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东  王金良 《医学综述》2008,14(11):1678-168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B27,还没有找到其他更特异和敏感的实验室指标用于诊断AS。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A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发现了几种细胞因子在AS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h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等。仅对AS实验室诊断进展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2.
3.
许红飞 《重庆医学》2013,42(15):1769-177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人体中轴骨关节系统,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肌腱和韧带的骨附着点炎及炎症后骨化,多见于青壮年,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其他病变。最严重的后果是脊柱强直,故重视AS骨化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对AS病理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一些与骨化相关的蛋白因子参与了AS软组织骨化病理改变的过程,使得对其疾病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AS在炎症性关节炎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直性背脊柱炎(AS)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9的变化,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44例AS患者分别于第0、2、6、12周给予静脉微泵滴注英夫利昔单抗针200mg或300mg,其中合并外周关节炎者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治疗第12周血清MMP-3、MMP-9水平,同时采用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标(ASDAS)、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对患者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性评估.结果 44例AS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MMP-3、MMP-9水平以及ASDAS、BASFI、BASMI、ESR、CRP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4例患者(77.3%)达临床重要改善,其中5例患者(11.4%)达临床显著改善.治疗前,血清MMP-3水平与ESR、CRP及ASDAS、BASFI有相关性(P<0.01),血清MMP-9水平与CRP及ASDAS、BASFI、BASMI有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血清MMP-3下降水平与ASDAS、BASFI、ESR、CRP的改善有相关性(P<0.05),而与BASMI的改善无关(P>0.05),血清MMP-9下降水平与BASMI、CRP的改善相关(P<0.05).合并外周关节炎组的血清MMP-3、ES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合并外周关节炎组(P<0.05),而血清MMP-9水平低于不合并外周关节炎组(P<0.05).结论 血清MMP-3、MMP-9水平与AS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标高度相关,可以作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时的病情监测指标,其中MMP-3在合并外周关节炎时升高显著,MMP-9水平变化在不合并外周关节炎时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经两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人鼠嵌合的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英利昔单抗)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依那西普)分别治疗了47例和26例活动期AS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留取外周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MMP-3的浓度,并与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nfliximab治疗AS患者6周后,与治疗前的基线期相比,血清MMP-3的水平在第2、6、10周均显著下降(P<0.01);在第2、6和10周,MMP-3水平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Etanercept治疗AS患者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MMP-3的水平在第1、2、4、8和12周均显著下降(均P<0.01);在治疗前(0周)MMP-3的浓度与ESR(r=0.74,P<0.01)、C-反应蛋白CRP(r=0.72,P<0.01)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在治疗结束(12周)时,MMP-3的浓度与ESR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P=0.029),与CRP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r=0.37,P=0.061).结论 Infliximab和Etanercept不仅能显著降低通常用于评价病情活动的客观指标ESR和CRP,而且还能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的浓度.MMP-3与AS的发病和病情活动有关,MMP-3有可能与ESR和CRP一样作为评价AS病情活动和评价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AS组(HLA-B27阳性48例,HLA-B27阴性12例)和对照组(30例健康者)血清中VEGF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中C-RP水平。结果:HLA-B27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LA-B27阳性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HLA-B27阴性组(P<0.05);AS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与C-R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VEGF是与AS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与C-RP联合测定可以有效的应用于AS辅助诊断和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MGB1及MMP-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9例及健康对照者1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MGB1及MMP-3的表达,分别用魏氏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ESR、CRP的含量,将其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中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AS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HMGB1(43.48±13.35)μg/L,和(16.25±5.47)μg,/L;AS患者和正常对照MMP-3含量分别为(1.35±2.32)μg/L和(0.53±0.27)μg/L;AS患者和正常对照ESR分别为(27.5±13.5)mm/h和(6.50±4.50)mm/h;AS患者和正常对照含量分别为(48.0±5.90)mg/L和(5.30±3.70)mg/L。AS患者血清HMGB1、MMP-3、ESR水平、CR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AS患者血清HMGB1、MMP-3含量与ESR、CRP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S患者血清HMGB1及MMP-3的表达可能与AS病情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AS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MMP-3与TNF-α间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分别分离出5例As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6例As患者的膝关节液中的单个核细胞(SFMC),利用不同浓度人重组MMP-3分别在体外诱导PBMC和SFMC,然后应用ELISA技术检测诱导前后TNF-α度变化;同时在分离了7例脊柱关节病(SpA)患者的PBMC后,又进一步分离出它们的贴壁细胞(adherent cells),研究MMP-3是否选择性地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还是淋巴细胞系统。结果不同浓度的MMP-3均能诱导AS患者PBMC释放TNF-α并且TNF-α的浓度具有剂量依赖性;MMP-3能够明显诱导贴壁细胞分泌TNF-α;MMP-3对SFMC具有一定程度的诱导作用,但同时还观察到与PBMC不同的是,即使没有MMP-3的诱导作用,SFMC自身也能分泌一定程度的TNF—α。