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轻型、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6例乙脑轻型、普通型患者随机分西医组68例、中医组6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8例.西医组主要给予对症、支持、综合治疗;中医组毒蕴肺胃证给予白虎汤和银翘散加减、毒损脑络证给予清营汤加减,1~3岁患者,每日半剂;3岁以上患者,每日1剂;中西医结合组西医治疗同西医组治疗,中医治疗同中医组.3组均治疗15天.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8.30%,西医组为85.30%,中西医结合组为93.80%,中医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中医组体温、意识障碍、抽搐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体温、意识障碍、抽搐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乙脑轻型、普通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中药参与对SARS治疗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61例SARS患者激素使用剂量的分析,评价中医药介入对SARS治疗中激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在使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医组住院时间和肺炎吸收时间、死亡率等重要终点指标的变化以及激素总用量、日均用量和使用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西组与西医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减少,肺炎吸收时间缩短,死亡率降低;中西医结合组激素总量中位数1 277.00 mg.d-1,西医组1 680.00 mg.d-1,中西医结合组激素日均用量中位数84.40 mg.d-1,西医组中位数115.33 mg.d-1;分型分期比较发现,早期入组的病例中西医结合组激素用量少,其中普通型患者两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146.43 mg.d-1,西医组183.64 mg.d-1,重型患者两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137.71 mg.d-1,西医组177.86 mg.d-1。结论:与西医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肺炎吸收时间缩短,死亡率降低,同时中西医结合组激素用量明显减少,而且中医药早期介入治疗能够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2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SARS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进行治疗前后两组在发热天数、临床症状、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激素和呼吸机使用、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对照研究.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缩短发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激素和呼吸机使用时间、促进氧饱和度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西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等,而后根据主症表现而中医辨证分型。我们发现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分期辨证与据因辨证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上,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我们观察证实西医病因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可提高肝硬化疗效。但需注意具体病因肝硬化的病证结合治疗策略,如中西药物序贯或同时治疗,更要强调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以优化疗效显著、宜于推广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促进提高肝硬化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ARS的中医证候规律和中医辨治方案,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广东、香港两地SARS的疗效.方法:动态收集SARS住院患者四诊资料,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指标数据库.西医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中医根据专家经验结合临床反复修订的中医分期辨治方案选方用药.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早期病例以表寒里热及湿热遏阻肺卫兼夹证为主;中期以邪阻少阳、热毒壅肺及湿邪兼夹证为主;极期以湿热毒壅肺证、湿热瘀壅滞中上二焦证、湿热蒙闭心包证、瘀血阻络证为主;恢复期以气阴两虚及气虚夹湿夹瘀为主.广东103例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96例(93.2%),死亡7例(6.8%),退热时间为(6.72±3.95)天;胸片复查病灶完全吸收94例,病灶吸收时间(18.13±8.99)天,2例胸片呈局部纤维索条样改变.香港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存活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平均短4天(P<0.05),使用较少的类固醇(P<0.05),且类固醇治疗期较短(P<0.05).结论:SARS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发病时间规律及证侯动态演变规律,属中医"温病"范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SARS患者一般临床特点,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疗效。方法:将48例SARS确诊患者根据标准进行诊断分型,总结SARS患者一般基本特征、主要临床特点,并随机分入试验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病情进展速度、激素使用时间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8~40岁青壮年是SARS高发人群,首发症状以高热为主,可伴有全身肌肉酸痛、胸闷及咳嗽等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体温波动持续时间及激素使用时间上较单纯西医治疗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退热时间和肺部炎症吸收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似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ARS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发病时均有发热且可有伴随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防止体温反弹,缩短激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中医证候特点及金线莲口服液联合金线莲喷雾剂的疗效. 方法 收集210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并随机分为中医组90例、西医组60例、中西医组60例,中医组应用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联合金线莲喷雾剂治疗,西医组予利巴韦林颗粒、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及对症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联合西医组(干扰素喷雾剂改为金线莲喷雾剂)治疗.观察210例患儿临床症状特点、中医证候特点及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210例患儿中,102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210例患儿均有皮疹,以皮疹为首发症状者179例,200例出现口腔黏膜病变;210例患儿中热毒犯肺证121例占57.6%,肺脾湿热证89例占42.4%;中西医组入组后退热时间明显短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中医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黏膜病变好转时间、总病程均明显少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组(P<0.05或P<0.01).结论 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中医病机为热毒夹湿,以热毒为主,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联合金线莲喷雾剂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为主治疗SARS 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以中医药为主而未使用激素及抗病毒药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SARS患者中医治疗按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根据病情分早期、中期、极期(高峰期)、恢复期4期;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吸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营养支持、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等措施.结果临床治愈33例,好转1例.平均退热时间为(4.21±3.21)天;肺部病灶平均吸收时间为(11.26±6.23)天.结论对于普通型SARS和部分病情相对较轻的重症SARS患者,在现代医学严密监护及氧疗、支持治疗的同时,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是可行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曾昕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66-6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15例,对比三组患者退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退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辨证分期使用中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西医结合组按进展期和恢复期给予中药,同时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西药组用西药基础治疗.对两组在体温、症状、X线胸片、血常规、激素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可以减少激素日均量、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症状改善较西药组明显,两组退热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参与治疗SARS有效,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郑子安  钟相根  贾旭  邓秀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92-1094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具有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潜在优势.但本病病名繁杂,分期分型论治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混乱,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共识,基础研究薄弱.应当开展基于证素辨证理论的中医临床证候研究,规范的中医分期、分型干扰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及中医机制研究,以期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ARS中医证候学表现,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中医证候学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工具为SARS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在疾病早、中、后三期进行现场调查;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价以观察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同期对照进行.