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程艳婷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6)
失眠 ,又称之为“不寐” ,是临床常见症之一 ,以不易入睡 ,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 ,甚至彻夜不寐为主症。该病虽不属于危重疾病 ,但常妨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并且发病率高 ,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中 ,失眠发病率为 35 2 % ,而 5 0岁以上占总不寐人数的 4 0 % ,6 0岁~ 90岁的境遇性不寐、或慢性不寐高达 90 %。用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也较为多见。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失眠进行辨证分型 ,以对穴为主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病案举例1. 1 心脾两虚取神门、三阴交王某 ,女 ,30岁 ,于 1999… 相似文献
2.
悬灸为艾灸方法之一种,由于其温热舒适,无痛苦,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其操作时间长、有烟雾等原因而不能广泛应用。加之因病人或其家属操作,取阿是穴,多数方法又不正确,因而取效不著,医患反责其无效或效果不好,弃之不用,殊为可借。其实只要辨证明确,取穴准确,方法正确‘坚持施灸,悬灸对一些病证疗效很好,可补中药、针刺之不及。兹将笔者悬灸方法及临床应用体会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立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4):25-25
《内经》“扬刺”临床应用举隅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徐立群【关键词】刺灸法《内经》临床应用《灵枢·官针》云:“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此法是正入一针,旁入四针且浅刺的一种刺法,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大而浅的病症。张景岳...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亚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43-43
血府逐瘀汤足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的《医改错》,是王清任诸多逐瘀汤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剂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是以气血生与脏腑经络的机能关系作为立法依据,不仅行血之瘀滞,又善于解气分之郁结,是治疗气血同病的剂。本方巾桃仁四物汤以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加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笔者临症之,凡遇疑难杂症,多方辨治不愈者,只要有瘀血见,多以此方加减化裁施治,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现介绍如下。林之化分方芍中征效 相似文献
5.
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治神,直接影响着针灸临床疗效。针灸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必须要正己之神,守己之神,调我之神,养我这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知患之心神,明患体之神,察患病之神。 相似文献
7.
8.
少腹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由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组成。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临床辨证施治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数种妇科急症,每每取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姜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4)
急症,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病症。笔者将针刺运用于临床急症中,疗效满意,兹陈4案,以飨同道。1 急惊风案 孔某,女,3岁,1983年10月16日初诊。患儿发热咽痛1天,家长予解热去痛药及消炎药,未见明显好转。刻诊:烦躁不安,高热面赤,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神志不清。查体温39.8℃,呼吸33次/分,心率126次/分,诊为小儿高热急惊风。急用30号毫针刺水沟穴,向上斜刺,反复提插,稍强刺激,点刺大椎穴,针刺合谷(双)、内关(双),平补平泻,再以三棱针点刺十宣放血,针刺太冲,提插泻法。以上诸穴5分钟捻转运针1… 相似文献
11.
12.
少腹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由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组成。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临床辨证施治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数种妇科急症,每每取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堕胎损胎瘀阻(不全流产)王某,女,25岁。1999年12月5日初诊。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刻诊:面色萎黄,精神欠佳,小腹疼痛伴不规则阴道流血已10天,末次月经1999年10月25日,量时多时少夹血块,色黯红,腰部酸困,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滑。妇检:外阴正常已婚式,阴道畅通血染,子宫颈光滑,子宫水平位增大质软,有压痛(+++),双附件区正常。辅… 相似文献
13.
许爱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686-687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瘀证."血府"在本方是指"胸中".后世根据<素问>:"脉者,血之府也".凡血脉瘀阻之病证,均可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以进退,仿血府逐瘀汤以出入.临床用以治疗头痛、胸痹、失眠等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罗莎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3):51-52
腹针疗法是以传统的腹部穴位为框架,部分新穴为补充的独立针灸治疗体系。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其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作为其理论基础。笔者通过学习薄智云教授所著《腹针疗法》,结合体针辨证论治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所选穴 相似文献
16.
吕立言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4(1):23-24
附子辛热 ,有大毒 ,其性走而不守 ,功能助阳补火 ,散寒除湿。附子为百药之长 ,功兼通补 ,温补阳气 ,有利于气血复原 ,散寒通阳 ,可促使气血畅通 ,对经治不愈的疑难病 ,笔者每在辨证基础上辄加附子而获效。1 附子配麻黄温肺化饮治肺胀高某 ,男 ,5 2岁。素有咳喘 ,近因感寒复发 ,咳喘不能平卧 ,痰多白 ,形寒背冷 ,脉细缓 ,舌红薄白。痰饮凝滞 ,脾肾阳亏 ,治以温阳化饮。药用 :淡附子、炙麻黄各6g ,桂枝、细辛各 4 5g ,干姜 2 4g ,白芍 ,半夏 ,五味子各 9g ,茯苓 6g,甘草 3g。服药 1周 ,咳喘平 ,喉间痰声已无拽锯之象 ,原方加麻黄、附…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