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灸法浅议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针灸疗法之一,近年来,灸法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针法,且有"重针轻灸"之势。实际上,灸法的使用在我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其使用材料、适应证广泛,当代针灸工作者更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灸法的作用原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灸法发展、灸法材料、灸法适应证、灸法现代研究四个方面对灸法做一浅述,寄望灸法的临床运用广为推广,其临床及作用原理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川派针灸名家杨介宾教授运用其特色灸法的学术思想,分析其辨证施灸的理论依据。杨介宾教授善于运用贴棉灸法、药锭灸法、药线灸法、热熨灸法、点按灸法和拍打灸法等治疗临床杂病,“内、外、妇、儿”均可用之,其指出在施用灸术时,要以辨证论治为前提,由证选方取穴,从而施术。根据患者病情虚实,以及病情进展程度,随时调整组方配伍及药量,并且灵活控制施术时间,以达补虚泻实,阴平阳秘。此特色灸法既有通调气血、温散寒邪、消瘀散结等功效,又有经济简便、易于操作等特点,因此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大接经灸法"治疗疑难病的临床经验。符教授临证重视灸法,善于将"大接经灸法"运用在疑难病的治疗上。认为疑难病的病机复杂,病变涉及多脏腑、多经脉,治疗上离不开灸法温通阳气。并灵活选用特定穴接经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龚居中(?~1646)明代医家,字应圆,号如虚子、寿世主人,豫章云林(今江西金溪)人。擅长内、外、针灸各科,对运用灸法和药物治疗阴虚兼痰火之肺痨症尤于精堪,撰有《红炉点雪》、《外科百效全书》、《外科百效秘授经验奇方》、《外科活人定本》、《新刻秘授外科百效全书》等。其中《红炉点雪》一书中阐述灸法治病颇为详尽,对后世影响较深,尤其对指导灸法治疗热性病症具有普遍意义,现以《红炉点雪》等著作为主探讨龚居中的灸法运用特色,以期抛砖引玉,指导灸法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灸法主要是通过灸火的热力或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作用于人体腧穴,以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的目的。因其操作简便、用材廉价、疗效明显受到临床各科的广泛应用。笔者通过检索近10年运用各类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临床文献,总结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灸法类型及治疗效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和参考。结果显示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操作简便,用材廉价,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九孔灸盒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九孔灸盒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结论九孔灸盒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张景岳针灸学术特色,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以张氏所著《类经图翼》《类经》《景岳全书》等医籍中收录的针灸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灸法、经络、腧穴、针法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张氏重温补,崇灸法,总结灸法宜忌,博采隔物灸、麦粒灸等特色灸法,注重交叉选穴灸法的运用,推崇灸法的温通作用;绘图表以明析全身11个部位的经络联系,整理35副经络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促进了经络辨证的灵活运用;博采多种针灸文献,完善腧穴主治,详分骨度,取穴灵活,提倡骨度分寸法和中指同身寸法的结合使用;详论得气在针刺补泻中的重要意义,阐发“针有泻而无补”之说,注重针刺的泻实作用。[结论]张景岳对灸法运用的总结发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经络的辨析、腧穴主治和定位的归纳创新、针刺补泻的阐发,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并不断地被借鉴和引用,其针灸学术思想对今天的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笔者以往经验结合临床实验研究成果,将不同灸法治疗难活性跖疣的优势做一比较,以利选择.[方法]分别采用艾炷灸、艾条雀啄灸和单次艾条灸方法治疗难治性跖疣,详细介绍了每种灸法的操作步骤、技术关键以及适宜人群,并对各自优势进行比较.[结果]每种灸法皆有较好疗效且各具优势.[结论]不同灸法治疗难治性跖疣疗效较好,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性高,依从性佳,各有优势,临床运用时可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9.
