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相关对策。方法对1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安全防范,用药护理,营造良好环境,稳定患者情绪,心理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结果经过28 d的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结论早期识别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症状及早期治疗,精心、细致护理是获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相关对策.方法 对1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安全防范,用药护理,营造良好环境,稳定患者情绪,心理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结果 经过28 d的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结论 早期识别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症状及早期治疗,精心、细致护理是获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病情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观察护理27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其中重症肺炎24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9例、甲流相关性脑病7例.结果 危重患儿以学龄儿童为多,重症肺炎以气促、低氧血症为突出症状,树样管型支气管肺炎表现为严重喘憋,合并甲流相关性脑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神经精神症状,出现深昏迷者病情不可逆转.所有患儿中治愈出院24例,3例合并甲流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死亡.结论 早期识别甲流H1N1危重症的先兆症状,尽早给予呼吸支持、早期干预与治疗甲流相关性脑病,是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魏慧  徐敏 《护理与康复》2010,9(2):112-114
总结7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协助早期诊断;加强意识障碍、头痛、血压改变、视觉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治疗与护理,6例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1例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 总结13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治疗上严密监测和管理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时处理伴发症状,护理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支持治疗后,11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尿毒症患者和l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自动出院。结论 提高对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认识,合理应用护理程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总结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头痛、视力下降、意识障碍、癫痛发作的护理,同时做好基础疾病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以促进康复。12例经治疗及护理,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7.
曾佳蓉  唐梦琳  杨小翠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28-1728,F0003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儿常在1周尤其是头3d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尖叫、抽搐等。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我科2010年8月18日收治了1例扁桃体切除术后心脏骤停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肖华  刘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5):2199-220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诱发儿童急性脑病的临床表现、MRI图像特点以及随访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为MTX急性脑病的9例患儿的临床与MRI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针对患儿的病灶位置、信号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患儿中,全身抽搐3例,其中1例伴有左侧面瘫;言语障碍4例,其中2例伴有右侧偏瘫,1例伴有右侧面瘫,1例伴有左侧面瘫;左侧肢体无力1例;左侧偏瘫1例。多数患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为深部白质弥散受限,以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为主。结论 MTX所诱发急性脑病以中风样综合征为典型临床表现,且深部白质非对称性DWI异常信号为其特征性MRI改变。  相似文献   

9.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9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2 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 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中 ,病因为高血压脑病 8例 ,子痫 3例 ,肺部感染伴高血压病 5例 ,使用免疫抑制剂 7例 ,肺癌术后使用化疗药物 3例 ,鼻咽癌放疗 3例。主要临床表现 :嗜睡与昏睡、视力障碍、癫痫发作、记忆力与注意力下降、共济失调、偏瘫。神经影像学以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 ,多数位于半球后部白质。结论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并非所有患者的主要病变位于后部白质 ,部分患者的主要病变位于侧脑室旁、小脑白质与脑干 ,故可改名为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较为合适 ,经过正确的治疗 ,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改变可恢复到病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例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成人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1例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其头颅MRI提示存在广泛对称性脑白质异常,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的c.130G>A(鸟嘌呤>腺嘌呤)和c.450du-pA(重复突变)为EIF2B3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质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3月53例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白质脑病病因为血管性白质脑病31例,多发性硬化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6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4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各1例,未能明确病因2例。