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霞  柏愚  李兆中 《胃肠病学》2009,14(9):565-567
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致死亡的原因中位居第二位,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动物研究显示根除H.pylori,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能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部分病例通过根除npylori可阻止胃癌前病变的发展并可能使其逆转。最新研究表明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对无萎缩或肠化生者可能尤其有效。本文就根除H.p)tori在预防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存在一定关系,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联系[1],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措施.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有效率逐步下降[2].我们采用新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并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胃癌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先决条件,其根除可降低胃癌发生危险性。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最终仅<1%的患者发生胃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一些患者中起重要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一级预防策略已被提出。但是,是普遍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治疗所有阳性者,还是根据当地条件,在评估可行性、疗效和不良反应后进行实施尚有争议。基于我国情况,当前似乎采取后一种策略更加妥当。  相似文献   

4.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否作为胃癌的化学预防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5):2669-267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炎症得以明显改善,是否胃黏膜萎缩、肠化也能因此而逆转,并成为胃癌的化学预防手段之一?本文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评述,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潜在的化学预防胃癌的措施,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应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进行胃癌预防.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定义为感染性疾病已在全球达成共识,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从Hp主要毒力因子VacA、CagA与胃癌的关系,根除Hp感染对预防胃癌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持续性感染,全球人群感染率超过60%。其与许多胃肠道疾病有关,并且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已成为广泛根除的指征,根除幽门螺杆菌也可有效预防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良反应出现的增多,根除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近年来,旨在降低幽门螺杆菌耐药的新治疗方法是研究的焦点。文章将对幽门螺杆菌耐药及广泛根除的现状进行阐述,探讨广泛根除和耐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总被引:109,自引:13,他引:109  
自2000年在江西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以来,2002年国际性学术团体萎缩联谊会提出了慢性胃炎的萎缩诊断标准,近几年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系、根除H.pylori能否预防胃癌、环境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生物活性食物成分(bioactive food components)对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8.
胃癌在中国癌症死亡最常见原因中位居第二。90%以上的胃癌被认为是胃黏膜长期炎症的终末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最终发生胃癌(Correa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过程)。这一已被完全了解的胃癌发生自然史为胃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合理依据。大量证据表明,一级预防(根除幽门螺杆菌)与二级预防(内镜筛查和随访)联合的策略可预防或限制胃癌发生的进程。本文旨在强调胃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 2009年日本幽门螺杆菌研究学会(JSHR)指南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定为适应证,因此自2013年起日本将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根除治疗纳入医疗保险,根除幽门螺杆菌病例数量迅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JSHR 7年来首次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方法通过JSHR指导委员会举行的10次会议,将2009年指南制定开始至2016年3月发表的文章根据证据级别进行了审查和分类;在本次审查的基础上对声明进行了修订。在征求公众意见后,采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修订后的指南。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于感染性疾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方针未改变。其他被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被作为适应证添加。增加了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内镜检查、X射线检查等诊断方法。由钾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组成的1周三联疗法的效果有所改善,质子泵抑制剂(PPI)或P-CAB联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也期望有较高的根除率。如果不进行敏感性试验,则应选择三联PPI或P-CAB/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因为PPI/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的根除率明显高于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在胃癌预防方案中,我们按年龄从青少年到老年提供了胃癌预防措施,这些年龄段的人群胃癌风险增加,并提出了基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胃癌预防措施。结论我们期望修订后的指南能够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并完成根除和预防胃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全球感染率高达50%, 其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控制相关疾病进展, 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然而, 全球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使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面临巨大挑战。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发达国家逐渐下降, 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居高不下, 造成了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本指南的制定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提供指导。本临床实践指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制定流程, 采用国际公认的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 并利用证据到决策框架制定临床推荐意见, 既减小偏倚, 又提高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的透明性。使用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声明和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 Ⅱ)作为报告和行为指南, 以确保其完整性和透明度。本临床实践指南包含12项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建议;值得强调的是, 铋剂安全、有效、价格低廉, 本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铋剂四联方案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首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次经验性根除治疗中, 高剂量双联方案与铋剂四联方案疗效相当。本临床实践指南中的12项...  相似文献   

11.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中起重要作用,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显示,Hp感染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目前,我国人群Hp现症感染率接近50%,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并具有成本效果优势,但筛查并根除Hp在我国应用并不广泛。本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阐述Hp筛查与根除在胃癌预防中的作用,并分析影响这一决策实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2006,上海)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自2000年在江西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病理分级与分期标准(国际性学术团体“萎缩俱乐部2000”2005年提出)、幽门螺杆菌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系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胃癌发生模式中存在一转折点(the pomt of no return)]、环境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及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对胃癌的化学预防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原体,感染全球约50%的人口,并导致上消化道疾病的发展,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疾病、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其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为Ⅰ类致癌物[1-4]。因此,根除Hp可以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发生,有助于胃癌及相关胃病的预防和治疗[5]。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消化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3位。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作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慢性炎性反应状态所触发的慢性萎缩性胃炎、GIM、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多步骤演化过程,与胃癌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对于GIM是否具有可逆性,目前尚存在争议。根除幽门螺杆菌(Hp)联合其他化学药物或中药治疗,可能是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对于已发生的GIM应加强随访和监测,积极干预,减缓其进展,以预防胃癌。此外,根除Hp以预防GIM的发生对胃癌的预防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而且常伴 Hp 感染,为探讨 Hp 在 FD 中的作用,我们将伴 Hp感染的 FD 作根除治疗。并与胃肠道动力促进剂西沙必利作对照,结果表明根除 Hp 治疗在FD 中症状缓解率差,副作用多,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而且常伴 HP 感染,为探讨 HP 在FD 中的作用,我们将伴 HP 感染的 FD 作根除治疗,并与胃肠道动力促进剂西沙必利作对照,结果表明根除 HP 治疗在 FD 中症状缓解率差,副作用多,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影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的炎症,长期感染进一步引起萎缩、肠化,是肠型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许多学者强烈推荐根除Hp以预防胃癌,但是根除Hp后是否能使癌前病变逆转或终止则是判断预防作用的重要指标。我们对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进行了3年随访观察,以了解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萧树东  房静远 《胃肠病学》2007,12(9):513-51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6年9月14~16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自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在江西召开以来,慢性胃炎的研究在以下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萎缩性胃炎的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及其演变成胃癌的关系,根除H.pylori对胃癌的预防作用,环境因素、尤其是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发生、发展的预防作用等。本文对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作一解读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而且常伴Hp感染,为探讨Hp在FD中的作用,我们将伴Hp感染的FD作根除治疗,并与胃肠道动力促进剂西沙必利作对照,结果表明根除Hp治疗在FD中症状缓解率差,副作用多,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因此对胃癌发病原因深入研究很有必要。虽然随生活水平提高和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清除,西方国家胃癌患病率明显下降,但在相当多国家,胃癌仍然保持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发生的慢性炎症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骨髓干细胞可能是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的细胞起源,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胃癌形成的观点并有望提出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