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郭郁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8):632-632
1990年~1999年间我科共收治了8例烧伤总面积60%以上,Ⅲ°面积40%以上;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的患者。本文就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所救治的8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炼钢工人。年龄22~52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均为钢水火焰灼伤。1.2 烧伤情况及治疗转归:患者伤后立即入院并及时进行了抗休克治疗。本组病例均有深Ⅱ°~Ⅲ°的颜、面、颈、胸部烧伤。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均施行了胸廓焦痂切开减张。气管切开时间在入院后2小时内施行…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全面认识,对1960~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的程度及并发症和死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显示,吸入性损伤的的发生率为同期烧伤病人总数的9.67%,其死亡总数占同期烧伤病人死亡总数的41.26%。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为42.05%,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数的57.96%;有吸入性损伤的菌血症发生率为20.08%,高于同期烧伤病人总数的8.18%;休克发生率为35.93%,高于同期无吸入性损伤病人的7.99%。资料显示,烧伤面积越大,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越高,且损伤程度越重;随着菌血症控制措施的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菌血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而提高了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管理,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经验。方法对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7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29例,治愈率87.6%,无患者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过及时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急救、确诊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8例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救治: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程度,清理气道和气管、支气管灌洗;人工鼻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结果气管镜检查见8例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分别为中度2例,重度5例,特重度1例。6例气管切开患者,1例于伤后1周内拔管,1例于伤后第3周拔管,4例于伤后1个月后拔管。痰培养6例发现细菌。治疗过程中用气管镜清理痰痂、气管脱落黏膜2例次,灌洗13例次。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损伤程度,清理气道,防止气道阻塞,灌洗液培养便于选择抗菌药物防治感染;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蔡立伟 《河北医药》2010,32(21):3038-303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1例从2003年3月至2009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被给予密切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吸痰,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症状好转55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8%。结论密切的早期监护联合综合治疗,对于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情,提高患者存活率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头颈部的严重烧伤常常伴有吸入性损伤,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中吸入火苗、有毒烟雾、化学毒气、热粉尘等造成呼吸系统不同程度损伤,呈一种严重创伤,病死率为45%~5%,而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可高达90%[1]。笔者所在科自2006-02~2009-11共收治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患者96例。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回顾性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在积极补液防治休克,抗感染及预防内脏并发症,积极封闭创面的同时,不放松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对吸入性损伤诊断明确后即行吸氧,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气管切开术;冲洗气道分泌物;呼吸机应用;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50例中,痊愈出院42例,治愈率80.4%,中途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气管切开指征应适当放宽,减少并发症,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循证护理是临床护士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与科研经验以及患者情况相结合,获取资料,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与依据的过程[1]。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是烧伤三大病死原因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接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相关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2例病情出现明显好转,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病死率为8.3%。结论临床中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护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罗文亮  吴自忠  马玲妹  张学宏 《江西医药》2009,44(11):1088-1089
目的总结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78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43.2%)。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可提高救治成功率.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仍是临床救治难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两阶段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特重度烧伤患者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入选1987~2006年20年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共5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987~1996年入院的患者,B组为1997~2006年入院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指数、液体复苏、吸入性损伤、手术情况、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烧伤严重程度无差别,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相似,致伤原因和死亡原阒也类似,B组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总量和尿量较大,预防性气管切开应用广泛,早期手术更积极,患者死亡率为63.3%,明显低于A组的95.8%,且B组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17.32±13.18)d vs(9.35±11.59)d]。结论:重视纠正低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充分的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自异体皮移植覆盖创面等是此类特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早期救治的方法。方法对76例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实施“四早”救治方案,即: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充分给氧;早期气道湿化、灌洗;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结果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显著地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结论对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按“四早”方案进行救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将36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管内滴入湿化气道,并动态观察病人气道湿化情况,根据吸出痰液粘稠度调整湿化液滴速;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使用注射器每2h向气管内滴入0.9%氯化钠溶液2~4 ml湿化气道.比较两组病人痰液粘稠度、吸痰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痰液Ⅲ度粘稠发生率5.6%,每天吸痰次数为(17.72±1.57)次,痰培养阳性率为11.1%;对照组病人痰液Ⅲ度粘稠发生率55.6%,每天吸痰次数为(20.61±1.26)次,痰培养阳性率为50%,两组病人痰液稀释情况、吸痰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滴入湿化气道并做到动态观察气道湿化情况,及时调整湿化液滴速,效果优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定时湿化气道,能有效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减少吸痰次数和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气道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调查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病原菌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下呼吸道病原菌2种,共38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7株,占97.36%(37/38);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占2.64%(1/38)。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达到75.59%,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性90%以上。经过严格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本文患者的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虽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高,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消毒隔离、严格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方法,使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烧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因烧伤休克和感染而死亡的患者逐渐减少,脏器功能衰竭成为当前烧伤的主要死因,而吸入性损伤所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是脏器功能衰竭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作为烧伤治疗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对烧伤患者整体救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研究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一直是烧伤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突破点。近年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理念也有所改变。该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在犬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降压效果及验证其作用机制。将21只犬随机分为三组,烟雾吸入后,对照组(n=8),单纯吸氧(FiO_2,0.45),治疗组(n=9)吸氧(FiO_2,0.45)+0.0045%(45ppm)NO,连续监测12h血循环动力学变化;正常组(n=4)不致伤,用于建立组织学对照。结果:吸入NO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主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TPR)无明显影响(P>0.05)。动脉血和肺组织环磷酸乌苷(cGMP)明显升高(P<0.01)。表明吸入NO可降低吸入性损伤肺动脉高压,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的机理为提高平滑肌细胞内cGM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乌司他丁治疗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2例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复苏,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及呼吸机治疗等,治疗组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R)、心率(H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临床指标和动静脉血气分析、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HR、T、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血浆ALT、AST、Cr、BUN、LDH、CK-MB均下降,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机体摄氧率及氧合指数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及机体摄氧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发生腹胀、腹泻、便秘、反流、误吸、管道堵塞、消化道出血、高血糖、提前拔管等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原因为肠内菌群失调、气囊充气不足、长期卧床后肠蠕动减弱以及不习惯床上排便、液体滴注速度过快、营养液中的蛋白质凝固及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上插管创伤及禁食后机体的应激改变等因素。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指导,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