《痈疽神秘灸经》是一本运用灸法治疗痈疽的专著,《外科正宗》作为一部重要的外科论著,其书中大篇幅提及灸法治疗痈疽等疾病。通过对两书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两书在对痈疽病因病机的认识、痈疽治则治法、疾病发病预后判断等方面认识相同,然而,在痈疽的灸法禁忌症及灸疗方法的选用上却有所不同。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加以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灸法是传统中医的疗法之一,灸法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然而当今社会好多医生对灸法的治疗理解有些偏激,认为灸法只可应用于寒症、虚征、慢性疾病。其实这是对灸法的误解,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期刊对灸法在热证和急症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论“热证忌灸”与“热证可灸”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归纳历代医家医著关于"热证忌灸"与"熟证可灸"的机理论述及临证经验,结合现代临床实际,指出"热证忌灸"理论的片面性与"熟证施灸"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系统说明热证用灸应当支持相关理论,以疏通经络为目的,合理选择灸材、操作方法而"辨热施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6种针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策略检索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中关于6种针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20年7月。2位研究者独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后再使用ADDIS、Stata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1篇文献,3 311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效率上,针刺、温针、隔物灸、热敏灸优于西药及电针;温针、隔物灸优于针刺。6种针灸疗法有效率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隔物灸、温针、热敏灸、针刺、艾灸、电针。结论 6种针灸疗法中隔物灸有效率最高,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影响,结论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邪正相争强者胜。人体阳气盛衰决定着个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易感性及预后、转归情况。任督灸作为艾灸疗法中的一种特色大灸,以施灸面积广、火力大、持久深透且隔铺药物为特点,通过艾药结合的方式作用于任督二脉,可最大程度调整五脏六腑及全身气血,扶助人体阳气,提高抗御新型冠状病毒的能力。任督灸可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辨证施以不同的药物。谨守病机,随证加减,以灸促药,以药强灸。一则可以温补元气,提升人体正气;二则可以温化寒湿,改变人体寒湿的环境状态;三则对证施药纠偏,恢复患者阴阳平衡的状态,营造不利于病毒生存的体内环境。在新冠肺炎防控中,任督灸可以发挥“未病先防”“愈后防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近年来灸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从艾灸、壮医药线点灸、热敏灸、棉花灸等方面阐述了灸法对痤疮的临床疗效,以期扩大灸法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并为“热证可灸”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朱震亨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滋阴派"代表人物,祖籍山东,西晋时迁入浙江。其在针灸方面的学术观点主要有针刺、刺血有补泻双重作用;实热证、虚热证均可灸,实热证灸之可泄引热下,虚热证灸之可补阳生阴;提出的"十二经见证""合生见证"是对经络病候学与经络诊断学的补充和完善,对临床各科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溪心法》是由其弟子戴元礼、赵以德、刘淑渊等整理朱丹溪之心得,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朱丹溪临床治疗经验的医学著作,该书对经络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朱丹溪提出的十二经见证、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是对经络病候、诊断归经的充实和完善,进一步发展了《内经》的经络学说,丰富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内容;灸法有补火泻火的功效,对灸法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黄所致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温和灸组、生理盐水不灸组,大黄水温和灸组、大黄水不灸组。运用大黄水煎剂灌胃制作脾虚证模型,观察SD大鼠一般状况,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模型各组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不灸组比较,生理盐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不灸组和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不灸组血浆β-EP水平提高(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状况,温和灸法对正常大鼠和脾虚大鼠的血浆β-EP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对血浆β-EP水平的调节可能是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之一,也可能是增强正常个体体质,防治未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近10a来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阐述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近况,探讨其病理机制及治疗原则,肯定针灸治疗失眠的显著疗效,提出在辨证取穴基础上,辅以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给予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一书,治重脾肾;集诸家之书,据理分析,考证腧穴;不盲目施灸,慎灸疗壮数;注重灸后调护;创针灸受病处;重视元气,提倡保健灸法,并提出针灸须药。书中圆机活法,字里行间蕴藏着辨证论治精神,对现代中医临床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