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Ph-MPN)主要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3种类型。自2011年,Janus激酶1/2(JAK1/2)抑制剂芦可替尼(ruxolitinib)已成为治疗PMF核心药物。此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PMF的治疗方法,但因没有配型或费用昂贵让多数患者却步。Ruxolitinib作为PMF的靶向药物,可以针对PMF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控制疾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Ruxolitinib除了可治疗PMF外,对羟基脲耐药或不耐药PV或PT患者亦起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CNL患者,介绍他们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CNL患者均证实存在CSF3R基因突变,其中1例年轻患者经芦可替尼治疗无效,死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植入失败和感染。而另1例接受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后的年老患者最终也因感染死亡。结论:CSF3R基因突变是CNL较为特异的指标。CNL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预后差。芦可替尼等新药在CNL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住院的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的39例白血病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观察伊马替尼对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存活率(OS)、无病存活率(DFS)、复发率和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后,18例患者血液学完全缓解,9例骨髓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或疾病进展,总有效率79.49%,无重度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14d和13.5d;Ⅱ~Ⅳ度和Ⅲ~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1.53%和15.38%;根据对伊马替尼治疗的效应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其3年预期OS和DFS分别为(73.51±9.61)%对(36.36±14.50)%和(61.28±12.37)%对(31.25±13.98)%,3年累积复发率为20.41%对75.00%;4例患者死于重度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伊马替尼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方法,尤其达完全缓解后行移植,可望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的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具有相同的JAK2V617F 突变;JAK2 抑制剂芦可替尼 的应用,仅在一部分MPN 有效,均提示JAK2 靶点非MPN 分子通路“惟一”。其中,包括TET2 、ASXL1 等表观遗传 学基因突变参与了MPN 进展和转化。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患者的治疗目标 仍然是避免血栓栓塞,降低急性白血病(AL) 和PV 或ET 后骨髓纤维化(MF) 的风险。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的治疗目标则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对PMF 患者而言,依据芦可替尼疗效和深度基因检测度进 行分层是对现有的临床危险分层治疗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Janus Kinase(JAK) 1/JAK_2抑制剂芦可替尼(ruxolitinib,捷恪卫)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骨髓纤维化(post-ET MF)患者的疗效,总结治疗3例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MF、1例post-ET MF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芦可替尼治疗的经过及临床疗效。结果:1例32岁男性PMF患者,MF-3级,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4周,血象下降,Hb 48 g/L,WBC 1. 48×10~9/L,PLT 41×10~9/L,芦可替尼以5 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1个月后血象开始改善,PLT 112×10~9/L,10个月Hb 109 g/L,WBC 4. 9×10~9/L,脾脏缩小至正常。1例67岁男性PMF患者,巨脾,芦可替尼10 mg/次,2次/d,2个月后脾脏明显缩小,但患者自行停药2个月,脾脏再肿胀,厚9. 3 cm,Hb 100 g/L,PLT 89×10~9/L,而WBC 42. 6×10~9/L,重新口服芦可替尼,4个月后,血象基本正常,脾脏缩小,厚5. 8 cm。1例55岁女性,ET病史20年,间断羟基脲治疗,但继发了MF-3级(post-ET MF),检测brc/ab L、JAK_2 V617F、CALR、MPL基因均阴性,用芦可替尼10 mg/次,2次/d,3周后血象急剧下降,直到停药13周后WBC、PLT开始恢复。结论:JAK抑制剂芦可替尼治疗JAK_2 V617F、MPL(exon10)基因阳性的PMF,可使肿大的脾脏明显缩小,改善生活质量。但应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特别是极度减少的血细胞。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MDS的方法,然而在移植对象、移植时机和预处理方案的选择上仍存在分歧,值得深入研究以提高其疗效。现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26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改进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疗效.方法:2例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接受2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2例患者移植后顺利造血重建,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λ型轻链转阴.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疗效肯定,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可提高患者耐受性,降低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DIPSS-Chinese积分系统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分析芦可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初次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03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DIPSS-Chinese积分系统对PMF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观察75例接受芦可替尼治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03例PMF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105例,中位发病年龄60(21~82)岁,中位血红蛋白(Hb)80(28~187)g/L。70.0%的患者肋下可触及脾肿大,73.4%的患者可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DIPSSChinese积分系统可以较好地预测该组患者的预后(P<0.05)。接受以芦可替尼为基础治疗的75例PMF患者中,66.7%获得了临床改善,中位总生存期(OS)62个月。结论 PMF患者多以贫血起病,大部分存在脾肿大及JAK2 V617F突变。DIPSS-Chinese积分系统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预后,芦可替尼治疗PMF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发生在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克隆性疾病,表现为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骨髓病态造血、无效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MDS治疗总体疗效欠佳,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然是唯一能治愈该病的治疗手段。近20年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移植后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以及MDS的强异质性,如何判断哪些患者需要移植必须依赖一个可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以出现t(9;22)特征性染色体核型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问世及广泛应用,慢性期CML的疗效与预后已大为改观,作为一线治疗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被TKI所取代。然而,被认为属终末期的急变期CML(CML-BP),预  相似文献   

11.
<正>自第一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甲磺酸伊马替尼上市后,其卓越的疗效使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治疗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2003年伊马替尼迅速取代干扰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成为一线治疗CML慢性期(CP)患者的首选~([1])。随后TKI药物不断更新换代,二代TKI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和博舒替尼,甚至三代TKI普纳  相似文献   

12.
