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从该院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中选取,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较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erg平衡量表与下肢功能,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较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功能Brunn Strom分级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样本从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护理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下肢Brunn Strom分级,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Brunn Strom分级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还能对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提高,对患者下肢功能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偏瘫早期患者行康复训练和针灸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FMA积分、FCA评分和下肢Bmnnstmm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训练及针灸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58例早期偏瘫患者,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下肢评分(FMA-L)、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和行走功能评分(FCA)分别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方法有助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次研究分析在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从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20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按照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功能分析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还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运动训练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以及步行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实验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偏瘫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偏瘫早期治疗的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病患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另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4例进行分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8,P0.05)。结论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联合的恢复患者下肢功能,避免肢体肿胀、下肢肌肉萎缩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偏瘫早期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FMA积分、FCA评分、下肢BRU分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偏瘫早期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对于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80例偏瘫早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1组患者40例,参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联合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与6个月以后,治疗组的下肢Brunnstrom的分期、下肢FMA的积分、FCA综合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偏瘫早期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两种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各项功能的评分,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的功能,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康复训练疗法和针灸疗法对偏瘫早期患者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下肢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运用康复训练疗法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效果。方法该次研究样本从该院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可得,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降低患者静脉曲张发生率,并且还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0例偏瘫早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开展不同的治疗,即A组(230例,常规治疗)和B组(230例,康复训练+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FCA评分、FMA评分、下肢brunnstrom分期均明显提高(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FCA评分、FMA评分、下肢brunnstrom分期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44例)与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4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mnnstmm分期、FCA综合功能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联合治疗措施后,下肢Fugl-Meyer评分为(30.93±2.89)分,Bmnnstmm分期为(4.38±1.16)分,FCA行走功能评分为(7.96±2.97)分;对照组下肢Fugl-Meyer评分为(25.37±2.87)分,Bmnnstmm分期为(3.53±1.07)分,FCA行走功能评分为(5.22±2.17)分;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因中风引起的下肢痉挛患者时,可采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恢复质量,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偏瘫患者通过康复训练以及针灸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及神经内科会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AROM、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方法治疗早期偏瘫患者,有益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组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另外50例患者行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为结合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偏瘫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结果结合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偏瘫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行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研究样本从该院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3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植皮联合负压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辨别觉等指标较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较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较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能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提高,并且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8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后对比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较对照组(76.7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及Barthe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提升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和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偏身麻木、疼痛冷热感觉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FAC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呈上升趋势,组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及随访至12周时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