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设施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我科对1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观察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结果:124例患者在发病后2h内得到及时治疗者29例,2~6h得到及时治疗者75例,6~12h得到及时治疗者16例,>12h者4例,死亡7例。结论:A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救治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80岁。因“胸痛4小时”入院。患者于2015年05月20日09时突发心前区压榨性胸痛,向左上肢放射,伴大汗,无黑朦、晕厥、喘气。症状持续不缓解,外院查心电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mg口服后转我院急诊科,复查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导联ST段抬高,较外院心电图无回落”(图1)。再次给予口服“氯吡格雷”300mg,紧急送介入中心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前降支开口血栓闭塞”,开通前降支并植入一枚药物洗脱支架(图2)。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血压144/76mmHg,心率69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我院急诊室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ST-T改变(图1)。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13.14×10^9/L,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86.21%,血红蛋白(HGB)113.9g/L。随机血糖 8.55mmol/L。红细胞沉降率(ESR)23mm/1h末。D-二聚体 0.112ug/m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急诊室心脏超声:左房扩大,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减低(LVEF 4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AMI合并OSAHS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SAHS病情程度分为三组:病情重度组(n=18)、中度组(n=40)和轻度组(n=32),另选择本院同期就诊的单纯AMI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PCI术后疗效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随着OSAHS病程程度的加重,低通气指数(AH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明显升高,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降低,四组AHI、夜间最低SaO2、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OSAHS病程程度的加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升高,四组术前、术后3个月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不良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补肺养心汤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接受PCI术治疗的符合条件的10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PCI术后,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或替格瑞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可直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挽救濒死心肌,成为再灌注的有效手段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老年AMI患者疗效如何,还存在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岁以上的AMI患者行PCI的治疗结果,并与非老年AMI患者对照分析,以评价PCI对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危急症之一。在发生的下壁心肌梗死中,常合并右室梗死,发病时病情重,死亡率高[1],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风险大,术中并发症多。为更好地做好患者术中护理,我们将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应用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是通过制订一套护理工作程序,明确规定工作的具体任务、职责权限、方法及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刘胜强  娄闯  袁博  任晖 《心脏杂志》2015,27(4):437-439
目的 比较急诊与限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120例AMI患者,包括行急诊PCI治疗42例和行限期PCI治疗38例;而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4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AMI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HRV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后1、6个月时,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PCI治疗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LVEF均显著提高,而且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较限期PCI治疗组患者进一步提高,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急诊与限期PCI都可以改善提高AMI患者的HRV及心功能,尤以急诊PC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姚光  刘明  李平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2):136-137
医疗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诊疗过程,保证急危重患者得到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我院为了使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有效救治,建立了急诊科(急救中心)-冠心病监护室-介入导管室的绿色通道。我们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启动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对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后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AMI患者分为腺苷组和生理盐水组,行PCI时一组冠脉内推注腺苷,一组推注生理盐水,并测定二组患者血管开通即刻及给药后5min冠脉血流TIMI帧数,同时测定血浆SOD、MDA、CK-MB峰值。结果腺苷组血流帧数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26·65±17·46vs36·70±18·04,P<0·05)。腺苷组MDA较生理盐水组低(5·01±0·80vs6·97±0·86,P<0·05),腺苷组SOD较生理盐水组高(80·70±3·23vs61·63±3·49,P<0·05),腺苷组CK-MB峰值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123·6±84·3vs186·1±92·2,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时冠脉内应用腺苷能改善冠脉血流。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术与易化介入术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介入术,dPCI)与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易化介入术,FPCI)对心肌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影响。方法收集发病24h内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dPCI组(A)组和FPCI组(B组)的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成功率、出血、靶血管并发症、再梗死方面相同,无显著性差异。A组从入院到导管室时间为3.7~21.5h,平均(6.4±3.8)h,B组从入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为0.5~6.3h,平均(2.4±1.6)h,A组时间明显长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无复流现象及导管室事件如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低血压等方面,A组较B组明显多,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PCI较dPCI有相同的成功率及更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时 ,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 ,心肌不可逆损伤就越广泛 ,预后就越差。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坏死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1] 。缩短患者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我院 4年半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 10 0例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10 0例AMI患者中 ,男 82例 ,女 18例 ,年龄 39~ 75岁 ,平均 5 8岁。 10 0例患者发病 3h内 4 8例 ,≥ 3~ 6h内 4 4例 ,≥ 6~ 12h内 6例 ,≥12h 2例。来急诊后 ,争取在 30min完成心电图检查 (常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h内发病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结果:26例中梗死相关血管28支.其中前降支12支(42.86%).回旋支6支(21.43%).右冠状动脉6支(21.43%).第一对角支2支(7.1%).第二对角支!支(7.1%)。其植入支架32枚.23例成功(88.46%)。住院期间并发心源性休克5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行急诊PCI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患有急性型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急诊PCI之后的护理方式。