年龄20~84岁。其中RH组患者120例,非RH患者95例,CKD的发病率RH组为31.67%(38/120),非RH为10.53%(10/95),P=0.002。全部RH患者发生CK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程(OR=1.33,P<0.05)、高尿酸血症(OR=1.026,P<0.05)和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OR=50.2,P<0.05)。男性RH发生CKD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有高尿酸血症(OR=1.001,P<0.05)与合并OSA(OR=4.601,P<0.05);女性RH发生CKD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程(OR值1.133)。结论: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明显加重,当GFR<60(mL.min-1.1.73m-2)时,高血压病程、高尿酸血症和合并OSA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414例择期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胸片检查以及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确诊术后肺部细菌性感染。对患者肺部感染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例(2.97%)患者确诊为术后肺部感染。相较于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患者年龄较大,吸烟、心脑血管病史比例高,左心室舒张末直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高,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比例高,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较大,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二次气管插管、二次开胸探查的比例高,且呼吸机应用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OR=16.239,95%CI:7.551~34.924)、呼吸机应用时间48 h(OR=7.457,95%CI:3.44~16.161)、术前长期吸烟(OR=2.20,95%CI:1.018~4.825)、LVEF40%(OR=3.524,95%CI:1.203~10.325)为CABG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后肺部感染与围手术期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术后AKI发生、呼吸机应用时间48 h、术前长期吸烟及LVEF低下是CABG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预防,以期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尿酸与三尖瓣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三尖瓣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术前尿酸水平与术后AKI的相关性及剂量反应曲线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30例患者,有43例(18.7%)患者发生术后AKI。在校正多种因素的影响后,RCS分析提示术前血清尿酸水平与术后AKI发生呈现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7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每增加10μmol/L,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5%(OR=1.05,P=0.186)。发生术后AKI的风险,以Q1组患者为参照,Q2组患者是4.6倍(OR=4.62,P=0.0952);Q3组是8.0倍(OR=8.01,P=0.0147);Q4组是7.9倍(OR=7.92,P=0.0165)。尿酸浓度分组越大,术后发生AKI的风险越高(趋势性检验P=0.0114)。结论:AKI是三尖瓣外科术后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1年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34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PT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4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受者中,术后1年发生PTDM 79例(22.8%)。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移植年龄(OR=1.034)、活体供肾(OR=0.178)、术前空腹血糖(OR=1.412)、术后服用环孢素A(OR=0.377)、他克莫司(OR=2.244)是术后1年发生PT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年龄和术前空腹血糖是术后1年发生PT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1年发生PTDM与受者移植年龄、活体供肾、术前空腹血糖、服用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VR-CABG)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2至2014-09期间232例年龄≥65岁以上行AVR-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人群早期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住院死亡7例(3.0%),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28例,12.1%)和出血(14例,6.0%)较常见。远期随访225例,随访率91.1%,随访3个月~10年,平均随访(41.2±29.0)个月,其中随访期间心原性死亡6例(2.7%),术后远期不良事件以心功能Ⅲ~Ⅳ级或心绞痛复发为主(8.9%)。Logistic分析表明女性[P=0.019,(比值比OR)=2.576]、术前心房颤动(房颤)(P=0.012,OR=3.541)和体外循环时间(P=0.000,OR=3.781)是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高脂血症[P=0.025,风险比(HR)=2.535]、吸烟(P=0.009,HR=3.414)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P=0.013,HR=3.562)是影响AVR-CABG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老龄患者行AVR-CABG术总体效果令人满意。女性、术前房颤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这类高危人群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吸烟和PCI史是影响人群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为AKI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于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AA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术前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254例患者入选,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178例,B型76例。