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对心绞痛患者 QT及 JT离散度 ( QTd及 JTd)的作用。方法 :测定 5 0例心绞痛患者 (心绞痛组 ) PTCA术前和术后的 QTd及 JTd,并以 5 0例正常冠状动脉者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1心绞痛组于 PTCA后 QTd及 JTd显著减小 ( P <0 .0 1) ,而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及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2与对照组比较 ,心绞痛组 PTCA前 QTd及 JTd明显增大 ( P <0 .0 1)。术后心绞痛组 QTd及 JTd值虽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结论 :PTCA能使 QTd及 JTd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与心室复极离散度 (QTd)的关系 ,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32例术前、术后和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32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 :1 CABG组术前术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 ,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2 CABG术后QTd、QTcd、QTLcd与未行CABG术QTd、QTcd、QTLcd组间比较、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3 非手术治疗组前后的QTd、QTcd、QTLcd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改善心室复极离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JT间期离散度(JTd)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利用标准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1例行PCI和CABG手术前后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和JTd离散度和心功能进行检测。结果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QTd、QTcd及JTd较手术前均显著缩短(P<0.01),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心功能指数(LVEF,E)明显增加(P<0.01)。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QTd及JTd的显著缩短与LVEF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对于高龄患者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由于尚有存活心肌,再通后部分存活心肌可恢复电、机械功能,这对挽救这些存活心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对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126例CABG术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术前的QTd及QTcd均明显高于正常。术后QTd、QTcd均明显减少。较术前差异性显著。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QTd及QTcd可作为CABG后血管通畅率的无创性、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功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考察 2 5 2例冠心病患者成功进行介入手术前后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结果 ,计算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5 2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或加支架植入术共处理的病变有 383处 ,除 2 8例外 ,术后QTd缩短明显 ;介入手术前后QTd及QTc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流灌注术后均达到TIMIⅢ级与Ⅱ级 ,两组术前QTcd比较以及术后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单支与多支病变术前QTcd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下降幅度则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经成功的介入治疗后QT离散度明显减小 ,QT离散度可作为介入手术后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变化。方法 对6 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PCI术前、术后 (2 4h、1周 )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和QTcd ,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 (2 4h、1周 )的QTd和QTcd。结果 ①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 (2 4h、1周 )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②PCI术组 :PCI术后 (2 4h、1周 )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P <0 0 5 ) ,但术后 2 4h、1周之间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成功PCI术不仅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2 4h)即可改善冠心病患者QTd、QTcd ,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44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通者纳入研究。术前一周内及术后 48h内分别记录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QTc离散度 (QTcd)。为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QTd及QTcd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还测量了同期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及QTcd。结果  (1)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及其亚组 (术前QTd延长组、正常组 ,QTcd延长组、正常组 ,单支病变组 ,二支病变组 )手术前后QTd及QTcd差异均无显著性 ;(2 )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手术前后QTd差异也无显著性 ,但QTcd却从术前的 (5 8 9± 33 3)ms缩短至术后的 (4 7 6± 2 0 9)ms(P <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术前QTd延长组 (75 4± 2 5 2 )ms术后明显缩短 (4 7 5± 19 6 )ms,P <0 0 1;术前QTcd延长组 (95 3± 30 3)ms术后也明显改善 (5 2 5± 2 5 6 )ms ,P <0 0 1;单支病变组手术后QTd(4 1 6± 16 9)ms及QTcd(4 4 3± 18 2 )ms均较术前 [QTd及QTcd分别为 (5 5 5± 2 6 4)ms及 (6 0 3± 31 1)ms]明显缩短 (P均 <0 0 5 ) ;而术前QTc或QTcd正常组、二支病变组手术后QTc及QTcd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及支架术可明显缩短QTcd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1例CABG成功的患者术前1d,术后7d、14d、30d的心电图,测定其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同时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7dQTd、QTcd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术后2W仍有下降(P<0.05),术后14d恢复到正常范围,且这一结果与临床指标明显相关。结论QTd可作为CABG疗效判断的一项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   

9.
