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滞后效应。 方法 收集2008—2016年嘉峪关市手足口病每日报告病例数和同研究时间段的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拟合气温与手足口病日发病数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温度和不同滞后天数对手足口病发病可能的影响。 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4—7月,嘉峪关市日均气温与手足口病日均发病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呈不规则的M型,在19.0 ℃时RR值最大为3.66(95%CI:2.75~4.87),高温在滞后1 d时表现出危害效应,当气温为28.0 ℃,滞后1 d时RR值最大,为1.44(95%CI:1.02~2.05)。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效应中,男性所受的发病效应大于女性,发病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 结论 气温能增加嘉峪关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具有滞后性。男性和0~5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株洲市气象因子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据及日气象数据,在描述其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子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 结果 2010-2016年株洲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3 877例,其中2016年报告病例最多,为12 355例;发病呈现双高峰状态。株洲市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与手足口病发病呈正相关(P<0.05),气压、相对湿度与手足口病发病呈负相关(P<0.05)。以气温18.18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在30.6 ℃,滞后0 d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最高,为1.28(95%CI:1.12~1.46),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低气压1 003.58 hpa为参照,日最低气压在1 032.2 hpa,滞后25 d时RR值最高,为1.68(95%CI:0.97~2.93);以风速3.8 m/s为参照,日均最大风速在0 m/s,滞后0 d时RR值最高,为1.17(95%CI:0.92~1.49);以相对湿度74.8%为参照,日均相对湿度在28%,滞后2 d时RR值最高,为1.61(95%CI:0.81~3.17);以日照时数4.18 h为参照,日均日照时数在13 h,滞后0 d时RR值最高,为1.06(95%CI:0.97~1.17),以上四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气象因子是影响株洲市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疏附县儿童麻疹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度新疆疏附县125名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制定问卷调查表,回顾性收集可能影响儿童麻疹发病的相关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一个月医院就诊史是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4.876,95%CI:1.350~17.608),而居室通风(OR=0.103,95%CI:0.039~0.269)、家长麻疹认知合格(OR=0.187,95%CI:0.071~0.493)、儿童接种麻疹成分疫苗(OR=0.475,95%CI:0.290~0.778)则为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加强疏附县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力度,加大麻疹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潍坊市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整理2017—2018年潍坊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通过绘制散点图和建立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流感样病例的关系,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年龄层人群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潍坊市流感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周均温差为8 ℃~12 ℃、周平均相对湿度为65%~88%、周平均风速为1.50~2.50 m/s的天气条件下。0~15岁人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受周平均气温、周平均气压、周平均相对湿度、周均温差、周平均风速影响显著(r=-0.457、-0.430、0.361、0.337、-0.410,P<0.001);60~岁人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受周平均气温、周平均气压影响显著(r=-0.448、0.401,P<0.001)。广义相加模型显示,周平均风速(RR:0.994,95%CI:0.990~0.996)、周均温差(RR:1.023,95%CI:1.017~1.028)周平均相对湿度(RR:1.003,95%CI:1.001~1.006)均与流感样病例就诊比有相关性。结论 潍坊市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纪学悦  费春楠  宋佳  刘军  刘贺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366-1370
目的 分析气温对天津市2014—2018年≤15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短期效应。方法 通过收集天津市≤15岁儿童逐日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气象及环境污染因素数据,使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模型筛选,以相对危险度(RR)作为估计气温对儿童手足口病发生影响的指标。结果 共纳入研究70 027例≤15岁手足口病儿童,男童41 561例,女童28 466例,性别比为1.46∶1。日平均气温与手足口发病在滞后16 d内的总体累积-反应关系曲线呈近似“m”形,在25.6 ℃达到峰值,RR为1.45(95%CI:1.21~1.73)。女童组在26.1 ℃(RR=1.60,95%CI:1.26~2.03)和散居组在25.9 ℃(RR=1.60,95%CI:1.28~1.99)的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更大。滞后16 d时,≤15岁人群在极低温环境(-6.3 ℃)对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保护效应(RR=0.49,95%CI:0.28~0.87),在高温环境(24.7 ℃、31.8 ℃)对手足口发病均有一定的危险效应(均RR>1,P<0.05)。结论 日平均气温与儿童手足口病呈非线性关系,应重点关注女童及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2019年浦东新区气象资料、居民非意外死亡资料以及上海市大气污染物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及累积性与滞后性。结果 高温与低温均导致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上升。以中位温度(P50, 18.2 ℃)为参照,高温(P95, 30.1 ℃)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累积2 d(Lag0~1 d)效应的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28(1.23~1.33)、1.32(1.24~1.41)及1.45(1.28~1.64); 低温(P5, 3.0 ℃)对居民非意外死亡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在累积22 d(Lag0~21 d)的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22(1.11~1.35)与1.37(1.17~1.60),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在累积15 d(Lag0~14 d)的RR值及其95%CI为1.27(1.01~1.59)。低温对<7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不显著; 高温对≥75岁人群的影响显著高于<75岁人群。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受高温及低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学及以上文化人群。