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尿病足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行为护理,对比两组干预3个月后糖尿病足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低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3.85±1.13)mmol/L、餐后2 h血糖(7.85±2.34)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03±1.02)%显著低于对照组(4.96±1.32)mmol/L、(10.63±1.93)mmol/L、(7.8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有利于糖尿病足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预防价值,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0月—2018年8月期间的100例糖尿病中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对比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糖尿病足发生率、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高危糖尿病患者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预防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7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7例未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为对照组,后进行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统计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足治疗有效率。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依从性、下肢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等。观察组47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治疗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1.49%。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控制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及临床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以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足部护理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足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发生率为1.67%相比于对照组的13.33%,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足部护理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极高,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患糖尿病足程度及发生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糖尿病足程度及糖尿病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自觉症状、生活习惯及足部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管理,告知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自制的量表对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足部护理行为及足部症状进行评分,用"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定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3~9个月,统计两组糖尿病足发病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足部护理知识掌握、足部护理行为及足部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足部护理知识掌握、足部护理行为及足部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控制水平管理、足部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管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控制水平管理、足部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管理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发生糖尿病足2例,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发生糖尿病足8例,发生率为14.55%。干预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结合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水平,改善足部症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00%,观察组为98.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神经病变以及血管病变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取得满意成效,降低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发生率。稳定血糖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糖尿病足预防和临床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全面的预防与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于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观察指标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是临床上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与控制病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糖尿病足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常规护理+行为护理)各44例,两组持续干预12周,对比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糖尿病足干预有效率(97.72%)高于对照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护理中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有效预防糖尿病足进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辅以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研究针对目标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99例,根据奇偶数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辅以延续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足部皮肤皲裂概率及感染发生率,统计并分析护理前后各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皮肤皲裂概率、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4 2、10.973 1,P0.05),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糖尿病足患者辅以延续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足部皮肤皲裂概率,预防感染,帮助患者稳定控制血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的108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防护理干预,各54例,且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感染)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预防护理应用于社区老年糖尿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美玉 《光明中医》2016,(8):1175-1177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配合护理防治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Wagner 0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另予自拟中药足浴,疗程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67%)显著优于对照组(80%)。结论中药足浴加护理干预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患者的干预模式,护理教育为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患者5项足部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加强护理教育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干预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做出评价。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集11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未发生患者不依从指导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0级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控制血糖,加强患者对相关注意事项的依从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以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糖尿病足分成糖尿病足组(81例)与单纯糖尿病组(3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以找出诱发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糖尿病足组、单纯糖尿病组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值及UA(尿酸)值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护理措施后糖尿病足组患者病情有所缓解。结论糖尿病足的患病因素不仅与年龄、血糖控制能力以及病程有关系,而且还与患者的日常护理有很大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联合足部护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的临床预防情况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选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抽签法进行护理分组,即对照组(40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00例)予以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联合足部护理行为干预,统计对比两组的糖尿病足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率(29.00%)明显低于对照组(49.25%),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9.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6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联合足部护理行为干预,其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概率,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效果。方法:88例中医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作用突出,能改善血糖指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健康教育干预预防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该社区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以来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常规支持药物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在治疗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健康教育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应用总有效率8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70.00%(21/3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9/30)糖尿病足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不仅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有效减少了糖尿病足发生率,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宋琼霞  王棋红 《新中医》2015,47(11):244-246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成药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遵医行为评分、身体恢复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遵医行为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褥疮恢复时间和糖尿病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快身体恢复,并且安全可靠,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和血糖控制。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6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分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5.12±1.30)mmol/L、餐后2 h血糖(8.10±2.05)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93.94%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对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加快患者临床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