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络-微血管"是脉络学说基于脉与血管、脉的分支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的概念。"孙络-微血管"作为维持脉络末端营卫交会生化的基本功能单位,当其发生病变时可引发营卫交会生化异常,孙络损伤不通,成为多种脉络病变的重要因素且贯穿脉络病变的始终。基于此,从保护"孙络-微血管"角度切入探讨通络治疗心系疾病及其他脉络病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营卫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营卫理论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属于心脉病变,营卫失调是其发病的内在机制。糖尿病心肌病是因消渴病久累及心脉所发,其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气滞等实邪为标。营卫通过血脉与心联系,营卫正常则血脉调和,心脉通畅。营卫失调既可引起气血津液虚的病变,亦可在体内形成瘀血、痰湿等实邪,心失所养,或浊邪痹阻心脉则可发为心悸、怔忡、胸痹等,调和营卫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是目前心血管界的重要难题与热点研究领域。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以此作为切入点解析心梗后无再流的病机、治疗原则、辨证分型与组方用药;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在基础研究中显示出对心肌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良好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防治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为中医药参与急危重症抢救领域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痿者,萎也,是指机体功能消减或衰弱的一种临床表现[1]。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损伤等疾病均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2]。现代康复医学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不同,多采用呼吸训练、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有氧运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3]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4]患者的言语、肌力、平衡、姿势控制等各项功能。从中医的角度该如何去阐释这些康复治疗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  相似文献   

5.
从"营卫失调,脾肾亏虚"入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浅析,旨在加深对"调和营卫,温补脾肾,填精益髓"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运用中医治疗MDS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孙络与白睛络脉的分布与循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二者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功能等不同角度,分析孙络与白睛络脉的关系。分析得出,二者无论从分布与循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角度均相似。白睛络脉即为孙络在眼部白睛的外在表现。观眼诊病是一种操作简单、诊疗率高的诊法。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由外而内"机制学说认为外膜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是AS病理进展的起始环节。营卫交会与"由外而内"机制在结构功能上具有相似性,解毒活血法是胸痹病的具体治则。因此,对于AS的治疗不仅要重视血管内膜的保护,同时还应关注外膜VV的参与,做到内外兼顾,稳斑防变。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诱发的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有研究证实,血管周细胞的迁移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自然病程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现有研究,文章以络脉为出发点,创新性地提出中医营卫出入理论与西医周细胞迁移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并以“营卫出入-周细胞迁移”为契合点,探讨了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的影响,提出改善微血管结构、缓解心肌纤维化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营卫循行于大肠共同维持大肠主津功能,其平衡的破坏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关键。通过对"大肠主津"的再次解读,提出肠道微生态属于肠道的"卫"部分功能范畴,是肠道的"生理屏障",津液乃"营"的有机成分,实现物质-能量的交换。进一步探讨了其科学内涵,从"营卫失和"、"营卫逆乱"、"寒湿入营"探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演变,为辨治结直肠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有关三焦形质理论,结合当代学者对三焦实质研究成果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观,认为“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三焦是膜与腔共同构成的遍及全身的组织器官,具有通行元气营卫、气化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三焦之气变会引发“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状态,具体机制有腠理失调、营卫失和、气机失调、气化失司、元气失资等,会产生多器官、多部位、多系统病证。对这些病证的治疗分别采用通达腠理、调和营卫、疏通气机、通利水道、通补元气等方法。“三焦无御营卫”病理观对临证辨治疑难病颇有启发,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许奇  方朝晖 《中医药信息》2023,40(11):53-57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隐匿发病过程与严重不良结局的致病特征,危害严重。固本培元学说源远流长,是众多新安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的以“调补人体元气、顾护脾肾之本”为主要治法的思想理论。