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六水平肌间沟臂神经丛联合锁骨上神经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86例,ASAⅠ~Ⅱ级,采用颈六水平肌间沟臂神经丛联合锁骨上神经丛阻滞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186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24h访视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六水平肌间沟臂神经丛联合锁骨上神经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 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2%罗哌卡因.A组以T1横突为定位标志行颈椎椎旁+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分别用神经阻滞液4 ml和10 ml,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6 ml.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15 ml和6 ml.记录椎旁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15 min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C5、C6、T2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4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C7、C8、T1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对锁骨骨折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神经支配区域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单侧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颈浅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颈中间丛神经阻滞组(M组),每组30例。两组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5 ml,S组行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0 ml;M组行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0 ml。记录颈浅丛和颈中间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记录神经阻滞效果满意例数。记录术后1、2、4、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局麻药物中毒、声音嘶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M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均为100%。M组术后1、2、4、6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均无局麻药物中毒、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但颈中间丛阻滞操作时间及起效时间更短、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的异感法和外周神经刺激器法在锁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肌间沟组(A组)和神经刺激器(PNS)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以传统异感法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以PNS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再同A组行颈浅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剂量为20~30 ml,颈浅丛阻滞剂量为5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B组感觉消失时间(T1)、运动消失时间(T2)短于A组(P〈0.05),镇痛时间(T3)、运动阻滞时间(T4)长于A组(P〈0.05),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阻滞可以满足锁骨手术麻醉需要,PNS辅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臂丛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的麻效果醉及并发症。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实施肩部或锁骨手术的患者,采用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前中斜角肌间隙C5~C6水平穿刺,以含0.447%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30~40mL。观察麻醉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中有5例因肥胖或者是外伤肿胀等原因,操作失败,改用其他麻醉。45例按上述方法操作成功。阻滞效果较完善,其中2例出现霍纳综合征,1例出现隔神经阻滞,2例出现轻度局麻药不良反应,2例辅助镇痛药。结论肌间沟颈背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操作,简单、经济、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颈丛神经阻滞最早用于颈肩肌筋膜炎、颈源性头痛等头颈肩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在颈椎手术的复合麻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但对术后早期康复影响的报道还相对少见[1-2].本院近年将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全麻手术,获得了较佳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间沟一点法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锁骨骨折手术选择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肌问沟一点法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三组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10ml加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药液共20ml。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麻醉效果与A、B组比较(P〈0.05)。三组不良反应无统计意义。结论肌间沟一点法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颈4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 1997年起以颈 4结合肌间沟两点神经阻滞法用于颈肩部手术 (以下称实验组 ) ,与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法(以下称对照组 )相比较 ,发现实验组似较对照组麻醉效果更好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5 0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 35 0例 ,对照组 10 0例 ,5~ 10岁 76例 ,10岁以上 374例。手术时间一般为 1~ 3小时 ,最长时间 5小时。 45 0例患者手术部位分类见表 1。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头偏向健侧 ,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及前中斜角肌。在锁骨上 3~ 4cm处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平面 ,行肌间沟阻滞 ,患者诉手臂麻术或异感后注药15~ 2 0…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30例肩锁部手术病人,行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肩及上臂的神经支配较广。对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臂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点法阻滞(指肌间沟臂丛阻滞+C4横突水平颈深丛及浅丛阻滞),以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颈丛加臂丛一点法阻滞(下文简称“颈臂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宇 《中国科学美容》2011,(14):106-106,114
目的探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45例住院择期行钩钢板内固定术的肩锁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对患者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5例,对患者行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通过VAS评分,A组切皮、缝皮的评分明显高于内剥离骨膜、复位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中评分均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皮、缝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阻滞效果完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传统颈浅神经丛阻滞法用于颈部手术镇痛效果满意。但因穿刺经常会出现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Homer综合征等并发症。2002年以来,临床麻醉学相继登载了两种新的颈浅神经丛阻滞法,麻醉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为验证二者的临床效果,笔者同时应用两种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阻滞,以评价两种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肩锁部手术传统的麻醉方法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多,往往镇痛不完善,肌肉不够松弛,常需复合局麻或其它麻醉方式来完成手术。本院2007年7月至10月.对肩锁区手术病人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肌间沟臂丛阻滞复合颈5深丛阻滞分组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在颈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神经丛阻滞用于颈部手术尤其是甲状腺手术 ,止痛满意 ,病人清醒 ,且安全系数大。但因穿刺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喉返神经同时麻痹现象屡有发生。笔者自 1992年以来 ,摸索了一种新的颈丛神经阻滞法 ,麻醉效果满意 ,无一例喉返神经同时麻痹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行颈部手术病人 2 5 0例 ,ASAⅠ~Ⅱ级 ,无明显心肺疾患 ,其中男 118例 ,女 132例 ,年龄最大者76岁 ,最小者 16岁 ,手术时间最长者 130分钟 ,最短者 5 0分钟。麻醉方法 病人仰卧 ,头屈位并偏向对侧 ,嘱病人咬紧牙齿 ,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操作者…  相似文献   

15.
单侧锁骨外段骨折手术创面较大,手术探及肩部组织层次较深。如仅用颈丛神经阻滞,当手术探及肩部深层组织时患者疼痛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利于老年和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安全。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在颈-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单侧锁骨外段骨折手术30例,取得了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颈部外科手术中应用0.25%罗哌卡因采取改良式一针法进行颈神经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2006年应用0.25%罗哌卡因采取改良式一针法进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的甲状腺手术68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中麻醉效果Ⅰ级49例,Ⅱ级18例,Ⅲ级1例,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因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而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结论0.25%罗哌卡因行改良式一针法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效果较好,此法操作较简单,安全性比较高,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0.2%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病人,以0.2%罗哌卡因8~10 ml C4横突处给药阻滞颈深丛,退针至皮下后再给予0.2%罗哌卡因10 ml行颈浅丛阻滞,以同样方法阻滞对侧颈浅丛,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的改变。结果麻醉优良率为90.0%,声音嘶哑占6.7%,霍纳综合征占3.3%,与麻醉前比较,在麻醉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均明显大于麻醉前(P<0.05)。结论0.2%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罗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两种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锁骨骨折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注入2%利多卡因+0.7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观察比较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和预防颈椎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本院自1993至今,为探索一种安全,效果满意,操作简便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对C4横突一针法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