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ICC导管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PICC导管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PICC置管方法 :选择血管→测量距离→穿刺静脉→放置导管→抽吸冲洗→连接输液系统及固定导管→封闭导管。结果 在留置天数比较中 ,两针留置 1天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留置 5天 ,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 ,P <0 0 1,且留置时间越长 ,差异越显著 ;在拔针前穿刺点局部情况比较中 ,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 ,P <0 0 1;在对导管末端细菌培养的比较中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结论 PICC导管明显优于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3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7例)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2例),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74.33%,新式置入组88.46%,两组比较有(P<0.01);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置入方法可明显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使用PICC和PIV各60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记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置管所致并发症.结果 PICC置管成功率为95.0%,PIV组为98.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PIV组为3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63±12)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6±3)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比较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35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176例)和对照组(176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单手操作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双手操作穿刺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13.83,P<0.01),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4,P>0.05).结论 改良的单手操作穿刺法优于双手操作法,明显提高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且手法简单容易掌握,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笔杆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59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A组176例,采用笔杆型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B组183例,采用Y型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评价分析两种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两种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堵管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周围静脉输液中选择笔杆型留置针更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PICC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艾恒化疗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化疗患者寻求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方法将68例输注艾恒的患者按输液途径分为两组,24例PICC置管为A组,44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2%,B组为4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疼痛发生率为4.2%,B组为3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留置时间为142±6.7天,B组为3±1.6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在艾恒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24G直式留置针在肾病内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内科病人上肢表浅静脉内留置24G直式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并发症的分布特点、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按单盲自身对照法在肾内科600例长期输液患者上肢先后留置24G直式留置针或22G Y型留置针,以22G Y型留置针留置在常规穿刺静脉内为对照组;将经热敷或热水浸泡后以24G直式留置针留置在表浅静脉内为实验组,以导管堵塞、局部渗液、非计划拔管等为研究指标,探究不同留置天数下不同留置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1)留置于手腕、掌指关节表浅静脉内的24G直式留置针3 d后导管堵管、局部渗液、非计划拔管指标与对照组3 d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5 d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留置于前臂、手背表浅静脉内的24G直式留置针4d后导管堵塞指标与对照组4 d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4G直式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在肾内科,表浅静脉内留置24G直式留置针前臂和手背不宜超过4d,手腕和掌指关节不宜超过3 d;(2)24G直式留置针价格便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在常规静脉穿刺困难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颈静脉和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颈静脉穿刺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7.26±2.16)d,股静脉穿刺组为(9.87±2.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首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堵管、脱管、外渗、渗血、局部感染发生例数股静脉穿刺组均少于颈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1,7.83,4.10,4.78,5.77,5.77;P <0.05).结论 NICU患儿选择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作为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留置时闻、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 对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PICC或外周静脉留置针共为40例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观察期间NICU应用PICC导管的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PICC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为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低出生体重儿造成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暴发性肝衰竭患者使用无肝素锁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保留时间以及操作安全性.方法:将80例暴发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用无肝素锁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及肝素封管.结果:两组穿刺局部感染例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发生局部出血率较对照组低,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更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发性肝衰竭患者使用无肝素锁静脉留置针优于用静脉留置针及肝素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风险,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所选择的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性质以及不同的封管方式致静脉炎、液体渗漏及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6 d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留置≤6 d的发生率(P<0.05).穿刺部位:腕部、肘部、踝部穿刺点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颈部、前臂等穿刺点(均P<0.05).静脉滴注等渗液体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高渗液体静脉炎的发生率(P<0.05).腕部、肘部、踝部发生液体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手背、前臂、颈部的发生率(均P<0.05).采用正压封管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为30.56%,采用负压封管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8.70%,正压封管方式的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方式(P<0.05).结论 通过穿刺部位的正确选择,穿刺技术的熟练运用、封管方式的合理应用以及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常见风险的发生率,使留置针在临床上得到更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注射泵连接管缠绕肢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注射泵连接管缠绕肢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可为早产儿的安全输液提供有力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三种静脉穿刺途径在肿瘤化疗中的效果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静脉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1例行静脉化疔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PICC组56例采用PICC置管化疗,静脉留置针组49例采用静脉留置针化疗,头皮针组36例采用外周头皮针静脉化疗。比较三种穿刺法在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和自理能力方面的情况。结果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理缺乏方面明显低于静脉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而患者舒适度却高于静脉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穿刺法在局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穿刺方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是肿瘤化疗的理想静脉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目的 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方法 对2000年2月-2002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进行PICC插管的102例病人进行每日观察并记录。结果 导管留置天数7-396天,平均留置时间138天,发生Ⅰ级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2例,液体外渗2例,导管堵塞12例,拔管后导管全部完整,细菌培养全部阴性。经临床观察发现,静脉炎的发生和穿刺点出血、渗液与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留置时间可以超过一年,但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并提出了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在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穿刺方式,将成功行深静脉置管的135例小儿分为外周组69例,中心组6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外周组穿刺耗时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相关并发症较少(P<0.05),但在导管堵管及相关性感染方面中心组发生率少于PICC组(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CVC适用于低龄儿、低体重儿,满足输注血液、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的要求,在抢救治疗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适于后期维持应用,为患儿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两种长效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00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极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比较两组在保留成功率、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平均保留时间及平均每次穿刺时间.结果 观察组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每次穿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保留成功率高,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易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前臂掌侧与背侧留置针对清醒行动自如病人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前臂背侧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前臂掌侧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留置时间、局部渗血、渗液,穿刺成功率及拔针后局部红肿。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和局部渗液、渗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穿刺成功率与拔针后局部红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清醒行动自如的病人,前臂背侧比前臂掌侧进行留置针穿刺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张倩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63-64
将40例肿瘤患者分为PICC置管组12例和前臂静脉留置针患者组28例,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和肿胀疼痛情况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韦洁静  李周伟  卢婷  张新  林丽萍  黄红燕 《全科护理》2022,20(12):1599-1602
目的:探讨两针式皮下隧道法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92例,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行PICC,试验组采用两针式皮下隧道法行PICC,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3~6个月的导管留置率、6~9个月的导管留置率、9~12个月的导管留置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针式皮下隧道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病人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NTIMA封闭式留置针替代普通输液针进行临床输液治疗的应用效果,以利推广使用.方法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用INTIMA封闭式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70例患者为对照组用普通输液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两种输液方法的穿刺次数和液体渗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输液方法的穿刺次数经t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对照组的渗漏率达62.86%,观察组的渗漏率为16.∞%,经卡方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以INTIMA封闭式留置针替代普通输液针,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延长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