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热病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刘炳凯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中医师@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医药学文献辨证论治《湿热病篇》为清·薛生白所著,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病的论治条分缕析,极为详尽。该书所论湿热病以湿温为主,兼及温热夹湿、暑湿等...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素梅 《北京中医》2004,23(1):32-3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自2001年以来,我县患病人数猛增。根据患者急慢性期的不同症状,本病与中医学中“湿温”、“痹证”有相似之处。所有来防疫站门诊就诊的患者,大多为辗转多处就医未  相似文献   

3.
试探《湿热病篇》的学术特点周茂福(江西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湿热病篇》,学术特点《湿热病篇》相传为清代名医薛生白所著,全文46条(据《温热经纬》载),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主证、变证、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进...  相似文献   

4.
特异性皮炎多发于儿童,其特征为瘙痒剧烈,反复发作,并常有家族史。中医认为与先天禀赋有关,涉及脾、心脏腑,治疗以清热利湿止痒,清心培土,祛风润燥为主。  相似文献   

5.
清瘟解热方经临床实践证明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有效方剂,由3个古代经典名方(小柴胡汤、达原饮、甘露消毒丹)化裁而来,根据湿热疫毒之邪致病病势弥漫、病位不一而足的特点,清瘟解热方重和解少阳枢机之术,宗开达中焦膜原之理,效湿温通利三焦之法,分消上下之势,且谨顾健运脾胃,清热益阴。清瘟解热方组方用药清轻流动,扬三因制宜之则,组方配伍重在祛邪,以祛除湿热疫毒、通利三焦为要。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自2001年以来,我县患病人数猛增.根据患者急慢性期的不同症状,本病与中医学中"湿温"、"痹证"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根据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不同,将放射疗法损伤的中医病机概括为四种证型。以发热口渴、肌肤灼热为主要表现的属毒热壅盛,治以清热解毒;以皮肤暗红、出血倾向为主要表现的属脉络瘀阻,治以凉血止血;以情绪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属肝郁气滞,治以疏肝解郁;以气血不足、体虚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属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8.
探讨乙型肝炎的病机,认为"污秽之血"是乙型肝炎发病的基础,湿热毒盛是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机要素,疏泄失常是乙型肝炎的病机环节,肝血瘀阻是乙型肝炎的病机关键,脏腑虚损是乙型肝炎病机的发展趋势。指出本病临床虽可有寒热实的不同见证,但总以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为特点。因此临证应遵《内经》"谨守病机"之旨,以求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冯贤胤  杨进 《山西中医》2008,24(7):53-54
近6年来,中医治疗白塞氏病取得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湿、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病位主要在肝、肾、脾.马武开[1]认为,湿热毒瘀互结是白塞氏病发病的病理基础,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于此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对黄疸型肝炎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解析温病学经典著作中有关黄疸的论述,探讨以温病学理论在伤寒杂病治疗中指导意义,为临床治疗黄疸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辨治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倡导的辨证论治的原则 ,主要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脉证合参的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等。这些辨治原则至今仍指导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的诊疗实践。1 辨六经融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伤寒论》中 ,张仲景首先确立六经之为“病” (提纲证 ) ,然后在六“病”的前提下 ,再进行具体的辨证论治。为此 ,有人建议将“六经”改称“六病”。六病皆有自己的因、机、证、治 ,如太阳病 ,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兴 《新中医》1999,31(12):3-5
认为养阴生津是温病治疗的基本大法,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从养阴补不足,养阴以制火,养阴以透邪,阴以祛瘀及养阴以敛阳五个方面阐述了养阴生津法在温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潘澄濂研究员学识深厚,医术精湛,其对温病学说尤有潜心研究,造诣精深。文章从深究温病学术源流,明析伤寒温病学说关系;熟谙温病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治尤有发挥;精研温病治法方药,滋阴开窍更具卓识;热病急症善施治,衷中参西疗疫病等四大方面,择要记述了潘老生前在温病学研究上的重要成就和诊治温热病的丰富经验。全文继承发扬并举,整理提高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切合实用,对今天临床特别是防治急性传染病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误治变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华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35-437
仲景《伤寒论》首创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规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用设防御变的方法,对外感热病中误治后的变证作了详细论述,这对临床辨证论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有关误治变证条文进行粗略分析,以就正于同道。1 变证概况《伤寒论》中论述误治变证的条文共77条(条文序号据成无己注本),其中太阳病篇66条,阳明病篇4条,少阳病篇1条,太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4条。若按误治前病证分析则本属太阳病的62条,本属少阳、阳明和少阴病的各5条。太阳主表,为人身之藩篱。外感寒邪发病,太阳首当其冲。此…  相似文献   

15.
1 老年热病的特征与发病基础 老年人正气不足,脏腑失调,抗御病邪的能力明显减退,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因此易于发病,易于传变,脏腑精气易损而难复。老年热病的发病有自己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1.1 阴阳失调,起病隐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精血不断衰耗,脏腑生理功能逐渐减弱,但体内阴阳仍应处于相对平衡,相对协调的状态,只不过这种平衡与协调同正常人相比已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老年人腠理不固,易受六淫之侵,外邪侵袭很容易破坏这种低水平的阴阳平衡,从而发生疾病。这种脏腑、阴阳、气血失衡的变化是一缓慢发展的过程,不易察觉,当外邪…  相似文献   

16.
陈明 《河南中医》2007,27(1):3-5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下利治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对下利的论述详备,其所用治法,归纳起来有解表散邪、通腑泄热、清泄少阳、清热燥湿、疏肝透郁、温降肝胃、温中散寒、化软利水、寒热并调、温经回阳、涩肠固脱、滋阴清热等12种之多。  相似文献   

18.
王明炯  王文华 《河南中医》2016,(10):1680-1682
《伤寒论》太阳病的本证,包括了伤寒、中风与温病三大类,一般认为伤寒的代表方是麻黄汤,中风则是桂枝汤,可是太阳温病却没有,以致后世一直忽视《伤寒论》中的温病内容。要想弄清楚《伤寒论》中涉及温病之证,首先必须从大青龙汤入手。笔者通过对大青龙汤与少阴证进行详细的鉴别后认为,大青龙汤证是四组症状体征相矛盾的集合体:1可能会出现脉浮紧也可能出现脉浮缓;2可能出现身疼痛也可能出现身重(不疼);3可能出现烦躁也有可能出现不烦躁(但欲寐);4可能汗出也可能无汗。仲景当年写大青龙汤证时只有也只能错笺、省文:一则警醒后世,二则开三纲鼎立之局。不然,中风表虚证的桂枝汤证和伤寒表实的麻黄汤证都将被推翻。大青龙汤证如此行文实乃仲景开辨证思维一大法门。  相似文献   

19.
胡宝书先生为清末民初江南名医,浙江绍兴人。他精研经典,毕生致力于时病研究,擅治温热病症。今结合阅读胡氏著作《伤寒十八方》,对其治疗温热病的临证经验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