<正>自第一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甲磺酸伊马替尼上市后,其卓越的疗效使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治疗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2003年伊马替尼迅速取代干扰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成为一线治疗CML慢性期(CP)患者的首选~([1])。随后TKI药物不断更新换代,二代TKI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和博舒替尼,甚至三代TKI普纳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唯一方法,但寻找HLA完全相合的供者越来越难,HLA半相合移植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微环境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非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造血重建,与造血干细胞共输注能增强造血干细胞的植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驱动突变对芦可替尼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初诊的46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非驱动突变与芦可替尼疗效的关系。结果:46例PMF患者中44例检测出突变,其中6例患者驱动基因检测为三阴型,2例患者未检测出任何基因突变。携带≥3个突变基因组的患者21例,<3个突变基因组25例,对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PMF患者芦可替尼仍有较好的缩脾及改善体质性症状的效果(P=0.002,0.045),与<3个突变组比较经芦可替尼治疗后缩脾、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0.232)。携带≥3个突变基因组PMF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缩短:734(119~3 301) d vs 1 904(479~5 461) d(H=-2.387,P=0.017)。携带TET2、ASXL1、EZH2或TP53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组比较经芦可替尼治疗前后的脾脏缩小及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T2:P=0.097,0.088;ASX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达沙替尼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15-06-01至2017-10-01就诊于河南省7所医院的21例PMF患者,男8例,女13例,中位年龄65岁,口服达沙替尼50 mg,每日2次。用脾脏Ⅰ线长度评估脾脏大小,骨髓增殖性肿瘤(MPN)10症状评分表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21例患者中,17例在达沙替尼治疗1周后观察到显著的脾脏回缩,治疗5~8周达到较稳定的缩脾状态,脾脏较基线缩小2/3左右;3例分别在使用达沙替尼治疗16、18、19周后,骨髓纤维化程度由3级降至1级;达沙替尼治疗前21例患者MPN10症状评分的中位数为32.00 (28.50,38.50),治疗后为23.00 (17.5,28.5),达沙替尼治疗后MPN10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患者治疗过程中尚未观察到细胞遗传学效应。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包括贫血、血小板减低、体液潴留、电解质紊乱、疲劳、感染等,发生率40%,仅有2例因出现心包积液所致呼吸困难而停药。结论达沙替尼治疗对PMF患者有效,其疗效主要表现在缩小脾脏体积、改善生活质量、部分逆转骨髓纤维化,有望恢复骨髓造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呈现高度异质性。近年来随着对PMF患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 生物学特征的解析,PMF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分系统不断完善和改进;JAK抑制剂芦可替尼的应用促进PMF治 疗策略的调整。文章就PMF的诊断、预后评分系统及治疗策略的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芦可替尼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糖皮质激素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GVH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移植后合并SR-GV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皮质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20例(均为Ⅲ~Ⅳ度),糖皮质激素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cGVHD)22例(均为中/重度)。确诊SR-GVHD的患者给予芦可替尼挽救性治疗,在初始治疗的第28天进行疗效评估,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例SR-aGVHD患者治疗28天整体反应率(ORR)为60.0%(12/20),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20.0%(4/20);中位随访时间37.7(1~107)周,其6个月和1年的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55.0%(95%CI 33.24%~76.76%)、45.0%(95%CI 23.24%~66.76%);6个月和1年的无失败生存率(FFS)分别为50.0%(95%CI 28.05%~71.95%)、40.0%(95%CI 18.44%~61.56%)。22例SR-cGVHD患者治疗28天ORR为72.7%(16/22),其中CR率9.1%(2/22);中位随访时间76.9(5~110)周,治疗6个月及1年的OS分别为77.3%(95%CI 59.86%~94.74%)、72.7%(95%CI 54.06%~91.32%),6个月及1年的FFS分别为77.3%(95%CI 59.86%~94.74%)、72.7%(95%CI 54.06%~91.32%)。单因素分析显示,Ⅳ度aGVHD、重度cGVHD可能预示芦可替尼治疗疗效不佳(ORR:Ⅲ度vsⅣ度为88.9%vs 36.4%,P=0.028;中度vs重度为92.3%vs 44.4%,P=0.023)。结论:芦可替尼是挽救性治疗SR-GVHD安全、有效的药物,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1].烷化剂、蒽环类、激素、免疫调节剂等传统抗骨髓瘤药物的疗效有限,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等新型抗骨髓瘤药物与传统药物的结合,显著提高了MM一线治疗及复发后治疗的疗效.但MM目前仍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型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MM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我们对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小剂量芦可替尼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异基因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慢性GVHD患者,在移植后中位时间9(1~56)个月,一线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芦可替尼,予以5 mg每日2次持续口服,症状缓解后5 mg每日1次再减量至5 mg隔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动态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服药中位时间61.5(7~184) d,其中14例(53.8%)完全缓解,9例(34.6%)部分缓解,3例(11.5%)无效,急性、慢性GVHD患者缓解率分别达90.9%(10/11)和86.7%(13/15),总体有效率为88.5%。服药后起效时间10(3~30) d,皮肤、肝脏、肠道、口腔、肺部、肌肉骨骼、眼睛GVHD有效率分别为18/20、2/3、3/3、5/8、1/1、1/1、3/3。1例患者停药出现复发,继续芦可替尼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1例患者出现CMV肺炎后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低剂量芦可替尼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急慢性GVHD患者耐受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其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其中恶性淋巴瘤4例,粒细胞肉瘤1例,并观察其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 MSCs联合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MSCs输注过程顺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恢复过程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2(10~14)d.结论 MSCs联合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未见明显副作用.结果 提示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恢复,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