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偏瘫及抑郁等精神异常为主;MR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边及半卵圆中心对称的片状或融合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白质脑病病因复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MRI对诊断脑白质病敏感性高,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探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妊高征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60例疑似妊高征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分析诊断结果,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参照,计算CT对妊高征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HRCT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针对确诊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跟踪随访,定时进行颅脑CT复查,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结果: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参照,CT对妊高征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12%、96.15%、95.00%,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跟踪随访发现,对症治疗1周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的CT图像可见病灶明显吸收,治疗2周后基本完全吸收。结论:CT对妊高征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可以及时准确检出,而且可以随诊复查,了解疗效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后遗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及临床的关系。方法 搜集 3 3例HIE后遗病例 ,按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组分析。结果 ①两组临床症状无差异 ,一般为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视力异常或抽搐 ;②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MRI一般是脑室旁白质软化灶 (PVL) ,足月儿多为PVL伴皮层损伤或仅皮层损伤 ;早产儿PVL程度较足月儿重 ;③两组运动障碍和智力落后均与脑白质减少程度相关 ;智力落后还与胼胝体发育不良程度相关。结论 HIE后遗改变与妊娠时间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老年群体中并非少见。基本病理改变为皮层下区白质脱髓鞘及轴突丧失,临床上多隐渐起病,表现为高血压、进行性智力减退、痴呆、偏瘫、失语、偏盲和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发作。作者对1998年5月至2007年10月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00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由围产期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是新生儿窒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6/1000,其中15%~20%的患儿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中25%~30%常有神经发育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惊厥,认知缺陷等[1]。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常在生后1周尤其前3 d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建院以来本科新生儿室收治数十名轻中度HIE患儿,均康复出院。2014年7月2日本科收治1例轻度窒息患儿,并发HIE,该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对其采取了有效性综合护理措施,促进患儿脑功能恢复,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临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生期脑损伤与儿童癫痫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癫痫性脑病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围生期脑损伤原因、脑电图特点、智力行为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总结儿童癫痫的症状表现及病因。结果 60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抽搐发作,智力倒退42例(70.0%);语言发育障碍34例(56.7%)。婴儿痉挛38例(63.3%);Lennox-Gastaut综合征14例(23.3%)。经干预治疗后,60例患儿婴儿痉挛、Lennox-Gastaut综合征、大田原综合征和婴儿肌阵挛脑病等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围生期脑损伤是导致癫痫性脑病的主要病因,临床应加强对围生期脑损伤的监测与干预,降低癫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意义,总结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康复护理的经验与效果。方法调查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84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临床资料以及随访情况,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病情稳定后采取听觉、视觉、嗅觉刺激等康复护理措施,持续至患儿2岁时;对照组未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6月龄、9月龄、1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以及智能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段MDI及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智能异常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2例ADE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类,观察ADEM患儿的脑MRI表现,包括病灶位置(皮层、皮层下白质、中央白质、脑室旁白质、深部灰质核团以及脑干和小脑)、大小、形态。结果 22例ADEM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6.0±3.2)岁。前驱症状中以发热常见,占77.27%(17/22)。临床表现以脑病及抽搐最多见,各占45.45%(10/22);运动障碍次之,占36.36%(8/22)。影像学上,22例患儿中均可见中央白质病变;13例(13/22,59.09%)可见脑室旁病灶;9例(9/22,40.91%)可见皮层病灶;6例(6/22,27.27%)累及深部灰质核团。18例患儿急性期后1个月复查MRI,8例可见脑萎缩。结论儿童ADEM的MRI表现多样,可表现为中央白质病变,还可出现脑室旁病灶及灰质受累。影像学动态观察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22例肾病综合征并发高血压脑病患儿的护理。[方法]对收治的22例肾病综合征并发高血压脑病患儿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包括加强基础护理、控制感染、水肿的护理、高血压脑病的观察及护理、血液净化治疗及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20例血压稳定,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例放弃治疗,出院失访,1例高血压脑病伴有脑疝,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科学合理护理能提高肾病综合征并发高血压脑病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李艳红 《临床医学》2010,30(4):70-71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脑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2例肺性脑病脑电图的动态变化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病症状期脑电图(EEG)异常率100%(32/32),病情改善、脑病症状消失1周时EEG异常率65.3%(17/26),病情改善、脑病症状消失1个月时EEG异常率43.4%(10/23);症状期EEG异常率与病情改善、脑病症状消失1周时及1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肺性脑病患者的EEG变化可作为肺性脑病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