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胸背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两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痛(加巴喷丁);TPV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的差异,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PVB组治疗后4周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均少于C组(P<0.05),随访的第6,8,12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TPVB组明显优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同时可以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胸背部急性带状疱疹伴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病毒及按需口服镇痛药物治疗,B组(试验组)同时接受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7、14及30天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辅助镇痛药物用量、PHN发生率B组亦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抗毒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安全有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A组(对照组)和B组(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营养神经和止痛药物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病人每日行高能量激光(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治疗,A组病人接受假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elf-ratingscaleofsleep,SRSS)的差异,治疗总体有效率,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1 w)、1月(1 m)、2月(2 m)和3月(3 m)的VAS评分和SR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和SRS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 <0.05);B组治疗期间平均每日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和对照组30例(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量表(PSQI)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7%vs 73.3%,P<0.01)和显效率(90.0%vs 56.7%,P<0.0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痛症之一。我们用神经阻滞加理疗法治疗此症患者 3 0例 ,收到满意效果。 3 0例中 ,男13例 ,女 17例 ;年龄 5 4~ 83岁 ,平均 65 .4岁 ;病史 1~ 15年 ,平均 3 .3年。疼痛部位 :头面颈部 9例 ,胸背腰腹部 17例 ,四肢 4例。全部患者发病初期均有皮肤疱疹史 ,经内服及外涂药物等治疗后 ,疱疹痊愈 ,但局部疼痛不消失。疼痛呈针刺样、烧灼样、电击样或“猫抓”样 ,洗脸或衣服摩擦均可引起疼痛发作。病史长达 15年的 1例患者为一老年女性 ,其疼痛部位在左侧耳后 ,疼痛呈针刺样 ,时轻时重 ,每当情绪波动及食辛辣食物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根据阻滞方法不同分为:A组为三叉神经上、中、下浅支阻滞;B组为肋间神经阻滞;C组为硬膜外腔阻滞。根据阻滞神经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药物用量。结果A组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2例;B组优11例,良3例,可5例,差1例;C组优11例,良6例,可2例。经用Fisher精确检验,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3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非常顽固和难治的痛症之一。应用胸椎旁介入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结核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 I~II级,年龄18~60岁择期行开胸手术肺结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各30例。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E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并留置硬膜外导管。3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维持麻醉,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诱导插管前(T1)、切皮前(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后(T4)及术后2 h (T5)的MAP及HR;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及多巴胺使用例数;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72 h安静状态下和咳嗽时VAS评分及镇痛泵的按压次数。结果P组患者MAP在T3、T4时间点较G组患者有下降(P<0.05),HR在T3、T4、T5时间点较G组患者有下降(P<0.05);E组患者MAP、HR在T1、T2、T3、T4、T5时间点较G组、P组患者均有下降(P<0.05);P组及E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较G组患者少(P<0.05);E组患者多巴胺使用例数多于G组、P组患者(P<0.05),而P组患者多巴胺使用例数多于G组患者(P<0.05);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P组患者在术后2、6、12 h评分低于G组患者(P<0.05),E组患者在术后2、6 h评分低于G组患者(P<0.05);P组、E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G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操作成功率高,镇痛效果确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可减少肺结核患者开胸手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开胸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5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n=35):A、B、C组。A组采用常规全麻;在A组基础上,B组于术前给予TPVB,C组采用TPVB联合TEAS治疗。观察各组患者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1、2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1、2 d VA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且C组均短于、低于B组(P<0.05)。结论 TPVB可促进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早期康复,联合TEAS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口服药物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4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A组口服卡马西平、多寨平、双氯芬酸钠、B族维生素,B组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弥可保、0.4%利多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在治疗后3周VAS低于治疗前,6个月后与治疗前无显著作差异.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顽固PHN止痛作用强,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1.
钩活术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HN)皮疹痊愈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的持续性或间断性剧烈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病,也足疼痛治疗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笔者从2004年6月开始分别应用钩活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照,其疗效有明硅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PHN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期间对其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采用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病人疼痛情况,采用自拟的PHN病人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评价病人疾病知识知晓情况,采用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病人治疗满意率,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疼痛缓解率、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减轻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疾病知识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V)再次复发引起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水疱出现前后皮肤烧灼样剧烈疼痛.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最后以水疱干涸、结痂脱落留有淡红斑或色素沉着而治愈,但疼痛可持续到皮疹消退后2~3个月或更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带状疱疹发病率的增加,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也较以往增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难治,持续时间长,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我院采用无水酒精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种神经阻滞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根据阻滞方法不同分为:A组为三叉神经上、中、下浅支阻滞;B组为肋间神经阻滞;C组为硬膜外腔阻滞。根据阻滞神经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药物用量。结果:A组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2例;B组优11例,良3例,可5例,差1例;C组优11例,良6例,可2例。经用Fisher精确检验,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性意义。结论:3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皮损愈合情况、睡眠质量、有效率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疼痛程度改善、皮损愈合情况及睡眠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皮损愈合,降低PHN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对难治性胸背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胸背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  相似文献   

18.
神经阻滞治疗不同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0月至2002年6月在门诊和病房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为主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A组同时在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前后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7、14及30 d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A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PHN发生率A组亦明显低于B组(2.5%与10.0%,P〈0.05)。结论: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配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临床上多见,尤老年人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通常数月至数年,严重影病人生活质量。我科选择病例采用神经阻滞法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明显缓解或解除疼痛,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