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不少学者均致力于对AMD的研究。由于该病的复杂性,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且临床标本来源困难,成为AMD研究的瓶颈,因此,合适的动物模型对新疗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用于AMD研究的动物模型进行综述,通过对各模型的利弊分析,为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AMD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多因素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的丧失,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生物因素等因素共同作用,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AM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能有效的显示AMD发病的分子基础,对于确定AMD的发病机理有重要作用。现就AMD的染色体定位和易感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分型辨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病。我们从2003年以来,以中医分型辨治AMD5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年龄相关性变性(AMD),是一种多发于45岁以上,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简称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是发生在老年人中的一种较常见的黄斑部疾病.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40岁以上1091人中AMD患病率:40~49岁为0.87%,50~59岁为5.05%,60~69岁为7.77%,70岁以上达15.33%;其中干性AMD占96.3%,湿性AMD占3.7%.  相似文献   

6.
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是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下降或丧失。黄斑变性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张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49-50
老年性黄斑变性亦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患者的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临床上根据有无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生成而分为干性(萎缩型)和湿性(渗出型)两类。前者发病相对较多,属于中医学的“视瞻昏渺”、“暴盲”等病症范畴。本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西医尚无确切疗法,临床的重点均集中于CNV的抑制或消退。  相似文献   

8.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1-2],为遗传风险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多发于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下降或失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AMD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已提前为40岁,使受影响人群剧增~[3],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会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视力丧失。近年来该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主要致盲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患病人群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黄斑变性是世界眼科界公认的最难医治的眼科疾病之一,但是其具体病因、病机理论还有待继续探讨完善。有研究表明,受肠道菌群影响调控的脂质代谢通路紊乱可能是造成AMD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一关键因素进行推测,中医药所具有的有效影响因子作用于肠道菌群调控脂质循环通路的标靶点,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脂质代谢-AMD通路进而产生积极的临床疗效。文章从肠道菌群理论切入,讨论化痰祛湿法改善肠道微生态、调控脂质代谢进而治疗AMD的方法,摸索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向临床推广运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比、以中心视力下降为特征的眼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后.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人口逐年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及视功能的进行性眼底疾病。该病的患病人群多在5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研究预测,到2040年,将有2.88亿人受到AMD的影响,其中亚洲可达1.13亿人[1]。AMD根据病理变化分为干性(萎缩型)AMD和湿性(新生血管型)AMD两型,其中干性AM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所有AMD患者的85%~90%[2]。  相似文献   

12.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是以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出血和渗出为特点的难治眼病之一,试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28岁,工人。左眼视力下降1年余,伴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用血管扩张剂、强的松等治疗1年,症状未见好转,视力仍急剧下降。后诊断为左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用利血平等治疗,视力仍无改善。1988年4月18日到本院  相似文献   

13.
白海霞  刘晓清  吴权龙  彭清华 《陕西中医》2023,(9):1252-1254+1258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眼球后段穿通伤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损伤处过度纤维化使视网膜再脱离,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严重危害视力健康。该病发病率约为5%~10%,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治疗药物,手术治疗虽有效但存在一定风险及复发率。《审视瑶函》记载“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血水运化不利,日久形成有形实邪积聚于神膏及视衣之上以致视物不能。基于血水同治理论探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视力会逐渐下降。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抱怨看不清东西,一般人都认为是老花眼所致。其实,视力变差并非都是老花眼造成的,眼睛其他部位的退化也可能是造成视力下降的祸首。造成视力模糊的三大主因1.老花眼如果看近处的东西费劲,需要放在老远才能看得清楚的话,可能就是老花眼了。老花眼是因为眼睛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导致眼睛生理性调节功能减退而造成的。一般人40岁左右就会开始出现老花眼现象。建议有老花眼的人士,不要在暗处看书,  相似文献   

15.
<正>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最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眼前暗点、或有闪光感,也可见畏光、眼前漂浮物、视物变形和周边视力丧失[1]。该病有一定自限性,病变后期对视力影响较大,西医治疗手段有限,现将中医药治疗PIC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王某,女,28岁,主因“左眼前黑影遮挡,视物模糊,伴有双侧太阳穴及颈项部疼痛4个月”于2020年7月13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伴中心黑影遮挡,双眼前漂浮物,就诊于外院,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病灶无血管灌注区可见新生血管团(图1A)。诊断为“左眼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3):173-173
张庆、赵宝惠、李巍三位中国留美博士 ,日前在《自然遗传学》电子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题为《小鼠 ruby- eye- 2和 ruby- eye基因分别是人 HPS5和 HPS6的同源基因》的论文 ,揭示了导致人眼型白化病的两种基因。HPS是一种以出血时间延长、白化病、溶酶体胶质样沉积为三联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一些患者表现为视力减退、眼球震颤、夜盲症等。该病又被称为致死型白化病 ,患者通常于 3 0~ 5 0岁之间死于肺纤维化、出血、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此前已报道引起该病的 4种不同基因 ,按发现顺序而分别命名。该研究针对两种以眼白化病为主的…  相似文献   

1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病机制不明,与氧化应激、炎症、自噬等关系密切。干性AMD的病理变化包括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退行性改变、脂褐素的堆积和drusen形成。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应用,湿性AMD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对于干性AM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找到治疗方法。目前已发现多种干性AMD的动物模型,但各种动物模型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病变发生机制也各不相同,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各种干性AMD模型进行综述,为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叶黄素(lutein)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和蛋黄中的天然色素[1].人眼视网膜黄斑部色素为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对视网膜中的黄斑有重要保护作用,缺乏时易引起黄斑退化和视力模糊,导致视力退化、近视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取穴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神经萎缩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视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视力下降和视野改变,甚至视觉功能丧失[1]。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该病,并针对不同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盲眼病,眼底的变化会根据年龄的增长发生退行性病变。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因此病而致盲~([1])。其中,在AMD患者中,湿性AMD发病率占10%,但严重视力丧失发生在湿性AMD患者的发病率高达90%~([2-3])。湿性AMD患者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央视野暗点,眼底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