本文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中医认识和固本培元的理论渊源进行了介绍,并对新安医家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从脾肾论治角度入手,探讨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脾、肾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固本培元思想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脾肾亏虚致血运无源,血行无力是导致瘀血形成、阻滞脉行从而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众多新安医家在“重视培补先后天之本、脾肾同治”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的配伍使用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能够发挥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控的治疗优势,对中医药临床防治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焦实质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观点,现有对三焦的认识与古典三焦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对应仍然有限。传统营卫理论中,营卫以经络为主要循环系统,但未阐明营卫在三焦中的运行情况。由于三焦的实体结构尚未阐明,三焦在多数情况下作为其他脏腑功能的集合并未得到重视。解剖学新的进展为研究三焦实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三焦的功能和结构与“间充质”、界面液体流动高度相似,为三焦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认识。三焦分布于全身,组成包括焦膜、腠理,物质结构包括纤维支架、胶原纤维、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组织细胞和周细胞、组织间液等。三焦的功能包括通行津液、运行营卫、敷布元气、传变邪气等。据现有对三焦实质的认识,提出“纵横三焦”概念,指出三焦具有独立结构和脏腑属性,并对其空间分布做出初步界定。经络与三焦的关系在探讨营卫运行问题中至关重要,远细胞Telocyte(Tc)及其Telopod(Tp)在功能和结构上具备经络特征,Tc及Tp所分布的结缔组织与“组织液界面流动网络”的基本结构、间充质的纤维骨架属于同一物质,明确经络和三焦具有物质共性的证据。从营卫运行通道问题出发,发现经络可能是浸泡、依附于三焦的一种特殊通道,提出“经络浸附三焦模型”。将营卫的循环与“纵横三焦”结合,以完整描述营卫在经络、三焦中生成、运输、代谢的过程,构建“三焦营卫闭环”理论,为今后研究疾病表里传变提供可行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从经络辨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卫理论主要从邪气客于五脏六腑,卫气不得入阴及营气衰少,气道不利,卫气内伐两方面阐述失眠病机。针灸治病,首在辨证。通过挖掘《灵枢》中有关营卫理论,从营卫运行与交会的角度阐述针刺治疗失眠的辨证取穴,从整体结合局部进行系统的营卫体系经络辨证,以针刺结合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从营卫的运行与交会初探针灸治疗失眠的辨经取穴,涉及到营气与卫气的运行规律及其指导下的辨经取穴两个方面。辨证的重点在于如何辨别营卫的盛衰,涉及营气虚实辨证、卫气失常辨证,并以局部诊法辅助诊断,尤重腹诊及眼诊。随证治之,则需要针灸、拔罐、放血、中药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血管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从中医药角度研究AS的治疗是一个重要领域。中医认为脾虚失健,营卫运行失度,营气涩而不行,卫气郁而不舒,则津液不得气化,聚而成痰,痰瘀互结,脉络受阻,亦可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健脾法能够调和营卫,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因此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治则治法,采用化瘀祛痰方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防治AS值得深入探讨,也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共性病理基础.本文从中医营卫交会生化角度探讨AS的形成机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络病理论,而且有助于拓展研究思路,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接近于事物本质,从而发挥中医中药在防治AS中的优势,为防治AS的发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6.
营卫由中焦脾胃化生,与肢体功能关系密切。营卫是气血功能的体现,气血的正常运行是营卫调和的关键,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皆可使营卫失调而致痿证。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生于中焦脾胃,而营卫从中焦生成后循行于经络之中,气血充足则营卫养护之力强,从阳明经调节营卫,可使营卫协调而气血调和。治疗上,主取阳明经腧穴,予补气或行气针法,通过补养营卫或调营通卫,从而达到治痿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医学益气生肌、益气生脉、活血通络等气血理论为基础,以"营卫承制调平"理论为核心,系统阐述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消渴痹证的作用及机理。重点介绍"营血-血管内皮-益气生脉""卫气-血管平滑肌-益气生肌"与消渴痹证的相关性,为营卫气血关系、益气生肌/生脉、活血通络等理论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丰富营卫气血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中医药防治AS斑块疗效确切,但缺乏对AS斑块深入系统的中医学理论探讨。结合中西医学研究成果,课题组提出AS斑块“血脉微癥”理论,认为AS斑块以正虚为本,瘀毒为关键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癥积内生为主要病理表征。临证可以“血脉微癥”理论为指导,以益气活血、解毒消癥为主治疗AS斑块。本文以中医学“瘀毒”理论为切入点,阐释“血脉微癥”理论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AS斑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因极高致残和致死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在治疗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成功,但完全治愈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对该类疾病的防治研究急待挖掘出新的突破口.中医学对心肠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认识较早,明确提出了“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经典理论,此传统理论为临床从心肠相关思维论治ASCVD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