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其血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42例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病情仅做常规口腔卫生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牙周基础治疗。结果两组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血清及龈沟液中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更优(P 0. 05)。治疗后研究组龈沟液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龈沟液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 0. 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常规心内科治疗过程中加用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龈沟液中IL-8水平,提高其血清、龈沟液中IL-10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6例肺腺癌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9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IFN-γ、IL-4、IL-6水平;比较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肺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IL-4、IL-6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IFN-γ、IL-4、IL-6水平对肺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IFN-γ水平研究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对照组,IL-4、IL-6水平研究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IL-4及IL-6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FN-γ、IL-4、IL-6联合预测肺腺癌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更高。结论 血清IFN-γ、IL-4、IL-6在肺腺癌患者中异常表达,可能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IL-6、IL-8)在慢性肾衰患者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25例慢性肾炎,25例慢性肾衰尿毒症非血透和2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并设2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慢性肾炎、尿毒症非透析组及血透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湿高于对照组(P〈0.01),维持性血透组IL-8明显低于非血透组(P〈0.05).而IL-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L-8,IL-6对慢性肾炎、肾衰尿毒症非血透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急性炎症反应期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探讨IL-2、IL-6、IL-8与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255例甲减(甲减组)、27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亚甲减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IL-2、IL-6、IL-8水平,选择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减组IL-2水平低于亚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8水平高于亚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2水平与血清TT3、TT4、FT3、FT4负相关,IL-6、IL-8水平与之呈正相关。结论 IL-2、IL-6、IL-8参与了甲减和亚甲减的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变化。监测患者血清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对甲减和亚甲减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兰州市肺科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组,73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组内有、无胸腔积液组和有、无空洞组IL-6、IL-8、IL-18、VEGF水平。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性肺结核组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内有胸腔积液组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胸腔积液组,有空洞组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空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IL-6、IL-8、IL-18、VEGF均可作为生物学标志物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动态变化及与预后关系。方法据患者综合治疗10d后临床转归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用放免法动态检测两组患者第1,4,7天血清和BALF中IL-6、IL-10的水平.观察它们在这两种不同预后患者中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患者血清和BALF中IL-6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尚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好转组患者血清和BALF中IL-10也呈下降趋势;但恶化组患者IL-10则呈明显上升趋势,第7天IL-10水平明显高于第1、4天(P值均<0.05)。另外,恶化较好转组患者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明显增高,其中第4、7天出现显著性差异(血清:8.51±5.32 vs 3.89±2.81;7.37±5.99 vs 2.47±2.99,P值均<0.05。BALF:14.71±7.82 vs 1.92±2.86:16.82±5.25 vs 0.14±0.19.P值均<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可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真人养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3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且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按照数字单双号分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以真人养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以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及结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判定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上述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真人养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降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彦  刘爱勤 《检验医学》2009,24(10):731-73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8)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07例ACI患者和110名对照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结果ACI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CI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逐渐升高(P〈0.05);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CI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升高,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完成直肠癌根治术及随访的81例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参照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肠功能恢复状况并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检测并比较IL-23、IL-17水平,分析IL-23/IL-17轴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8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有59例肠功能恢复良好,22例恢复不良。恢复不良组患者血清IL-6、IL-17、IL-23水平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IL-23、IL-6水平增高是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IL-17、IL-23的影响更大(OR=1.762、1.709)。术后肠功能(MSKCC评分)与IL-23、IL-17水平呈负相关(r=-0.666、-0.614,P0.05),IL-23水平与IL-17呈正相关(r=0.752,P0.05)。血清IL-23、IL-17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不良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09~0.967)、0.929(95%CI:0.871~0.967)及0.948(95%CI:0.893~0.999),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IL-23、IL-17单独预测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0.025、60.755pg/mL。