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复苏液体使用量、血红蛋白浓度(HGB)、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苏液体使用量、HGB水平、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R、MAP以及PT、APTT、BL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p 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效果显著,可改善重要组织灌注,调动机体的凝血机制,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产妇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分娩并发生失血性休克的4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失血性休克抢救效果及患者一般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量与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平均PT、APTT、Hb、B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能够快速、有效纠正患者休克状态,较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异常、DIC、MODS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1 h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心肌钙蛋白(cTnI)值,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输液情况、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病死率。结果复苏后1 h,两组患者NO、ET、cTnI均较复苏前降低(P均0.05),其中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PT、APTT、TT较复苏前延长(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T、APTT、TT更长(P均0.05);观察组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总发生率、输液量、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输入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避免进一步的心肌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病因治疗前分别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前、液体复苏12 h后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尿素(BUN)、血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复苏液使用量,以及两组存活患者液体复苏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液体复苏12 h后,两组PLT、Hb及Hc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PLT、Hb及Hct升高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液体复苏12 h后,两组PT、TT及APTT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PT、TT及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12 h后,两组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BUN、SCr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复苏液使用量少于对照组(t=2.387,P=0.024)。研究组存活患者液体复苏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4.494,P=0.034)。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液使用量,改善有效循环血量,保护肾脏功能,维持凝血功能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60-3061
选取收治的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输液量、复苏开始1h乳酸值、复苏后PT、APTT、Hb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DS、SIRS、DIC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既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影响机体内环境以及代谢机制,减少后期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进行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颅内出血进展发生率、凝血功能,休克指数、24 h平均补液量及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ARDS、MODS、颅内出血进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休克指数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凝血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T、P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补液量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37-2638
探究早期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HTS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复苏前后血气指标。观察组患者的PaO_2、pH、BE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_2、BL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APTT、TT、PT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h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TT、PT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HT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999-1000
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量、复苏起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胶体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复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后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及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1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10)及对照组(n=108),分别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比较两组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ARDS、MODS、脓毒血症)发生率,复苏2 h后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情况及24 h乳酸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输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O_2、VO_2、SVO_2及24 h乳酸恢复正常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充分液体复苏比较,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减少输液量,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且在组织供氧及纠正乳酸酸中毒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急诊超声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武警兵团总队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6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急诊超声下液体复苏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复苏指标及复苏24 h后各指标水平。结果:比较两组复苏指标发现,观察组心率(101.89±10.52)次/min、乳酸水平(2.42±0.25) mmol/L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82.56±8.35) mmHg、尿量(1329.45±12.56) mL、酸碱度(7.66±0.35)、碱剩余(3.92±0.25) 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PT、AP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Fib、D-D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短于对照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分别应用常规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输液量、平均动脉压、实验室指标(PLT、PT、HGB、BE、hsCRP、乳酸等)、入院2周内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ARDS、MODS)的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在人院2周内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效果与护理。方法:随机抽样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救治的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人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多发伤合并休克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积极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液体复苏,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分别在液体复苏前和液体复苏3 h后抽取两组外周血检测比较血清乳酸、p H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相关炎性因子mRNA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总输液量及术后3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液体复苏前两组血清乳酸、p H值、PT、APTT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3 h后,观察组血清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 H值接近正常水平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T及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外周血TNF-α、IL-6及IL-1β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输液量及术后3 d 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液体复苏可明显改善血液酸度及凝血功能,缓解炎症反应,降低ARDS、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剩余碱、血乳酸、凝血功能、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剩余碱、血乳酸等指标与常规液体复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本院急性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76例,采用单双号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及输血治疗,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并输血治疗.比较两组复苏起始时间、平均输液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长寿区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治疗组(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常规补液复苏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在50mm Hg左右,同时给予舒芬太尼按照1~5μg/kg静脉2min推注,使得患者疼痛数字评分在3分以下;B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mm Hg左右;C组患者给予充分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在70mm Hg左右,不予以镇痛处理。观察三组患者入急诊科时液体复苏使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乳酸(BLAC)水平;入ICU后各组48h输血总量、伤后12h的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浓度。结果 A、B两组与C组入急诊科时比较,A、B组使用的输液量明显较少,PT升高程度较低,Hb下降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C组比较,机体PaO2/FiO2指数更高及BLAC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入ICU后,A组与B、C组比较,48h输血量更少,伤后12h反映机体应激状态的CRP及皮质醇浓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对于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液体复苏量,并减少出血量,减轻创伤应激反应,进而减少创伤所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某院产科2016-03—2017-03接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随机分组治疗,35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为A组,3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复苏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压值和血气剩余碱量明显低于A组,而B组的PT时间要明显多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复苏治疗方式的总满意率为48.57%,明显低于B组的7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再次出血,改善休克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ARDS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补液法,2组均采用标准的急救护理程序,对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比较2组复苏率、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复苏率为83%、死亡率为17%、MODS发生率为4.3%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12±3.02)分,对照组复苏率为61%、死亡率为39%、MODS发生率为25%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0.03±4.58)分,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102.3±28.5)min,对照组复苏时间(127.1±30.7)min,2组复苏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ARDS的患者采用限制性补液以及标准的急救护理程序可提高患者的复苏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MODS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将5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0例,快速输入2∶1的平衡液和贺斯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28例,维持MAP在70~9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治愈率.结果 与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1 250±310) ml比(2 950±550) ml],PT明显缩短[(11.3±1.7) s比(16.1±1.3) s],治愈率明显升高(86.7%比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调动机体凝血机制及其他代偿机制,保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