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癌旁粘膜粘液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T抗原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近侧端10cm处粘膜的表达,但与癌远侧端5cm处粘膜的T抗原表达则无明显差异。在距直肠癌远端5cm及近端10cm处粘膜唾液酸粘蛋白反应分别为45%(9/20)和20%(4/20),癌旁远侧端5cm处粘膜T抗原与唾液酸粘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者为40%(8/20),均呈阴性者为30%(6/2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癌旁近侧端10cm处两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直肠癌旁粘膜肿瘤相关抗原的异常表达及其分泌的粘液性质的改变可能提示癌旁粘膜存在某种程度的恶性潜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的切除范围。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 30例结直肠癌标本的肿瘤组织 (T)、癌旁 2 cm(P2)、癌旁 5 cm(P5)及远癌切端正常组织 (N)进行 4点检测,分析各点间 DNA指数 (DI)、增殖期细胞百分比 (SPF)及增殖指数 (PI)的差异性。结果 T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 P2、 P5及 N组织, P2与 P5组织间异倍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 P2、 P5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 N组织; T组织的 SPF及 PI值明显高于 P2、 P5及 N组织,而 P2、 P5及 N各点间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癌旁 5 cm处组织细胞已出现了潜在的恶变倾向,从而对癌旁 5 cm作为切除范围的标准已属安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合理的手术范围。方法应用病理检测和流式细胞技术,对30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标本进行分析,观察直肠癌组织和癌远端3cm和5cm、正常肠管组织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及正常结肠系膜组织的DNA倍体、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和增殖期细胞百分比(SPF)值的变化,并与病理检测相对照。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和5cm肠管中均未检测到癌浸润.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癌转移率分别为26.7%和6.7%。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的DI、P1和SPF值显著高于癌远端3cm和5cm及正常肠管组织,癌远端3cm肠管组织也显著高于癌远端5cm及正常肠管组织,而癌远端5cm肠管与正常肠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细胞异倍体率与癌远端3cm肠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高于癌远端5cm及正常肠管组织。癌组织的DI和异倍体率与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正常系膜,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组织的DI和异倍体率亦显著高于正常系膜。癌组织P1和SPF则显著高于癌旁3cm和5cm及正常系膜。结论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肠管组织为安全组织;而流式细胞学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肠管组织和癌旁5cm直肠系膜为不安全组织;手术切除范围应达癌远端系膜5cm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粘膜(TM)病理学性质及保肛手术肠管切除范围。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经且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及癌旁粘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差异非常显著(P〈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P〈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仪对结直肠肿瘤细胞、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进行DNA倍体分析,比较肿瘤组织DNA细胞倍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与常规细胞学、病理组织学、分析相互诊断的吻合率。结果肿瘤组织的异倍体率显著大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的异倍体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直肠肿瘤细胞、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异倍体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的恶性度与染色体异倍体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病理组织学、DNA细胞倍体分析诊断相互吻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在直肠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p21ras的计量分析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s癌基因产物p21 ̄ras免疫组化染色的图象分析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分别测定83例结直肠癌的p21 ̄ras平均光密度值(p21D)和DNA指数(DI),结合临床随访和病理学资料探讨其预后价值。结果提示:结直肠癌的p21D明显高于正常粘膜(P<0.001),术后生存≥5年组的p21D明显低于<5年组(P<0.001)。高p21D组患者预后较低p21D组差。二倍体肿瘤及低p21D异倍体肿瘤患者预后较高异倍体肿瘤患者明显好。Dukes′c期的p21D高于B和A期。表明ras癌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程进展及转归有关,测定结直肠癌的p21 ̄ras的表达和DNA倍体将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小肠癌DNA倍体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DNA定量的方法对28例小肠癌、5例小肠腺瘤、6例正常小肠组织中的异倍体所占的比例及DNA含量的12个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肠癌中的异倍体数量明显高于小肠腺瘤,其中DNA熵值(ED)、2倍体偏移指数(2CDI)、DNA恶性分级(DGN)、5倍体超过率(5CER)、9倍体超过率(9CER)、2倍体偏移熵数(DDQ)、平均倍体(MP)七个DNA参数对判断小肠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DNA含量与小肠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但异倍体小肠癌较非异倍体小肠癌恶性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术后生存率低,预后较差。DNA参数中的DNA指数(DI)、众数值(MV)、DNA恶性分级(DGN)、干系倍体值(SP)、9倍体超过率(9CER)五个参数与小肠癌的预后关系密切,对分析小肠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临闲是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20例,于术前选择肿瘤供应动脉行区域灌注化疗。10d后行根治手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并比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择同期未行动脉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直接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化疗组及对照组PCNA标记指数(LI)分别为16.4%&;#177;15.2%及38.1%&;#177;17.8%(P=0.02);cyclinD1LI分虽为8.7%&;#177;8.0%及27.4%&;#177;16.5%(P=0.0002)。