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行非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 ) 18例 2 6眼 ,传统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 19例 2 6眼。就两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降压机制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18例 2 6眼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7~ 74岁 ,平均 4 0 .6 5岁± 18.16岁 ;对照组 19例 2 6眼 ,男12例 ,女 7例 ,年龄 7~ 76岁 ,平均 4 3.18± 2 0 .14岁。观察组2 6眼中闭角型青光眼 10眼 ,开角型 7眼 ,青少年型 2眼 ,外伤性 3眼 ,新生血管性 2眼 ,绝对期青光眼 2眼 ;对照组 2 6眼中闭角型青光眼 9眼 ,开…  相似文献   

2.
非穿透与穿透小梁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26眼)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NPT),在浅层巩膜瓣下,切除层间巩膜、Sehlemm管外壁,手术不进入前房,使房水从小梁网渗出,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并与我院行小梁切除术(PT),随访资料完整的19例(26眼)青光眼加以对比。术后分别观察前房反应、眼压、视力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眼压≤21mmHg(1mmHg=0.133kPa)者NPT组有22眼(84.62%),PT组有23眼(88.46%);其中NPT组有9眼(34.62%)、PT组有8眼(34.78%)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NPT组术后反应轻微,视力较稳定。PT组有不同程度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NPT与PT均可有效降低眼压,因NPT术后并发症较少,可视为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抗素光眼新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5±6.5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眼压15.2±5.5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成功率94%(IOP<21mmHg)。术后28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浅前房,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最经典、最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7例(20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术中患者年龄不同,放置丝裂霉素C的时间亦不同。术后观察眼压、视功能、滤过泡及眼内反应等,随访8~36月。结果术中1例(1眼)因穿透前房改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外,其余16例(19眼)术后眼压9~17mmHg,视力同术前。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青光眼(POAG)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非穿透小梁手术患者69例,改良小梁切除手术患者53例.方法 对2000年1月-2001年12月间因POAG在中山眼科中心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或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丝裂霉素C)的广东省内患者,于2004年7-10月以电话或信件方式通知复诊;复诊时详细记录病史、历次复诊和处理情况、当前用药种类,并进行视力、眼压、眼底检查,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种术式的成功率.主要指标眼压、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83例126眼POAG患者复查,其中非穿透小梁手术57例84眼,改良小梁切除术26例42眼.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改良小梁切除术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3.7±21.2)岁、(39.6±19.5)岁.平均随访时间42.3±7.9月.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改良小梁切除术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4.7±8.9)mmHg、(28.9±11.2).mmHg;术前用药种数分别为(1.89±1.1)种、(2.4±0.63)种;术后终点眼压分别为(16.7±6.7)mmHg、(12.2±4.8)mmHg(P=0.000);术后用药种数分别为(0.68±0.9)种、(0.17±0.4)种(P=0.001);完全成功率分别为52.38%、76.2%(P=0.032).在非穿透小梁手术组中,透明质酸钠凝胶植人物组、生物胶原植人物组完全成功率分别为66.7%、34.6%.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POAG的远期成功率低于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术中植入人工支撑材料可提高非穿透小梁手术的远期成功率,且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材料比胶原效果好.(眼科,2008,17:278-282)  相似文献   

8.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41眼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前、术后1,2,8,15天,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结果术前眼压32.96 mmHg±13.02 mmHg(1 mmHg=0.133kPa),术后第1天6.59 mmHg±2.60mmHg,经3~9月随访,最后随访12.27 mmHg±3.48 mmHg,仅2眼术后前房积血,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外伤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均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观察疗效。术后1、2、8、15天,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结果术后平均眼压(31.68±12.96)mmHg,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6.26±2.72)mmHg,经3-26个月随访,眼压13.304.56mmHg,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少年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4眼)青少年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18月,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视力均不低于术前。在术后各期随访中42眼(95.45%)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治疗青少年性青光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巩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加自体巩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在浅层巩膜瓣下 ,做 3mm× 2mm之深层巩膜瓣 ,深度为保留睫状体上的一薄层巩膜组织 ,将此层巩膜剪下捆扎成细卷状并植入在原切除床上。观察术后视力、视野、眼压等改变。结果  36例 45眼术后视力提高 2行以上占 1 5 6% ,眼压控制在 1 0 9~ 2 0 1 4mmHg(1mmHg=0 1 33kPa)。随访 6月至 2 4月 ,眼压控制在 1 2 0 1~2 0 33mmHg。术后无浅前房或低眼压等并发症出现 ,视野未再缩小。结论 用巩膜做植入物 ,手术简便、安全、效果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非穿透小梁手术并植入凝胶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丝裂霉素的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2 8例 (4 2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并植入凝胶。术后观察眼压、视功能、滤过泡、眼内反应及前房角镜检查 ,随访 6~ 12月。结果 患者术前眼压 15 6~ 45 0mmHg(1mmHg =0 13 3kPa)平均 (2 6 3 0± 8 96)mmHg ;术后眼压 (15 3 6± 3 68)mmHg ,差异有显著意义(t =7 83 3P <0 0 0 1) ,视功能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1 85 ,P >0 0 5 ) ,无浅前房、炎症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前房角镜检查术区小梁网明显变薄。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并植入凝胶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Xie L  Shi W  Liu J  Li S  Cao J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16-118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对1450例(1500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80例(80只眼)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原因、时间及原发病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发生原因的继发性青光眼分别行药物或的手术治疗。结果 63只眼经药物治疗后2或3周眼压恢复正常。17只眼行抗青光眼手术,其中13只眼的眼压得到控制,4只眼睛压仍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 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 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或术前合并青光眼的角膜病变30例,其中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8例,联合人工晶体取出1例。术后视力提高25例(83.3%),28眼眼压控制在小于20mmHg(有效率93.3%),29眼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96.7%)。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或术前合并青光眼的角膜病变的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角膜植片透明率,有效地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6例(3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随机对照组32例(38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 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21.1%(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8.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5.8%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4%,较对照组71.1%为高(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地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与黄斑水肿、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4.22±2.16)mmHg、(16.53±2.16)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7.89±2.65)mmHg、(19.85±2.35)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均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6.879、7.132、8.997;P=0.001、0.001、0.000)。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将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滤过泡的形态,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60眼)PCAC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眼),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转化为logMAR视力用于统计)和Goldman压平眼压(IOP)检查。术后3个月、6个月均进行了UBM检查。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前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BCVA分别为0.63±0.48、0.54±0.35和0.55±0.34,研究组分别为0.66±0.56、0.49±0.25和0.50±0.27,2组间3个时间点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间BCVA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IOP分别为(19.2±12.2)mmHg、(16.3±4.5)mmHg和(16.8±4.6)mmHg(1 mmHg=0.133 kPa),研究组分别为(18.7±10.2)mmHg、(12.4±4.1)mmHg和(12.9±3.7)mmHg,2组间术前1 d的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0、-3.628,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间I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35,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L型滤过泡形成率为97%,研究组为100%,2组间L型滤过泡形成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对照组L型滤过泡形成率为77%,研究组为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国产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手术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各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及改善视力的疗效差异.方法 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122例(132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并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控制术后浅/或无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随访半年.结果 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低.术后半年,120只眼眼压控制在10.3~17 mm Hg,且术后全部形成功能性滤泡,手术成功率为98.48%.另将术前组(药物控制后)、术后组(手术后、出院前)眼压比较,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前房消失或变浅和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