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DIC 中所观察到的纤维蛋白溶解现象(纤溶),其中心是与凝血系统功能相对应的所谓继发纤溶。在DIC 中由于病理改变不同,也可能混有原发纤溶,但主要是清除全身性微血栓所引起的反应性纤溶。纤溶现象的生理作用在于清除血管内产生的血栓及其以后的血流恢复。这种血栓溶解的主要酶——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和抑制,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及各种蛋白酶抑制物错综复杂地参与。本文围绕DIC,以有关纤溶的各种因子反应为基础进行概括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作者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尿中纤溶变化与肾功障碍的关系,测定了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的纤溶变化及尿中纤维蛋白液酶原活化质与尿中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物对尿中纤溶的影响。结果:尿中纤溶随着肾功能低下而低下。尿中纤溶还与尿中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质呈正相关,但尿中纤溶与尿中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物没出现负相关,尿中纤维蛋白抑制物与尿蛋白呈正相关。作者经对其进  相似文献   

3.
对四肢阻塞性动脉疾病向血栓内直接动脉注射尿激酶(UK)等纤溶性药物,促使血栓溶解的疗法(溶栓疗法)是最近引人注目的疗法之一。本法是经导管使UK浸透在血栓内以赋活血栓内的纤溶系统,提高局部疗效的方法。本文根据作者的经验,以急性动脉阻塞性病例为中心,叙述本法的适应证和疗效。溶栓疗法的作用机制纤溶系的溶解血栓是纤维蛋白溶酶原通过赋活物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使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分解来完成。纤维蛋白溶酶原在循环血中存在,血栓内部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有纤维蛋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肾炎的纤溶疗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纤溶促进药尿激酶(UK)对肾炎的影响。方法、结果:1.动物实验:(1)使用UK 3,000单位/kg/日静脉注射,可以抑制兔及鼠的实验性肾炎的肾小球内纤维素的沉着;(2)UK 的静注可以减轻因凝血酶、止血酸等持续注入时犬的肾小球内凝血。2.临床:以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肾病  相似文献   

5.
既往有的报告提及实验性肾炎及肾炎患者的肾小球局部沉着有纤维蛋白,并认为它是肾炎恶化因素之一。经作者观察,在纤维蛋白沉着的肾小球局部,其纤溶低下,特别是在使用肝素前已经沉着在肾小球的纤维蛋白,即使应用肝素也不能使其溶解。故而作者通过采用肝素、尿激酶并用疗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对象:肾炎性肾病综合征(5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功衰竭1例)及过敏紫癜性肾炎(1例)共7例。投药方法为:肝素350~450u/kg/日持续静脉点滴,并用尿激酶1.0万u/kg/日,早晚分二次在1~2小时内持续静脉点滴,连用3日为1疗程,肝素持续用2周以上(尿激酶从肝素开始使用时并用3日)。结果:治疗后数周内出现近期疗效者有2例,为急进性肾功低下者(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各1例),其临床症状、检查所见及肾功  相似文献   

6.
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因子(P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中,其主要作用是将无活性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这种活化了的纤溶酶可使血栓构成成分之一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近年来,根据PA免疫学性质不同,可将PA分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型(t-PA)和尿激酶型(UK)两类。尿激酶已做为血栓溶解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的副作用。而t-PA则对纤维蛋白具有特殊亲和力,并且其活性可被纤维蛋白所增强,因此,它能选择性地将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由于t-PA在体内含量甚微,长期  相似文献   

7.
血栓,止血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最新动向迄今的研究成果显示,导致血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有:1凝血抑制因子的功能降低;2凝血因子的功能亢进;3纤溶系统的功能降低;4血小板功能亢进;5血管内皮细胞障碍。凝血抑制因子的功能低下主要是指抗凝血酶、蛋白C(PC)、蛋白S(PS)等先天性缺乏症,此病不仅见于欧美人,也见于日本人。凝血因子的功能亢进是指具有活化的PC不能灭活的第因子(FV)Leiden及前凝血酶多基因型(G20210A)的患者,该病主要出现于欧洲,这两种变异在日本人中至今仍未发现。纤溶因子的功能低下是以纤溶酶原异常症为代表的疾病,日本人最多见,为欧美人中未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大多数是由于血栓性动脉闭塞所致。在血栓形成中要有血小板、凝血 -纤溶系统的参与。因此可以说 ,在急性脑梗塞的病态中血小板、凝血 -纤溶系统活化起着核心的作用。脑梗塞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S)、心源性脑栓塞 (CES)、腔隙性梗塞(L AS)及其他。现认为这些不同类型 ,血栓的参与及组成亦不尽相同。本文就血小板、凝血 -纤溶系统活化的检查所见按脑梗塞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说明。一、在导致脑梗塞中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的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在动脉这样快速血液流动系统中形成血栓的过程 ,血小板活化扮…  相似文献   