结果:SARS中医证候表现分为三期五证,三期为发热期(1~7天)、喘憋期(5~14天)和恢复期(14~21天以后);五证之中邪袭肺卫证多见于发热期,疫毒壅肺、肺闭喘憋多见于喘憋期,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多见于恢复期.疗效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均可提高血氧饱和度,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其中中西医结合组对恢复正常后的血氧饱和度波动范围有明显的趋稳作用;病死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20%(5/20),西医组为30%(6/2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降低SARS病死率的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在SARS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2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 河北省确诊的2 1 3例SARS患者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组 ) 1 2 9例与单纯西医治疗 (西医组 ) 84例进行对照分析 ,观察 2组患者血象恢复正常时间、胸片阴影吸收时间和病死率、激素使用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病死率 (2 .3 3 % )与西医组 (9.5 2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和胸片阴影吸收时间及甲强龙使用情况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临床数据表明 ,中西医结合组较单纯西医组具有改善趋势。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可促进血象恢复和胸片阴影吸收 ,减少激素使用 ,并且在降低病死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共收集自SARS爆发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交流专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座谈会专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药学报等刊载的中医药相关文献92篇(其中分别涉及中医病名及病因文献68篇、病机文献65篇、症候特征及辨证诊断文献63篇、治疗方案的文献72篇),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方法(以频数统计为主,结合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中医关于SARS的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及病机演变、症候学特点、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等,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宽胸理肺汤治疗痰浊壅肺证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6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组、西医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等西医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加用宽胸理肺汤进行1个疗程(7d)的治疗。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FEV1%pred、FEV1/FVC、SOD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西医组患者(P0.05),中西医组患者的TNF-α、CRP、LPO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西医组患者(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的低于西医组患者(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控显率83.33%显著的高于西医组患者的50.33%(P0.05)。结论中医宽胸理肺汤治疗痰浊壅肺证AECOPD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SARS证治探讨     
在与SARS做斗争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通过对SARS病例的中医证候系统观察(包括用数码相机动态拍摄患者舌象变化)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演变规律、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以及中医药对改善SARS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的作用有了较深刻体会,以下就SARS证治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X线胸片为主要观察指标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为SARS临床筛选有效的干预方案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的北京地区11家医院361例确诊SARS患者的1561张X线胸片的研究 ,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结果]从总体疗效来看 ,X线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5.85±6.5。中西医结合组为6.67±7.61;普通型西医组为4.79±5.6。中西医结合组为5.40±6.86;重型西医组为7.67±6.34,中西医结合组为8.16±7.60 ,以上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但发病7d内开始干预的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6.39±6.48、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97,中西医结合组X线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004) ;普通型西医组为4.59±5.22、中西医结合组为3.99±4.67,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0.12) ;重型西医组为9.14±7.24、中西医结合组为5.30±5.48,中西医结合组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34) ;说明发病7d内对SAR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优于西医组 ,总体疗效与重型患者的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吸收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越婢加半夏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痰热郁肺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医组2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20例予越婢加半夏汤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0例予西医常规+越婢加半夏汤治疗。3组均治疗10 d。比较3组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 MRC)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比较3组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后CAT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咳嗽评分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 0. 05)。3组治疗后m MR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P 0. 05)。3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痰黄黏稠、口渴评分均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 0. 05)。西医组总有效率88. 2%(15/17),中医组总有效率90. 9%(10/11),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4. 4%(17/18),中西医结合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西医组、中医组(P 0. 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ERK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西医组治疗后心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中医组治疗后呼吸频率、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结论 越婢加半夏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痰热郁肺型AECOPD,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RK、NF-κB表达水平、改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阐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临床特征,为中医药参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西医明确诊断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分型及中医辨证,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特点。结论:脑梗塞恢复期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SARS后股骨头坏死的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案优化研究(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SARS后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早期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优方案,规范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辨证论治,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思想和DME(Desig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DME)的方法,设计《股骨头坏死辨证因子评分细则表》。收集120例SARS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辨证因子,对证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并归纳其证候特点。同时,将120例患者分为中医组4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80例,分别进行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早期关节局部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关节疼痛、沉重、酸楚、作冷;而整体证候则以心悸、腰膝酸软、体倦乏力等为多见,主要体现为气虚、痰湿、血瘀三方面的证候特点。两组症状在治疗3月后明显好转,统计学上均有明显差异。但两组间改善程度和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影像疗效总体Ⅱ期疗效都较Ⅰ期好;组间比较,中医组Ⅰ期疗效比中西医结合组好,Ⅱ期疗效两组相仿。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总疗效相仿,中医组有成本低的优势。结论:SARS后股骨头坏死早期证候因子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为痰湿、血瘀。“痰瘀互结”是反映该病病机权重最大的关键内容,是其病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性规律,是干预治疗的依据。早期按痰瘀阻络和经脉痹阻两型辨证论治,最能体现其证候的共性规律。“痰瘀同治”法是中医早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中医组成本低,早期治疗中医方案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