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9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50例,骨折均采用相同内固定方式治疗,根据带袢钛板或下胫腓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式不同分为带袢钛板组26例和下胫腓螺钉组24例。比较2组患者住院、手术情况及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记录末次随访2组下胫腓间隙(TFCS)、重叠距离(TFOL)、踝关节屈伸活动度、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获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X射线片显示无下胫腓分离、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踝关节功能良好,2组患者TFCS、TF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带袢钛板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明显高于下胫腓螺钉组(P均0.05)。下胫腓螺钉组出现下胫腓螺钉断裂1例。结论带袢钛板及下胫腓螺钉内固定均可恢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踝关节稳定性,但带袢钛板反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治疗。方法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复位效果、踝关节活动度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7例行单纯内外踝及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78例行内外踝及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下胫腓螺钉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疼痛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12个月测量下胫腓间隙(TBCS)和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术后12个月比较患者踝关节活动度,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X线片检查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不连,延迟愈合等情况。观察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TBCS,TBOL,Mazur总评分及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背屈、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与不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在复位效果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更有利于踝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使用手术或非手术方式固定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6年12月—2018年11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成组均29例的手术组以及非手术组,予以非手术组患者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方式,予以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开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分别是82.76%、9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分别是68.97%、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手术与非手术固定方式均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但手术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较好,病患满意程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Endobutton系统重建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19例,应用改良Endobutton系统重建治疗方法)和对照组(19例,应用金属螺钉固定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踝功能评分、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平均AOFAS足踝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4%,18/19)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ndobutton系统重建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26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8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1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7例采用克氏针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26例均获得1~3年随访,平均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无发生深部感染及断钉情况良率84.62%。结论: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骨折,其术后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复位效果、固定方法、锻炼的时机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56例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76.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实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有利于尽早恢复踝关节功能;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76岁,中位数36岁。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81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27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及胫距关节脱位12例。闭合性骨折104例,开放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8例、ⅡB型4例、ⅢA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后6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91.0±6.2)分,优84例、良31例、差5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腓深神经损伤,4例出现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9例出现复位不良、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2 mm。结论: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双纽扣缝线系统和螺钉固定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对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53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用双纽扣缝合系统进行治疗,B组23例用螺钉固术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修复,比较2组早期负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2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的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除了B组有1例患者在第12周发生断钉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内固定失效、脱钉、断钉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6个月和12个月的优良率相当(P0.05)。结论双纽扣缝线系统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与螺钉固定修复效果相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为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较对照组的71.4%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医院选取了2013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50例,分为2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结果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经过手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运动评分(Tegner),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以及胫腓骨间隙宽度的对比,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此次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采用下胫腓螺钉的固定以及对韧带损伤部位进行联合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合并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周围骨折病例。行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8.2±3.7)岁。AO皮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7~55岁,平均(37.2±4.0)岁。术后常规行X片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8~24月,平均(18.0±4.3)月,弹性钩钢板组均未出现血管损伤、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及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取出后,无1例出现下胫腓关节再分离;AO螺钉组在术后8~12周发现2例螺钉断裂。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其中弹性钩钢板组优75%(24/32),良12.5%(4/32),可9.3%(3/32),差3.1%(1/32),优良率为87.5%;AO螺钉组优57.1%(16/28),良14.3%(4/28),可17.9%(5/28),差10.7%(3/28),优良率为7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保留了下胫腓关节的微动生理特点,复位固定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经验。方法选取10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周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加压螺钉同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5—12个月,平均8.3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8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三角韧带进行修复重建,对照组患者则不修复三角韧带,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内踝间隙均有所减小,AOFAS评分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角韧带修复重建后,没有踝关节不稳、锚钉脱落、感染、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等不良事件出现。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Ⅱ、Ⅲ度损伤治疗中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对骨折愈合进行有效促进,值得对其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径腓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价值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VAS、Tegner、Olerud等评分、疗效以及二次治疗、骨不连等发生率。结果在VAS、Tegner、Olerud等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优良率上,对照组为81.97%,观察组为96.7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次治疗、骨不连等发生率上,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1.31%、18.03%,观察组分别为4.92%、3.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减少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二次治疗和骨不连等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行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短肌腱移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骨膜移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ofoed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ofoed评分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行骨膜移位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三踝关节骨折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统计并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3个月及6个月AOF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临床相关资料探讨经外科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4例自2007年9月~2010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临床诊治的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病例进行切开复位,并对骨折部位行内固定,术后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装况进行跟随回访.结果:在跟踪随访6~36个月后,20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切口无一例发生感染,根据X光片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评价治疗效果,符合优级标准的为13例(65%),符合良级标准的为4例(20%),符合中级标准的为3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85%.结论:对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患者的骨折治愈和功能恢复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以骨折解剖复位、受损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因此目前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35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