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局部注射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糖尿病慢性溃疡难愈性创面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包括外科清创、无菌纱布覆盖和封闭负压引流;观察组同时在局部注射ADSCs,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和感染率,治疗1周、2周和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创面量化积分,检测创面边缘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和4周的疼痛VAS评分和创面量化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VEGF水平和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SCs局部注射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可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细菌感染,减轻疼痛,增加创面VEGF表达和微血管形成,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在临床多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少见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研究.目的:观察局部移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全身及局部表达情况.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足部溃疡)、干细胞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干细胞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建立2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造模后分别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培养基DMEM.造模后第1,4,8天观察各组大鼠溃疡面积、细胞核染色示踪及病理学检查,ELISA法测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Western-blotting法测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结论: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溃疡愈合速度迅速,但仍较对照组愈合缓慢,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高,也未达到正常水平.异体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前期(1~4 d)能明显提高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但在后期(8 d)局部浓度提高不足.干细胞治疗组愈合缓慢,表皮覆盖不完全,但较糖尿病对照组愈合明显提前,表皮覆盖较明显;细胞核染色示移植后干细胞均聚集于溃疡区周围.提示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其促进愈合的可能机制为其上调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全身尤其局部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自身基因及外来信号的共同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毛囊毛发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探讨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氯化锂干预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毛囊干细胞向毛囊乳突细胞或表皮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关系。 方法:获取毛囊隆突区干细胞进行培养,检测其生长曲线,观察1×10^6 L^-1、1×10^7 L^-1、1×10^8 L^-1和1×10^9 L^-1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效应;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毛囊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分别以0,0.5,1.5,10,25 mmol/L氯化锂及0,10,25,50,10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毛囊干细胞分化,对比各组细胞的增殖效应,探索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氯化锂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使用RT-PCR检测未处理对照组、10 mmol/L氯化锂组和1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干预后3,5,7,9 d细胞的β-catenin、APC、GSK-3β、Axin和Lef1的mRNA转录水平。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仍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氯化锂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效应减弱;而随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质量浓度增高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含有氯化锂的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各组间有明显差别,氯化锂〉10 mmol/L时分化比例高,β-catenin表达量增高;而含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β-catenin变化不明显。提示氯化锂在促毛囊干细胞分化中,激活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降解复合物重要成分GSK-3β的表达下降,促使β-catenin在细胞浆表达增加并转入核内,增加靶基因转录,促使毛囊干细胞向毛囊细胞方向分化。氯化锂〉10 mmol/L是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浓度,但增殖效应减弱。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向表皮分化,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及创面愈合。氯化锂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促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使β-catenin表达改变,从而激活Wnt信号通路中Lef介导相关靶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全血外敷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伤口门诊换药的糖尿病足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性疗法换药,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至创面新鲜后,用自体全血外敷。结果实验组创面第7天、第14天、第21天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全血外敷对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安全可靠,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创面组织释放内源性各类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受体,起到正性调节作用,促进修复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愈合由以往的被动等待自愈发展到主动调控愈合。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成年 SD 大鼠,于背部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随机分为4组,烧伤创面清创后,分别予以两层浸湿有1,2.5,5 mg/L 神经生长因子溶液及等渗盐水纱布覆盖。治疗后3,5,9,14 d 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残留率,切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细胞 DNA 周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尤以5 mg/L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最为明显(P <0.01),各治疗组创面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创面组织学显示治疗组真皮浅层有核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各治疗组给药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均强于对照组,第5天和第9天表达强于第3天和第14天;各治疗组细胞在 S 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5 mg/L 神经生长因子组增加最为显著(P <0.01)。结果显示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刺激细胞有丝分裂,促使细胞增殖,加速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陈浩  许浪 《中国临床康复》2013,(14):2532-2537
背景:Hedgehog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Hedgehog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肿瘤球悬浮分选法从胃癌组织标本中分选胃癌干细胞。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dgehog及Wnt/β-catnin信号通路主要分子SHH、GLI1、Wnt2及β-catenin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SHH、GLI1、Wnt2及β-catenin在胃癌干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78.3%,85.5%和83.3%,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P〈0.05)。各细胞因子间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说明在胃癌干细胞中Hedgehog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均被激活,二者互相作用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为胃癌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电火针治疗腋臭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创面的愈合疗效。并设对照组。方法观察组:术毕196例直接应用湿润烧伤膏涂抹双侧腋窝创面。对照组:196例作对照组用常规消毒创面,然后均无菌纱布包扎,1次/d,连续换药1周.结果观察纽:应用湿润烧伤膏涂抹5—7d,195例局部完全愈合,愈合率99.49%.对照组:经常规消毒换药5—7d,172例局部完全愈合,15例换药7—10d局部完全愈合,总愈合率95.41%。结论湿润烧伤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瘀生肌、抗感染及防止瘢痕形成等功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明显优于常规消毒换药组。湿润烧伤膏是促进高频电火针治疗后创面愈合的有效防治性药物。能明显减轻局部的渗出、水肿、疼痛,无感染、无癍痕形成,  相似文献   

8.