结论AS患者中,MMP-3与TNF-α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参与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MMP-3可能是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AS患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非通过淋巴细胞系统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阳和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活动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服用加味阳和汤(药用熟地黄、麻黄、炮姜、鹿角霜、肉桂、甘草等)前后的病情活动及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患者用药8周后,临床活动情况及C反应蛋白、血沉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阳和汤可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活动期的病情,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病变中的变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P)在冠心病(CHD)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及透射比浊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诊治过程中血中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前白蛋白(P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CRP、SA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依照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顺序显著增高(P<0.01);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A下降更为明显;经过治疗后,进入康复期的患者血中CRP、SAA的浓度显著下降(P<0.01),PA的浓度上升到接近健康对照水平(P>0.05)。相关分析表明:CRP与SAA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5),与PA之间呈负相关(r=-0.51,P<0.05)。结论:APRP尤其是CRP、SAA是监测冠心病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又一类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2.
林江  温先勇  梁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61-1263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APP)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0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诊断和治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α1-酸性糖蛋白(AAG)进行检测。结果:细菌感染患者三种急性时相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APP升高最为显著,革兰阳性菌次之,真菌感染升幅最低;病毒组APP中SAA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其余二项无显著增高(P>0.05);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CRP、AAG两项指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SAA浓度均大幅升高,病毒组高于细菌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者APP(病毒组SAA)第3天已有下降,7d明显下降(P<0.01),至21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而预后不良的患者血中APP的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监测急性时相蛋白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以及鉴别诊断均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免疫调节异常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AS患者的血清IFN—γ百含量,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AS患者血清IFN—γ(33.16±12.23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5.16±30.75p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参与A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SAA及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ACS患者测定其血清中hs-CRP和SAA浓度,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A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清SA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3,P〈0.01)。结论 SAA及hs-CRP对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并可预测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季孝  刘思宇  史杨  王伟文 《浙江医学》2018,40(12):1351-135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74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29例,病毒感染组20例。比较各组基本资料及PCT、CRP、SAA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AUC,评价PCT、CRP、SAA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毒感染组患儿住院天数最长,MP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最高。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MP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均P<0.01);细菌感染组及MP感染组CRP、SAA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均P<0.01);PCT、CRP、SAA、PCT+CRP+SAA诊断细菌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的AUC分别为0.780、0.731、0.705、0.871;CRP、SAA诊断MP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的AUC分别为0.933、0.990。结论PCT+CRP+SAA联合检测可以快速、有效的鉴别诊断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CRP、SAA在鉴别MP感染与病毒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均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轻症及重症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每组分为轻症、重症各18例,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重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P0.05)。3)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以及胰腺水肿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和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经济方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急性乙醇中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宁  黄英华 《医学综述》2009,15(2):253-254
急性乙醇中毒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身的各个器官功能。C反应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普遍视为急性炎症、感染以及组织损伤反应的非特异性产物。急性乙醇中毒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如何,是否可以通过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来了解患者急性乙醇中毒的严重程度以及急性乙醇中毒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本文将对急性乙醇中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赵鸿飞  滕林 《医学综述》2011,17(6):817-819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在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比例平衡决定细胞外基质是否处于平衡,起着调节血管内皮通透性、吸引炎性细胞迁移、维持炎症持续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MMPs及其抑制物如何相互精细协调,它们在发病过程中是否牵涉其他作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对MMPs及其抑制剂与ALI/ARDS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早期诊断和防治ALI/ARDS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