方法将66例AMI人员依据小组的形式施行了不相同的护理方法,小组有两个:急诊护理组和急诊看护组。小组都是随机分成,因此人数一致,并无根本上的差异。此外,在急诊护理组和急诊看护组中,每一个心脏的功能所属级别下,都有部分AMI人员,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对急诊护理组的AMI人员用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对急诊看护组的AMI人员用一般、基本型的护理方法。之后,观察两组心脏所属的功能为不同级别的病人的NT-proBNP变化、左边心室的出血值以及Tei数值变化详情。结果用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比用一般、基本型的护理方法更有效,在急诊护理组中的AMI人员比急诊看护组中的AMI人员的NT-proBNP变化、左边心室的出血值以及Tei数值变化要大。结论得当、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对在施行PCI的急诊形式后的AMI人员的健康更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市级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绿色通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绿色通道组和非绿色通道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病死率、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血B型利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绿色通道组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较非绿色通道组明显缩短,降低病死率、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7dB型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和围术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型利钠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功能的预测指标;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可有效和安全地开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以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梗死相关动脉(IRA) 为左前降支(LAD)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冠状动脉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各种RA发生率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无统计学差异;发病4 h内开通IRA者RA、快速性心律失常总体发生率及室颤发生率显著高于4~8 h及>8 h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8 h者;予静注或滴注利多卡因、静注阿托品、临时起搏器、电除颤等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控制.认为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生率高,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RA一般预后良好,多数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首次发生AMI住院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患者320例,依据患者入院时Hb水平将其分为A( <80 g/L)、B(80~99 g/L)、C(100~119 g/L)、D(≥120 g/L)四组,分析不同Hb水平患者的30 d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入院时Hb水平较低组有较高的30 d病死率,四组患者分别为26.2%,20.4%,10.4%,5.4%(P<0.05).Hb水平越低发生心力衰竭、肺炎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危险也越高,分别为心力衰竭35.7%、25.5%、13.6%、5.5%,肺炎33.3%、22.4%、8.8%、1.8%,消化道出血19.0%、5.1%、2.4%、1.8%(均P<0.05),但是,心肌再梗死率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水平较低是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近期病死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据Hb水平,AMI患者近期死亡和(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呈J型曲线,Hb水平越低,近期死亡和(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老年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年龄分为低龄老年组(65~74岁) 59例和高龄老年组(≥75岁) 3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相关指标及术后症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发生率、吸烟率及胸痛类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房颤发生率、不同性别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Killip分级及入院血小板计数、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比例、门-球时间、住院时间(排除死亡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高龄老年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4),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低龄老年组(P<0. 05)。两组心电图梗死图形比较,低龄老年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P<0. 05),其余类型〔前壁、下壁(包括右心室及正后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左主干病变、病变血管平均数、"罪犯"血管、"罪犯"血管完全闭塞、非"罪犯"血管慢性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侧支循环建立率、术前TIMI分级<3级、术后TIMI分级<3级发生率、单纯球囊扩张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龄老年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术中使用升压药比例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量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两组术后胸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再发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诊PCI治疗AMI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NR)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319例AMI行急诊PCI支架术的患者,分成NR组和血流正常组,评估NR现象的发生率,比较这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13.4%的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了NR。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合并高血脂、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心功能Killip≥2级、白细胞计数(WBC)计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金属蛋白酶(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NR现象的出现与有高血脂病史、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入院时心功能分级高(Killip≥2级)、WBC高、CK-MB水平、MMP-9、hs-CRP及cTnI浓度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 (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已经被证实是减少未来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 ,经皮桡动脉直接PCI的报道不是很多。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皮桡动脉行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 从 2 0 0 2~ 2 0 0 3年 ,39例 ( 2 5例男性 ) ,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纳入此研究。 11例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theAllentest阳性且愿意行桡动脉PCI者为一组 ,行经皮桡动脉直接PCI术。其他 2 8例患者为二组 ,即经皮股动脉PCI组 ,由以下患者组成 :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可能需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或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②桡动脉搏动弱或theAllentest阴性患者 ;③由只能完成经皮股动脉PCI的医生完成的病例。结果 PCI成功率为92 % ( 36 / 39) ,一组成功率为 91% ( 10 / 11) ,二组成功率为93% ( 2 6 / 2 8) ,P >0 0 5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二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分别为 ( 11 2 1± 4 82 )min及 ( 10 5 8± 5 2 7)min ,P >0 0 5。整个手术时间分别为 ( 5 4 93± 2 4 5 5 )min及( 5 7 2 6± 2 8 11)min ,P >0 0 5。 30d随访 ,一组患者无前臂缺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并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与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的关系.方法 AMI合并CS患93例,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及IRA开通时间.结果 PCI组住院死亡40例(75.0%),对照组为48例(81.0%),两组相比,P>0.05.PCI组IRA开通时间<6h患者和≥6 h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4.55% (6/11)及85.71%(36/42),IRA开通时间<6h患者的病死率较低(P<0.01).结论 早期行PCI可缩短AMI合并CS患者发病至IRA开通时间,降低PCI治疗AMI合并CS患者近期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