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中内镜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术中内镜对于剖腹探查术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2003~2009年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因小肠出血不能确诊需剖腹探查的26例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并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检查全部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术后26例未见再出血。结论在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术时应配合术中内镜,可提高病变检出率,定位、定性准确,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李科军  周建飞  向正国 《当代医学》2010,16(10):101-101
目的讨论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20例胃肠手术中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病例的内镜检查资料。结果20例病人通过术中内镜的协助,进行了相关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降部Dieulafoy病1例,小肠憩室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恶性B淋巴瘤1例,小肠良性肿瘤5例,胃癌5例,结肠癌3例。结论术中内镜能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率,而且能准确定位,协助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内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朱双灵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83-1584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胶囊内镜检查前、中、后的临床护理要点。结果9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的检出率为83.33%。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用于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配合临床护理可以有效保障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2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结果21例行胶囊内镜检查,肠道血管畸形9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息肉2例,空肠炎症1例,阴性7例,病变检出率为66.7%(14/21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伤性,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对90例经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结果:9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进行92次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4.57%(87/92),其中急性大量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84.0%(21/25),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8.51%(66/67),两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检查成功的患者中,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为85.06%,假阴性率17.24%。急性大量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0.95%,假阴性率23.81%;慢性显性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6.36%,假阴性率15.15%,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小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 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彭才宏 《大家健康》2016,(11):55-5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因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于该院就诊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份,观察其所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PillCam SB 胶囊内镜检查对于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达94.0%,其中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小肠息肉和小肠糜烂。结论:通过 PillCam SB 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有效的检出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治愈下消化道出血,对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获诊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胶囊内镜在小肠内平均滞留286min,检查结束后胶囊内镜均顺利排出体外。共检出8例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2.7%。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安全、简便、无创、检出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50例隐性或显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常规上消化道内镜和下消化道内镜的检查中均无异常表现,然后对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并分析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鉴别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显性消化道出血42例,隐性消化道出血8例.在胶囊内镜的诊断中,检查出39例显性消化道出血,6例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并且本组患者中未发现有肠梗阻等症状,分别有16例患者出现血管动静脉畸形和11例患者出现克洛斯病病变.结论: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价值较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并且能够鉴别出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预后处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非肝硬化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16例良性病变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6例病人术中行急诊胃镜检查,有10例出血部位为胃部,6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胃部出血均为血管破裂出血,十二指肠病变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其中3例合并幽门狭窄。10例胃部出血采取术中胃镜辅助下缝扎止血,6例球部溃疡出血采取术中胃镜辅助结合手触诊确定病变部位,局部全层缝合止血,不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合并幽门梗阻病人行胃空肠吻合术,16例病人回访半年以上均未出现术后再出血。结论:术前采用胃肠减压及胃镜检查,有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术中结合胃镜定位选择缝扎的手术方式对防止术后再出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发会  谭志霞 《河北医学》2003,9(6):524-526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畸形大出血的定位方法与治疗。方法:对12例胃肠道血管畸形大出血的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与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具体出血动脉后,再进一步对出血分支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置入造影道作为术中定位标记。结果:本组胃血管畸形4例,空肠血管畸形5例,回肠血管畸形1例,结肠血管畸形2例。手术时均顺利找到标记及出血部位,切除病变,全部治愈。结论:急诊内镜检查与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畸形后,置入导管作为术中寻找病变部位的定位标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手术切除治疗胃肠血管畸形并发大出血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内镜室对6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患者,在剖腹探查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均发现小肠出血的准确部位和原因,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6岁,平均36.6岁。出血病程3天*6年不等。主要症状为轻重不等的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黑便,1例暗红色血便,1例呕血及黑便。6例均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钡剂X线透视排除了上消化道和结肠病变。6例中,2例因出血量大,4例反复出血后行剖腹探查术。2检查方法术前用2%的戍二醛浸泡30分钟。开腹后由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切口插人,术者握住内镜先端部,将小肠拉…  相似文献   

14.
熊炬  陈雄  戈小虎 《新疆医学》2009,39(5):68-69
在消化道出血中,小肠出血约占9%,诊断较为困难。当常规检查包括胃镜、肠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小肠X线钡餐不能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时我们称之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近年来,有报道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较为有效的方法,2007年~2008年我科对1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反复出血,经胃肠镜等相关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转我科行剖腹探查,术中结合内镜找出出血部位和病因,同时行相应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病症,大部分患者通过常规的内镜和影像学技术能够探明出血的部位和原因,其中少部分病人经常规检查未确定出血原因或部位,有的还反复出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gastrointestinalbleding,OGIB)就是指常规的消化道内镜(包括检查食管至十二指肠降段的上消化道内镜与肛直肠至回盲瓣的结肠镜检查)和常规钡餐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74-7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漏诊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1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红蛋白浓度、导泻剂类型、胶囊运行时间、图像质量、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漏诊原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Hb、憩室、末端回肠/回盲部病变、图像质量差、使用其他或者未导泻漏诊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确诊率升高,而末端回肠/回盲部病变、憩室、图像质量差降低确诊率,增加漏诊率。结论影响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漏诊因素包括年龄、图像质量、憩室、末端回肠/回盲部病变等,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这些因素,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很广泛,如凡是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低位肠梗阻、结肠息肉、肿瘤等病变,需做内镜治疗或手术定位等均需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在做结肠镜检查之前,病人需做许多准备工作,特别是肠道清洁准备,心理准备等;术中或多或少可引起腹胀、腹痛等痛苦,许多病人因此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中止检查。为此,我科于2002年5月开始推行并实施了全麻下结肠镜检查,病人反应良好,无痛苦、可靠、安全,提高了病人的耐受性,降低其应激反应,消除其心理恐惧及不适,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9.
梁国强  郑远航 《广东医学》2005,26(8):1085-1086
目的探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空肠血管畸形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末段回肠溃疡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克罗恩病1例,行保守治疗,除克罗恩病术后3个月内仍有少量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治疗后追踪2年无复发外,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处理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定性定位准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结辉  游箭  牟玮  李强 《重庆医学》2003,32(2):207-210
目的 比较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胃镜、结肠镜、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出血的显示情况和诊断正确率。结果 整体上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择性动脉造影在出血活动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在出血间歇期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无明显差异。结论 为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慢性问断少量出血时,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