心室偏心性除极时复极离散度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显性预激综合征时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 ( QTd和 JTd)的临床价值 ,以阐明偏心性心室除极是否导致心室复极离散度异常。方法 选择 4 6例成人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行射频消融术 ,观察射频消融前后的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 ( QTd和 JTd)的变化。结果 射频消融后最大 QRS时间较消融前缩短 ( 4 6± 2 8) ms,随着预激波消失和 QRS的“正常化”,消融后的 QTd[( 3 0± 13 ) ms]和 QTcd[( 3 7± 19) ms]较消融前的 QTd[( 5 1± 2 3 ) ms]和 QTcd[( 60± 2 7) ms]明显缩短( P值均 <0 .0 5 ) ,而消融后的 JTd[( 2 5± 10 ) ms]和 JTcd[( 2 8± 10 ) ms]与消融前的 JTd[( 2 7± 12 )ms]和 JTcd[( 3 2± 12 ) ms]相比无明显变化 ( P值均 >0 .0 5 )。消融前的预激 QRS波群导致消融前后 QTd和 QTcd的差别。由于消融前后 JTd和 JTcd并无差异 ,表明心室偏心除极不导致复极离散度异常。结论 在显性预激存在时 ,测定心室复极离散度使用 JTd和 JTcd优于 QTd和 QTcd;同时 ,预激时的心室偏心除极不导致复极离散度异常 ,即心室偏心除极不是导致复极离散度异常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总结 15 9例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且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 ,为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 (QTd)及校正QT离散度 (QTcd)的影响。结果 :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P <0 .0 5 )而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明显变小 ,P <0 .0 5。结论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成功行PTCA 及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7 d每日定时测定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PTCA术前QTd及QTc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TCA术后各天与术前第1 d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QTd及QTcd值在术后第1~3 d,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值水平,至术后第5 d基本降至正常值水平。结论:提示PTCA可降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异常的QTd及QTcd值,于术后第5 d接近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AMI后成功的PTCA患者,分别记录术前1天、术后1天的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3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AMI组行PTCA术前,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TCA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缩短;而单纯行冠脉造影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对心率亦无明显影响。结论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成功的PTCA可使QTd及QTcd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2~4周)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定76例AMI恢复期患者,对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前1d和术后1h的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并与53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介入治疗术前最大QT间期(QTmax)、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手术后QTmax、QTcmax、QTd及QTcd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单独进行冠脉造影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结论AMI患者QTd和QTcd明显高于正常人,而AMI恢复期介入治疗可使QTd和QTcd显著降低,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探讨和比较冠心病患者经过成功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对有与无心肌梗死史的病人QT离散度(QTd)影响的程度 ,选择术前QTd≥ 60ms者 1 0 0例 ,根据有无心肌梗死病史分为两组 ,其中无心肌梗死组 62例 ,心肌梗死组 38例 ,于术前、后 72h分别做 1 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测量QTd和计算校正QTd(QTcd)。在无心肌梗死组中 ,支架置入术后 ,QTd、QTcd明显缩短 (分别为 51± 1 9vs 72± 34ms,54± 2 4vs 81± 37ms;P <0 .0 5) ;而在心肌梗死史组中 ,术后QTd、QTcd上无显著变化 (分别为 70± 2 6vs74± 30ms ,80± 30vs82± 32ms;P >0 .0 5)。结论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显著缩短无心肌梗死史冠心病患者的QTd和QTcd ,而对有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的QTd和QTcd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有及无再狭窄病人行QT离散度(QTd)分析,评估QTd对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病人36例,随机选择40例PCI术后无再狭窄病人对照比较研究,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和计算较正QTd(QTcd),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QTd及QTcd对PCI术前、术后有无再狭窄的影响变化.结果 36例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40例无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后比术前QTd及QTcd有明显缩短(P〈0.05).再狭窄组的血管病变程度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变化,无再狭窄组的PCI术后比术前单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缩短(P〈0.05),双支及3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明显缩短(P〈0.01).PCI术后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较无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的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QTd及QTcd对评估PCI术后再狭窄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曙萍  左进  钱海燕 《心脏杂志》2004,16(3):261-26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安置 (PTCA+sten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 ,以及梗死部位对 QTd变化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 70例 ,按体表心电图定位分类 ,均成功施行 PTCA+stent,分别记录术前、术后 1、5、7d的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 QTd及 QTcd。结果 :各组患者 QTd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 .0 1) ,不同梗死部位时 QTd、QTcd变化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各组 QTd、QTcd术前与术后 1d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术后 5 d、7d与术后 1d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AMI患者 QTd增大 ,PTCA+stent可以明显缩短 AMI患者 QTd  相似文献   

17.
冠脉内成形及支架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脉内成形及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成功实施了冠脉内成形及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 5 0例 ,记录术前 1天与术后第 1天、第 7天的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各QTd、QTcd。结果 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成形及支架术前 1天、术后第 1天、第 7天QTd和QTcd分别为72 1± 9 3ms和 6 9 5± 8 8ms、5 8 3± 5 2ms和 5 7 4± 5 1ms、4 1 6± 3 6ms和 4 0 2± 3 2ms,术后QTd及QTcd均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5 )。结论 冠脉内成形及支架术可使冠心病患者QTd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 (2~ 4周 )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7例AMI恢复期的患者 ,分别记录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 1d ,术后 1h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 ,并与 8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AMI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最大QT间期 (QTmax) ,最小QT间期 (QTmin) ,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差异有显著性。前壁与下壁AMI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QTmax,QTmin,QTd及QTcd比术前明显缩短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 ,而AMI恢复期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使增加的QTd及QTcd显著缩短 ,从而减低A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心电图资料完整的患者,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85例,分别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进行比较。结果(1)介入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QTd及QTcd均明显延长,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明显缩短,与介入治疗前相比,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介入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改善心肌的复极离散程度,减少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QT离散度 (OTc、QTcd)的变化。测定 79例患者治疗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QTcd。结果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 ,QTd平均下降 18.9%、QTcd平均下降 19.6 % ,与术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单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治疗前后QTd、QTcd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心肌缺血 ,进而降低QTd、QTcd ,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