细胞增殖指标PCNA及cyclinD1的表达在化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可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DNA倍体、PCNA、iMVD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DNA倍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血管密度(iMVD)与癌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PC)、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细胞核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的变化。结果随癌分化程度降低,DNA倍体增加、PCNA阳性指数升高、iMVD增加,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2年内死亡者,其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均高于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P<0.001)。结论iMVD较癌分级更准确地反映PC的预后。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DNA异倍体、nm23-H1、C-erbB-2和P5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52例肝癌2的肝癌细胞的DNA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基因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结果DNA异倍体在≤5cm肝癌组为50.0%,在〉5cm肝癌为82.1%;DNA异倍体与肝癌肝内转移及合并癌栓有关。肝癌伴有肝内转移者的nm23-H1阳性率是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复发及浸润性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癌多发,复发和浸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膀胱癌实体肿瘤 T G Fα, E G F R,p16 和p53 基因表达、缺失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结果 34 例膀胱癌中85 % (29/34) T G Fαm R N A 阳性表达,肿瘤的表达量是癌旁正常对照的2 ~5 倍, P<0 .01 。膀胱癌 E G F R m R N A 表达率为44 % (4/9) 。50 例膀胱癌p53 蛋白免疫组化阳性核染率42 %(21/50 ) ,其中 P T3 82 % (9/11) , G3 72 % (13/17) , P T2 40 % (12/30) , G2 32 % (8/25) , P T1 和 G1 级肿瘤未见阳性核染。随访25 例,p53 阳性核染者中76 % (10/13) 有复发转移。20 % (2/10) 实体膀胱癌有p16 基因的丢失。结论  T G Fαm R N A 高表达可能是膀胱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E G F R 和p53 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分化和恶性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转化生长因子α和P53基因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膀胱癌实体肿瘤的TGFα和P53表达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34例膀胱癌中29例TGFαmRNA表达,表达率为85.3%(29/34);13例癌旁对照组织中,6例无表达,6例低表达,1例高于自身肿瘤表达。肿瘤的表达量是癌旁正常对照的2~5倍,统计学分析,P<0.01。14例膀胱癌4例(28.5%)P53高表达,2例低表达,2例正常和8例癌组织未见表达。膀胱癌TGFα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信号,P53基因的变异表达可能主要参与癌细胞的分化,它可能与膀胱癌恶性表行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癌旁移行粘膜MTS1基因产物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u Q  Liu E  Chen C  Feng Y  Wang W  Wa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494-496
目的 探讨直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及多种种瘤抑制基因(MTS1)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直肠癌旁TM的范围,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MTS1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粘膜及癌组织进行对照 结果 MTS1基因产物在正常直肠膜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癌旁TM、癌组织表达逐渐减少,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TS1阴性的直肠癌病例,癌旁TM的明显高于MTS1阳性的病例(P〉  相似文献   

15.
肺鳞癌DNA含量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42例肺鳞癌细胞DNA含量原位定量测定。结果显示,肺鳞癌DNA干系处于二倍体/近二倍体(D/ND)者8例,占19%;DNA干系处于异倍体者(AN)34例,占81%。瘤体直径>3cm、淋巴结癌转移者,其平均DNA含量、异倍体检出率皆明显高于瘤体直径≤3cm和淋巴结阴性者。平均DNA含量、异倍体检出率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升高。D/ND型肺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N型肺鳞癌。结果说明,肺鳞癌DNA含量测定有助于了解其恶性程度和发展趋势,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手术根治程度。方法 分析114例结直肠癌行扩大的D3式根治术后淋巴结1005个,按肿瘤旁、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淋巴结分组分站。结果 肿瘤旁、肠管纵轴方向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43.9%、37.2%和58.9%及32.5% ̄15.9%和17.5%,口 端有淋巴结转移大多在10cm以内,而直肠癌肛侧端距肿瘤2.0cm以内转移率为5.5 ̄2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inree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ysmsanalysis,RFLPs)对36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肉眼观察“正常”的癌旁远端2cm肠组织和降结肠切端正常粘膜组织,进行K-ras基因12位密码子(codon)点突变的基因检测,证明基因突变是癌变发生的早期行为,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确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43例乳腺肿物进行DNA流式细胞术和AgNOR检测。大多数DNA异倍体为恶性病变(23/24),良性病变的SPF和PI与二倍体癌相近,但低于异倍体癌(P>0.05);二倍体癌SPF和PI低于异倍体癌(P<0.001)。异倍体多见于腋淋巴结转移和年轻患者(P<0.05)。半数左右乳腺癌的mAgNOR高于良性病变的最高值。本研究表明DNAFCM和AgNOR检测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参考,异倍体癌临床进程较快,DNA异倍体和高S1/S2,mAgNOR肿瘤有较强的浸润性,但对化疗也较敏感,应考虑行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织细胞增殖和调亡及Bc1-2、Bax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核酸末端原位标记方法检测BPH和Pca标本各23例及5例正常前列腺(NP)标本,观察细胞调亡情况。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三种组织中PCNA、Bc1-2、Bax表达及特征。结果 BPH和Pca的增殖细胞指数(PI)及调亡细胞指数(AI)较NP明显增高(P〈0.01),但AI/PI却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86~1997年为8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了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48~72岁,平均61岁。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53例,下段癌26例。病变长度5~12cm,平均7.5cm。TNM分期:T3N1M023例,T4N1M051例,T4N2M08例。肿瘤侵及主动脉54例(65.85%),侵及左肺下叶2例(2.44%),侵及奇静脉3例(3.66%)。病理检查:鳞状细胞癌79例,腺癌3例。颈胸腹共切除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