结论 高温与低温均增加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75岁人群与小学及以下文化人群对气温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油炸食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公开发表的有关油炸食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观察性研究,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油炸食品摄入量最高组对比最低组的RR值或OR值及其95%CI,应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效应量,并进行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meta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测。 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20项研究(4项队列研究,16项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油炸食品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无显著关联(RR=1.07,95%CI:0.96~1.19);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油炸食品摄入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82~3.00)。 结论 高油炸食品摄入量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1月457例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9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361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的患者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0~14岁,平均(6.09±4.51)岁;未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的患者361例,男228例,女133例,年龄0~14岁,平均(5.34±4.63)岁。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使用抗菌药物天数[OR=1.093,95%CI(1.014~1.179)]、入住PICU[OR=3.613,95%CI(1.874~6.969)]、创伤性治疗[OR=2.296,95%CI(1.141~4.619)]、感染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OR=6.861,95%CI(3.510~13.409)]、感染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OR=1.295,95%CI(1.125~1.409)]是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儿童细菌性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5~6岁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低体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低体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和家长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发生主要与家庭行为、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其中无人陪同吃早饭(OR=2.543,95%CI:1.251~5.169)、爱挑食(OR=1.096,95%CI:1.096~2.800)、边吃边玩(OR=1.257,95%CI:1.257~3.199)为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吃饭咀嚼充分(OR=0.183,95%CI:0.049~0.680)、园外活动类型动静结合(OR=0.800,95%CI:0.649~0.986)为低体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5~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不良进食行为占主要因素,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行为有助于改善学龄前儿童低体重,改善体质,减少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婴幼儿家庭养育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养育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填写0~6、6~12、12~36月龄段《养育风险问卷》以及自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星,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0~6月龄为30.48%,6~12月龄为39.11%,12~36月龄为45.63%。小于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是儿童不吃母乳(10.61%)、家中玩具少于3个(8.34%)、儿童至少有2周新生儿期住院史(7.93%);6~12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 (23.73%)、儿童有营养性疾病(9.64%)、儿童每天吃奶少于3次(6.53%);12~3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儿童很少每天吃瘦肉或鸡蛋(22.46%)、家中没有图画书(14.85%)、每天很少跟儿童一起玩耍(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784,95%CI:0.697~0.881;OR=0.701,95%CI:0.599~0.820); 母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815,95%CI:0.724~0.917;OR=0.628,95%CI:0.539~0.732)是保护因素;性别男性为危险因素(OR=1.160,95%CI:1.066~1.262)。 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无针接头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无针接头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9个随机对照试验(RCT)4 052例患者,其中27篇文献比较无针接头和肝素帽相关并发症,2篇文献比较无针接头和三通接头相关并发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无针接头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RR=0.25,95%CI:0.18~0.35)、堵管发生率(RR=0.17,95%CI:0.13~0.23)、回血发生率(RR=0.11,95%CI:0.08~0.15)、静脉炎发生率(RR=0.21,95%CI:0.11~0.41)、针刺伤发生率(RR=0.12,95%CI:0.03~0.43)及拔管发生率(RR=0.100,95%CI:0.038~0.259)均低于肝素帽/三通接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无针接头可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州市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20年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发病报告数据,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同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趋势分析.