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维生素D为“肾藏精”理论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的诸多研究中肾藏象理论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肾藏象理论除与解剖学上的肾有关联外,还包括与一些其功能相关的形体组织及物质,即宏观的脏器与微观的系统网络功能态。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藏象学说,而肾藏象理论则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象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诸多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肾藏象与肾的关联不只是在解剖学上,而且神经内分泌网络与中医肾的本质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宏观的脏器与微观的系统网络功能态。"肾藏精"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就历代"肾藏精"的观点及内涵,根据"肾藏精"与干细胞理论、NEI网络动态平衡、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微观两个方面探讨"肾藏精"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人体生殖功能与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之间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外,与人类生殖也具有密切关系。维生素D缺乏会出现两性生殖功能异常。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生殖功能异常与肾虚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对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与肾藏精主生殖的相关性研究予以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维生素D与中医肾藏精、耳聋的关系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机制。维生素D缺乏导致耳聋的机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机制相似;中医方面,肾虚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存在相关性,中医肾精功能与维生素D的生物学功效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维生素D缺乏与肾虚证有着共同的病理改变,从而提出维生素D可能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肾虚喘者调补肾精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哮喘、机体发育迟缓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除能调节钙、磷平衡外,对呼吸、生殖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前期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肾藏精主纳气之间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调节维生素D轴可以作为治疗肾虚不纳气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来因“效果好、不良反应”而被广泛称赞。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事件时有报道。毒性中药是指毒性强,安全范围小,应用不当或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中药。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录毒性中药83种,其中标识有大毒的中药10种,有毒中药42种,小毒中药31种。文章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对近年来有关毒性中药及其所致的脏器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心毒性等)、物质基础、临床表现、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庆大霉素(GM)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是它的肾毒性作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临床上肾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10—25%,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文应用自制的抗肾功能衰竭纯中药制剂——尿毒清,以防治大鼠GM的肾毒性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动物选择Wistar雄性大鼠(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肾毒性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肾毒性保护作用的观察杨达胜,刘俊举,任学花庆大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之一。其肾毒性已被引起广泛重视。动物实验证实钙通道阻滞剂有减轻庆大霉素肾毒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川芎嗪可能为一种新的钙通道阻滞剂[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  相似文献   

9.
对庆大霉素诱导性肾病模型大鼠经口给予防己黄芪汤原末,1000mg/d,给药5天,观察发现其可改善尿蛋白排泄、尿NAG排泄,以及肾功能。关于防己黄芪汤改善肾功能的机制,认为可明显减少肾皮质内的MDA(丙二醛)。MDA是过氧化脂质的最终产物,组织损害性强,给予庆大毒素导致肾皮质内的MDA增加。另外,被称为MDA清除剂的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具有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综合征,常并发于严重创伤、烧伤、感染及大手术等多种应激情况,易诱发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改变。另一方面,维生素D不仅与脓毒症密切相关,还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存在一定调控作用。此外,黄芪多糖可改善脓毒症。基于文献及前期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调节维生素D轴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据此提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作用于维生素D轴,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从而改善脓毒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肝损伤报道时有发生,己成为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病因之一.大多数中药的成分复杂,其产生疗效/毒性的物质基础与对应的临床症状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不明确.目前中药肝毒性的研究策略简单地遵循传统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导致中药毒性被夸大或错误的解释.对中药肝毒性物质基础分类及可能的毒性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整理中药致...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34-1636
雌激素生成与肾藏精,主生殖有一定的相似,卵巢功能减退与肾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维生素D功能与卵巢雌激素生成功能关系密切,维生素D缺乏出现雌激素分泌紊乱,同时表现出典型的中医肾虚症状。通过补肾药物可明显改善维生素D代谢和性激素分泌紊乱。为此,从雌激素生成探讨维生素D轴与肾藏精,主生殖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为肾本质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用当代医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中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在其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通过VD/VDR调控FGF23-Klotho轴可以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靶点;同时,中医基于"肾藏精,主骨"理论认为肾虚是衰老和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机,补肾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法;另外,补肾中药黄芪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同时具有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功效;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黄芪能调节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维生素D、FGF23、Klotho含量。综上推测,补肾中药黄芪可能通过VD/VDR对FGF23-Klotho轴的调控作用,改善衰老BMSCs活力和骨形成,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雷公藤肾毒性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雷公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通路网络,以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雷公藤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筛选出雷公藤有毒候选化合物。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 Chem数据库,将所有的候选化合物都转化为标准的Canonical SMILES格式,将SMILES格式文件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将TCMSP中相应化合物的靶点作为补充,用uniprot将蛋白转换为对应的基因名称,与从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 Cards)中寻找到的肾脏相关基因蛋白进行比对,筛选出重合的蛋白作为雷公藤潜在的肾脏毒性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毒性候选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DAVID生物信息资源对靶点生物功能及涉及的通路进行分析,最后用Glide软件对关键蛋白与雷公藤毒性候选成分的结合进行验证。结果:雷公藤中筛选得到30种有毒候选成分,涉及209个肾脏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雷公藤可通过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儿茶酚胺类物质代谢,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l,Oat2,Oat3的功能,以及诱导凋亡,并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对肾脏产生毒性。结论: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了雷公藤肾脏毒性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雷公藤肾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桃核承气汤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肾毒性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庆大霉素法制作大鼠肾毒性模型,通过生化、病理检测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形态、氧化产物及酶类的变化及信号通路分子p38、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明确桃核承气汤的疗效.结果 桃核承气汤治疗一周后,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显著降低肾皮质MDA含量和NOS酶活性、提高SOD酶活性,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桃核承气汤可以通过改善肾脏氧化损伤对庆大霉素肾毒性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关系紧密,补充维生素D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其中肾阴虚、肾火旺是阴虚燥热之源,故医家多从补肾固本展开治疗;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调节机体维生素D水平,还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据此推测,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调控维生素D发挥作用,维生素D可能是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miRNA(MicroRNA)为一类非编码的微小核糖核酸,能间接的发挥调控蛋白翻译的作用,目前在现代解剖意义上的肾脏中已发现有大量miRNA与中医藏象理论中"肾藏象"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该文通过文献整理与理论评述,从传统中医学"肾藏精"理论出发,探讨miRNA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意义。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以微血管病变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为重要特点。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着显著作用,通过对相关miRNA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治疗的现代物质基础。今后miRNA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轴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氧化应激、DNA甲基化等方式,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中医认为,"金水相生"为肺金和肾水相互滋生、相互影响,发挥着维持机体正常呼吸功能及水液代谢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肺癌的辅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前期研究发现,"金水相生"法中的经典方药与维生素D轴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本文基于维生素D轴探讨中医"金水相生"法治疗肺癌的现代医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肾生髓养脑"的现代生物学本质可能为海马体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维生素D与海马体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系已被证实,通过文献整理分析,本文认为维生素D可以通过海马体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来对"肾生髓养脑"导致的认知障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对维生素D 缺乏大鼠骨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实验周期8周。实验结束后,酶免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D3]、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股骨HE 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生素D 缺乏大鼠模型组血清25(OH)VD3、Klotho降低,FGF-23升高,存在骨质疏松。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血清25(OH)VD3、FGF-23降低,Klotho升高;黄芪组骨质疏松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具有调节维生素D 缺乏大鼠FGF-23、Klotho,保护骨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