9.
肾脏是需氧量多,自由基生成量也多的脏器。肾脏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相当发达,故自由基与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肾小球肾炎与活性氧1.肾小球肾炎的形态学特征肾小球肾炎除有肾小球膜细胞增生、肾小球袢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异常外,还有肾小球及间质的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游走浸润和以IgG、IgA、C_3、Cl_(?)为代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着。2.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活性氧产生的刺激因子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多不明确,但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炎,溶血性链球菌膜成分或菌体本身以及变性的免疫球蛋白成为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可在肾小球沉着。而慢性肾小球肾炎除轻型者外,在肾  相似文献   

10.
血管与DIC     
一、DIC 的概念及其与血管的关系所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即是通过数种机制,使血管内凝血系统活化,在全身的细小血管内形成许多微血栓。由于这一系列的凝血过程,消耗了凝血因子,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第Ⅴ因子、第Ⅷ因子等低下,同时,继发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导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第Ⅴ因子、第Ⅷ因子、第ⅩⅢ因子等凝血因子分解而引起凝固障碍,最后加  相似文献   

11.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以免疫学机制为主,并与补体、凝血、纤溶,乃至激肽——血管舒缓素系统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马杉肾炎等各种实验性肾炎中证明了免疫机制与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血清学、组织学、凝血等方面的检查,对于阐明病情及确定治疗方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叙述免疫与凝血纤溶之相互关系的最新认识与笔者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多发的动脉硬化性疾病,是以炎性改变及血管壁细胞增殖为基础,以粥样斑块破溃与血栓形成为契机发病的。经细胞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证实,炎症与血栓形成倾向与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表1)。代谢综合征时还可见血凝功能亢进、纤溶系统功能低下,以致纤溶系统障碍,使血栓难以溶解的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1)血中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DIC 是一种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基础疾病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在某种诱因作用下,凝血系统激活形成多发性微血栓导。致脏器机能障碍。另外,由于形成血栓的过程,使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加之纤溶系统激活,产生大量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作用的纤维蛋白分解产物(FDP),进而并发出血。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约有35%的病例会出现血栓症。其发病机制与血小板凝集功能亢进、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系统功能低下有关。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的使用往往会加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血液凝固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致病机理中的作用已受到瞩目。作者概述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用法,肾组织学所见及其临床价值。抗凝疗法为抑制肾小球内的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沉着,解除其对肾小球的损害,可注射肝素5000~20000U/日,调节剂量使Lee-White凝血时间延长到正常值的2~3倍。或口服华法令1~8mg/日,用凝血酶活动度测定试验进行监测,调整剂量使其为20~30%。目前多并用抗血小板药。因易引起出血,主要适用于预后不良的肾损害。目前常用于治疗急性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溶血性尿  相似文献   

16.
头部外伤与凝血纤溶系统重症头部外伤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PT降低、APTT延长、FDP增加等类似DIC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现象,但其病情经过一直未能解释清楚。以前只推测是因为脑内的大量组织凝血致活酶引起的血凝亢进、FDP增加引起的纤溶亢进。近...  相似文献   

17.
免疫机制引起的肾炎总的可分为两类:一是抗肾小球基膜抗体(antiGBM)引起的肾炎;二是肾外抗原的抗体在血中形成免疫复合物(immunocomplex,IC)沉积于肾小球引起的肾炎。此外最近又提出一种先在组织内沉着的抗原(或抗体)与血中抗体(或抗原)在局部进行反应形成IC,引起的肾病变。这是所谓免疫复合物局部形成机理(in situ IC formation)。本文仅就血中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的机理进行论述。由于抗原抗体的性状不同,补体系统及其所派生的  相似文献   

18.
血栓溶解疗法(纤溶疗法)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梗塞、肾梗塞等的梗塞和四肢动脉闭塞等的治疗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直沿用下来的纤溶酶激活剂的尿激酶(UK)和链激酶,因为对血栓无亲和性,为了使其效果确实而必须直接注入到流向血栓的动脉(负责动脉)中,并且,在全身给药时,必须大量用药,因为使全身的纤溶系统亢进,而有出血等很多副作用。另一方面,在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等处产生的组织性纤溶酶激活剂(TPA)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很强,在血栓部位可发挥强大作用,在不太影响全身纤溶系统的情况下即可溶解血栓,因而引进开发了DNA重组技术,即重组TPA(recombigrant TPA)。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疗法     
一、尿激酶的作用机理尿激酶是日本发明的一种纤溶活性药物。它是由人尿精制而成的,但没有抗原性,不含热源物质,因此欧美正在以此代替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的机理是: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和注入的尿激酶、链激酶等进入血栓后,生成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溶解血栓。当血栓变陈旧时,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含量即随之低下,加上尿激酶不易进入血栓,因此随着血栓形成时间的延长越发难以溶解(经过三天以上的血栓很难溶解),因此越早应用尿激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DIC的诊断     
DIC 是在某种原发疾病时,由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结果使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有关因子消耗,转为低凝状态而引起出血倾向,继而由子微血栓导致各个脏器循环障碍。由于有原发疾病所致的凝血异常和同时出现的凝血因子消耗所致的凝血障碍,其检查结果也不一样,所以DIC 的检查诊断困难很多。另外,即使在低凝状态,由于出现凝血活性物质,有时也易于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