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AKI的发病率是23%(41例),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发生AKI的发病率是36.8%(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Stanford A型夹层AKI的发生与性别(P=0.0042),舒张压(P=0.0328),心包积液(P=0.0002),肾动脉累及(P=0.0344)存在相关性;Stanford B型夹层AKI的发生与收缩压(P=0.0357),肾动脉累及(P=0.0124)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tanford A型夹层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5.398;95%CI,1.497-19.468; p=0.01),收缩压(OR,0.961; 95% CI, 0.943-0.980;p<0.001),双侧肾动脉受累 (OR,5.392;95% CI;1.390-20.914;p=0.015) ;Stanford B型夹层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OR,1.023;95%CI, 1.003-1.044;p=0.0238),双侧肾动脉受累 (OR,19.076;95% CI;1.914-190.164;p=0.0120)。 结论:男性、舒张压和双侧肾动脉受累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和双侧肾动脉受累是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常伴有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本研究目的是阐明术后重度急性肾损伤与AAAD的累及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围术期预防急性肾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保留有主动脉CTA影像学资料的174例AAAD患者,根据KDIGO制定的标准,将患者分为重度肾损伤组(AKI 3期)和非重度肾损伤组(无AKI、AKI 1期及AKI 2期),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影像学资料,将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4例AAAD患者术后发生重度AKI 32例(18.4%),其中15例(46.9%)需要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肌红蛋白、术后肌红蛋白、术前肌钙蛋白、术后PLT计数、术中输注血浆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24 h PLT输注量、术前肾脏低灌注、股动脉插管、肾动脉假腔比例、双侧肾动脉累及程度、双侧髂动脉累及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红蛋白(OR=1.003,P=0.003)、术中输注血浆量(OR=1.002,P=0.001)、术前肾脏低灌注(OR=2.628,P=0.025)、股动脉插管(OR=3.726,P=0.002)、左肾动脉累及程度2级(OR=7.910,P<0.001)、左肾动脉累及程度3级(OR=3.548,P=0.015)、右肾动脉累及程度2级(OR=5.543,P=0.001)、右肾动脉累及程度3级(OR=4.574,P=0.016)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重度AKI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肌红蛋白、术中输注血浆量、术前肾脏低灌注、股动脉插管、双侧肾动脉累及程度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重度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重度AKI患者院内病死率以及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纯瓣膜置换术(HVPI)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接受HVPI的400例患者。根据RIFLE标准,所有患者根据有无AKI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n=157)和肾功能正常组(n=243)。记录人口学特征、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多种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AKI发生率为39.3%。400例HVPI患者的术前血清肌酐为85.0(72.0,98.0)μmol/L,术后血清肌酐为104.5(80.0,146.3)μmol/L,增高20.9%(1.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50岁(OR=2.12,95%CI:1.13~3.95)、高血压病史(OR=4.07,95%CI:1.23~13.47)、转机时间180 min(OR=5.38,95%CI:1.63~17.77)、术后血红蛋白70 g/L(OR=0.20,95%CI:0.06~0.74,)、血清谷丙转氨酶100 U/L(OR=12.10,95%CI:2.28~64.23)、手术当天胸液引流量500 ml(OR=2.12,95%CI:1.13~3.95)、手术24 h后拔除气管插管(OR=3.94,95%CI:2.07~7.52)、合并低心排综合征(OR=4.64,95%CI:1.06~20.29)是HVPI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HVPI后AKI是多因素造成的,术前主要与年龄、高血压有关,术中主要和转机时间有关,术后主要和延迟拔管、低心排综合征、贫血、胸液引流量增多以及谷丙转氨酶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286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27例)和非AKI组(259例),分析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并对发生AKI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向后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STEMI患者PPCI术后AKI的发生率为9.4%。术中对比剂剂量AKI组虽大于非AKI组[(162.4±68.4)ml比(151.3±62.2)ml,P=0.3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在住院期间心力衰竭(59.3%比19.7%,P0.001)、医院获得性感染(48.1%比21.6%,P=0.002)、出血并发症(11.1%比1.9%,P=0.031)及院内死亡率(44.4%比0.4%,P0.001)显著高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共线性诊断排除自变量间的强共线性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史(OR 8.896, 95%CI 2.310~34.264,P=0.001)、无复流/慢血流(OR 6.033,95%CI1.066~34.156,P=0.04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OR5.696,95%CI1.636~19.832,P=0.00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OR9.218,95%CI1.860~45.683,P=0.007)、对比剂剂量/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增大(OR1.861,95%CI 1.338~2.589,P0.001)、尿酸升高(OR1.009,95%CI1.003~1.016,P=0.005)、血红蛋白降低(OR0.966,95%CI0.937~0.997,P=0.030)是PPCI术后STE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VEF50%、应用IABP、术后无复流/慢血流、脑血管病史、对比剂剂量/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增大、尿酸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是STEMI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STEMI患者并发AKI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