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增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高风险,动态监测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清IL-17、IL-23水平,可能对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风险预测,指导制订早期干预计划,以及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玢 《临床医学》2023,(2):31-33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并进行纤支镜肺泡灌洗的87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血清IL-6、IL-10水平,分析血清IL-6、IL-10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治疗1周,87例患者中治疗无效13例,占14.94%,纳入无效组;其余74例治疗有效患者纳入有效组。无效组入院时血清IL-6、IL-10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入院时血清IL-6、IL-10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无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1~0.9,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IL-6、IL-10过表达提示重症肺炎患者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无效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IL-6、IL-8)在慢性肾衰患者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25例慢性肾炎,25例慢性肾衰尿毒症非血透和2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并设2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慢性肾炎、尿毒症非透析组及血透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持性血透组IL-8明显低于非血透组(P<0.05),而IL-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L-8,IL-6对慢性肾炎、肾衰尿毒症非血透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急性炎症反应期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中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100例.Ⅰ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Ⅱ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分娩镇痛前30 min、分娩镇痛后2h、分娩后24h、48 h和72 h五个时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分娩镇痛后血清1L-6、IL-8、IL-10水平与分娩镇痛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分娩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IL-6、IL-8、IL-10浓度变化,Ⅱ组较Ⅰ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可有效地降低产妇分娩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经氧化苦参碱治疗前后的IL-6、IL-8、IL-10水平.结果肝硬化伴骨质疏松病人的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氧化苦参碱治疗一个疗程后肝功能减退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一个疗程后肝功能恢复组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 IL-6、IL-8、IL-10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有关,其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I(白细胞介素-I)、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I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I、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I、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型骨质疏松患者IL-I、IL-6的升高影响体内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核因子(NF)-kB p65通路相关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浓度,并分析不同出血量、不同病情、不同预后的脑出血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IL-17、NF-kB p65、IL-6、IL-8对急性脑出血病情和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血清IL-17、NF-kBp65、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大量出血组、中等出血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中等出血组(P 0.05);重度组、中度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组(P 0.05);与无恶化组比较,恶化组血清IL-17、NF-kBp65、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IL-17、NF-kB p65、IL-6、IL-8对脑出血病情程度和预后有明显的预测价值。结论IL-17、NF-kB p65、IL-6、IL-8与急性脑出血发病和进展有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和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治疗及随访的38例COPD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另外选取同期的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血清CRP、IL-8、IL-17的水平等。观察COPD患者血清IL-8、IL-17及CRP水平与BODE指数及其构成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8、IL-17及CRP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8及IL-17水平与与BODE指数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所占的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IL-8水平与BMI也存在负相关性。结论血清CRP、IL-8及IL-17水平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其与BODE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三种因子的检测能有效预测此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白细胞介素 8( IL - 8)含量。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测定 30例正常人对照、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中 IL-6和 IL - 8含量。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 IL- 6和 IL- 8的含量在病程监测各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进行血清中 IL- 6和 IL- 8含量的测定 ,对病情监测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90例非ACS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IL-6、IL-8浓度。结果(1)冠心痛组(SAP组、UAP组、AMI组、OMI组)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UAP组、AMI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5AP、OIM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IL-6、IL-8差异显著。(2)SAP组与UAP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NF—α、IL-6、IL-8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血清IL-6及IL-8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IL-6,IL-8水平及其它肝功能指标对于肝脏储备功能的评定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IL-6,IL-8的水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AFP,比色法测定AL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前白蛋白(PA)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 ①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AFP水平呈依次递增,而PA水平依次递减;两两比较仅有肝癌与肝炎组AFP相差显著(P<0.05);②IL-6与IL-8水平在肝癌、肝硬化及肝炎组均呈显著相关(P<0.01);IL-6与AFP水平在肝癌及肝硬化组呈显著相关(P<0.01),在肝炎组亦呈相关(P<0.05);③血清中IL-6,IL-8水平分别与多种肝功能指标相关,尤其在肝硬化组表现最为突出。结论 血清IL-6,IL-8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值高低可较敏感反映肝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酒精性脂肪肝(n=20)、酒精性肝炎(n=20)和酒精性肝硬化(n=20)分为3组。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60例各类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GF-β、IL-6和IL-8水平。结果血清TGF-β、IL-6和IL-8水平随着肝脏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酒精性脂肪肝组、酒精性肝炎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其中以酒精性肝硬化组3项指标水平为最高。结论 TGF-β、IL-6和IL-8在酒精性肝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β、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酒精性肝病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