张娃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805-1806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金因肽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足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创面应用碘伏换药,治疗组创面以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金因肽治疗,每日换药1次,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肉芽生长情况和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组肉芽生长和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金因肽能有效抑制糖尿病足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将28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加局部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内科治疗加局部换药并外涂rbbFGF进行治疗,比较2组在肉芽组织成熟度、创面愈合时间和疗效方面的差异,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治疗组在第9、13天创面肉芽组织成熟度优于对照组;在第14、21和28天创面愈合速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9.87±5.73)d,对照组为(38.49±6.58)d,2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rbbFGF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恰当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双侧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鉴定ADSCs,取第3代AD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阴性对照组(siRNA-NC组)、沉默FGF-2表达组(TGF-2-siRNA组)、通路激活剂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ADSCs中FGF-2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DSCs增殖情况;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ADSCs成牙本质诱导分化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神经菌毛素1(NRP1)、牙本质涎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及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蛋白/β-连环素(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并鉴定ADSCs;与NG组、siRNA-NC组比较,FGF-2-siRNA组、通路激活剂组ADSCs中FGF-2mRNA、NRP1、DSPP、DMP1、β-catenin蛋白及Wnt水平均降低(P<0.05),ADSCs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与FGF-2-siRNA组比较,通路激活剂组ADSCs中FGF-2mRNA、NRP1、DSPP、DMP1、β-catenin蛋白及Wnt水平均升高(P<0.05),ADSCs增殖抑制率降低(P<0.05)。【结论】FGF-2可影响Wnt/β-catenin通路活化,可能与大鼠ADSCs增殖及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有关,可为临床治疗牙齿缺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13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13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①选用SD雌性大鼠3只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细胞生长至第5代,DAPI标记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②选3月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47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应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rnm×30mm,建立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出现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创面皮下及真皮层;对照组13射线照射同治疗组,创面出现后注射安慰剂,用法同治疗组。正常组为正常大鼠。光镜下观察治疗后1,2,3,4周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悬液后1-4周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眼部病理性新生血管相关疾病会对患者视力造成显著影响,目前此类疾病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案主要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的眼内注射,但在部分患者中,这种治疗方法存在应答欠佳、或有潜在不良反应等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促进胚胎发育、维持组织稳态的功能,在体内组织中广泛表达。近期一些研究发现,细胞内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时,其下游基因产物的表达增加能够上调HIF-1α等细胞因子,继而促进眼部的病理性血管新生,Wnt抑制剂的应用能够延缓眼部病理性血管新生进展。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眼部血管新生病理机制的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孙东燕 《现代护理》2007,13(23):2212-2212
目的总结2006年以来我科通过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例资料,介绍糖尿病足治疗护理过程的经验及体会。方法观测创面愈合情况、患足血供改变,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依据个体情况,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法并行心理护理,充分赢取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经合理控制血糖、创面换药处理后,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培养扩增后移植于患处局部。结果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结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经严格控制血糖,合理创面处理的基础上采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发展,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2006年以来我科通过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例资料,介绍糖尿病足治疗护理过程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观测创面愈合情况、患足血供改变,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依据个体情况,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法并行心理护理,充分赢取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经合理控制血糖、创面换药处理后,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培养扩增后移植于患处局部.结果 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结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经严格控制血糖,合理创面处理的基础上采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发展,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的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 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脂肪干细胞组、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n=16)。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在背部制作4个1 cm~2的正方形皮肤全层创面缺损创面,脂肪干细胞组、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大鼠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处理。分别于给药处理3 d、5 d、7d和14 d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结果创面损伤大鼠给药3 d后富血小板凝胶组和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组大鼠创面比模型组和脂肪肝细胞组干燥,给药14 d后各组大鼠创面基本恢复,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P 0. 05);创面损伤大鼠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TGFβ1、Smad1/3及MMP2/9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经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凝胶、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后上述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且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组和给药14 d后效果最明显(P 0. 05),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P 0. 05)。结论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具有显著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效果,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朱钰  朱银  张敏 《大医生》2023,(6):120-123
目的 观察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VSD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灌注量、细菌定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伤口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灌注量、VEGF水平均升高,细菌定量、IL-6、IL-1β、CRP均降低,且观察组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灌注量、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细菌定量、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患肢溃疡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VSD治疗,有助于提升创面康复效果,炎症因子明显降低,加速创口愈合速度,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制疡愈膏对糖尿病足肉芽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肉芽组织生长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采用自制疡愈膏换药,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与4周后肉芽组织填充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肉芽组织填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疡愈膏对糖尿病足肉芽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内科治疗加普通纱布换药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内科治疗加藻酸盐敷料换药治疗,比较其在肉芽组织成熟度、创面愈合速度、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疗效方面的差异,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在第10和13天创面肉芽组织成熟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14、21和第28天创面愈合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0),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8.32±4.53)d,对照组为(35.27±4.62)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藻酸盐敷料对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恰当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泡足联合局部换药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溃疡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泡足联合常规局部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换药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2.4%,对照组为3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药泡足联合局部换药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关键词:糖尿病足; 中草药; 浸泡足; 换药中图分类号:R473.5;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5-0042-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足难愈创口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作出评价.方法 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bFGF组)和对照组(不用bFGF组)各21例,治疗组以1%Ag-SD霜联合bFGF局部外用,bFGF剂量150 Au/cm<'2>,对照组创口仅以1%Ag-SD霜局部外用,治疗期间观察记录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色泽、渗液量及肉芽生长情况并作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创面色泽和调节渗液量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改善创口的愈合质量,有利于糖尿病足难愈创口的进一步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