结果 共报告0~14岁儿童肺结核1397例,占全人口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0.66%,报告发病率由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0~14岁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3例哮喘儿童为病例组,同期在本院就诊的44例非哮喘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自制哮喘问卷调查分析高原地区儿童哮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原地区哮喘儿童发病季节不定(12例,36.4%)或9~11月高发(11例,33%),容易在午夜(12例,36.4%)发病,发病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13例,39.4%)和接触冷空气(7例,21.2%)所致,哮喘限制了儿童的体育活动(26例,78.8%),且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诊断为哮喘(OR=3.660,95%CI:1.498~6.549)、呼吸道感染史(OR=2.660,95%CI:1.409~7.291)、早产儿(OR=2.413,95%CI:1.380~4.356)、有家庭成员吸烟(OR=2.834,95%CI:1.501~5.487)和早期应用过抗生素治疗(OR=4.328,95%CI:3.384~8.645)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而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OR=0.057,95%CI:0.008~0.411)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在氧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家长应积极避免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婴儿期尽量使用纯母乳喂养,对预防和控制高原地区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山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病率,探讨儿童期超重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方法 于2005年对中山市一年级小学生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连续随访10年(1次/年),共有2 188名中山市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学生作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象。使用2018年颁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 (WS/T 586-2018) 评价超重及肥胖,并计算肥胖的检出率及发病率,采用χ2检验和log-binomial模型分析儿童期超重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结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的检出率为4.89%,小学四年级时达到最高为6.99%,高中一年级时为4.43%。肥胖的发病率在小学二年级时最高为1.83%,高中一年级时降低到0.74%。小学一年级时超重的学生在高中一年级时肥胖累积发病率是小学一年级时正常体重学生的8.85倍(9年的累积发病率41.33% vs.4.67%,RR=8.85,95%CI:6.12~12.78)。结论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期间,儿童期肥胖发病率较高。儿童期超重明显增加青少年肥胖的风险。肥胖干预应该从儿童期开展,尤其应该重点关注超重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气温等气象因素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以及对敏感人群的识别,为宁夏地区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五个地市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肺结核逐日发病数据与气象因素数据。以同一地区、年份、月份、星期几的日期作为时空分层变量,利用时空分层病例交叉设计的条件Poisson回归探讨不同气象因素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结果 2011—2015年宁夏地区共报告肺结核新发病例15 987例。男性(9 283例)发病数高于女性(6 704例),性别比为1.38:1。职业人群中以农民组(10 530例)病例最多,占总人群的65.9%。病例交叉设计的条件Poisson回归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肺结核病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RR=0.987,95%CI:0.981~0.994),且对女性(RR=0.986,95%CI:0.978~0.994)的影响大于男性(RR=0.988,95%CI:0.981~0.996); 与0~35岁年龄组与65岁及以上年龄组相比,对36~64岁年龄组(RR=0.985,95%CI:0.977~0.994)的人群发病影响最大。 结论 宁夏地区的气温与肺结核发病具有相关性,气温降低可能增加肺结核病的发病风险,且对女性和36~64岁年龄组人群的发病影响较大。加强对肺结核病易感群体的监测和常态化防控工作,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宁夏地区肺结核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2020—2021年度温州市鹿城区儿童流感疫苗的接种现状、安全性以及保护效果。方法 以温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9—12月儿童保健科门诊接诊儿童为调查对象,对7 053例6月龄~14周岁受调查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并选取500例接种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期500例未接种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 7 053例受调查儿童中,疫苗接种率为7.60%(536例),其中完全接种者占54.10%(290/536)。接种流感疫苗的500例观察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以发热、接种部位疼痛和红肿为主。随访1年,观察组患病风险是对照组的0.43倍,疫苗保护效果达62.8%(95%CI:46.2%~74.2%)。6~35 m组部分接种、完全接种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22.2%(95%CI:0.0%~73.9%)、59.4%(95%CI:6.3%~82.4%);36~59 m组部分接种疫苗、完全接种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48.7%(95%CI:5.2%~72.2%)、79.2%(95%CI:29.9%~93.8%);5~14岁组部分接种、完全接种疫苗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MAP2K5基因rs2241423多态性与儿童肥胖干预效果的关系,为未来开展基于遗传背景的个性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一项研究儿童肥胖干预效果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中,选取北京地区382名8~10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唾液,检测MAP2K5基因rs2241423多态性,并分析基因与干预对儿童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 MAP2K5基因rs2241423多态性与干预措施对儿童BMI、BMI Z评分、腰臀比和体重等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变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分别为0.034、0.007、0.039和0.036)。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在MAP2K5基因rs2241423位点上每多携带一个 G等位基因,BMI下降(-0.36 kg/m2,95%CI:-0.69~-0.03 kg/m2,P=0.034),BMI Z评分降低(-0.20,95%CI:-0.35~-0.06,P=0.007),腰臀比降低(-0.01,95%CI:-0.02~-0.001,P=0.039),体重减少(-0.84 kg, 95%CI:-1.63~-0.06 kg,P=0.036)。结论MAP2K5基因rs2241423位点上携带G等位基因的儿童对干预更加敏感,接受干预后可在BMI及 Z评分、腰臀比和体重指标上获得更多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州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3—2018年经实验室诊断的麻疹病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8年广州市共报告6 310例疑似病例,病例采血送检率为93.22%。实验室检测阳性和阴性病例分别有2 992例和2 370例。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报告单位、咳嗽、结膜炎、含麻疹疫苗免疫史、出疹至采血间隔天数等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0~7 m和8 m~14 y人群、出现咳嗽、结膜炎、三级医院报告、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出疹后4~28 d采血检测等是实验室阳性病例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值分别为1.725(1.139~2.613)、8.774(1.313~58.614)、12.271(1.907~78.957)、3.654(2.201~6.067)、1.944(1.238~3.052)、5.738(1.471~22.384)、9.647(2.354~39.530)、2.505(1.651~3.800)。结论 收集疑似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免疫史等有助于提高麻疹病例早期识别和诊断。同时,在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应对无含麻疫苗接种史的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