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基因型PC区,BCP的突变位点.结果:27例HBV DNA反弹的患者9例检出G1896A变异率高于对照组(33.33% vs 5.26%,P<0.05),4例检出C1856T变异(14.81%).治疗组4份治疗前标本未检出G1896A、C1856T和BCP变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G1896A)及BCP(A1762T G1764A)双变异的患者中B基因型的构成比增高,分别为75%和50%,C基因型的构成比下降,分别为25%和50%.其中在BCP(A1762T G1764A)变异患者中B、C基因型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例HBV 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有基因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变异,BCP变异1例,BCP PC变异1例.27例HBV DNA反弹患者BCP变异4例,PC变异2例,BCP PC变异8例.结论:BCP(T1762/A1764)变异、PC区(G1896A)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反弹有关.病毒变异导致的HBV DNA反弹可以是单基因变异引起,也可以是多个基因联合变异引起,拉米夫定治疗后B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A1762T G1764A变异.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7,(11)
目的研究HBV前C区G1896A、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与HBV自然史、血清HBsAg水平间的相关性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分别各选取40例HBV野生株、前C区G1896A或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以及两者联合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前C区G1896A位点、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及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HBsAg定量、HBeAg、HBV DNA定量、肝脏生化指标等。结果(1)HBV前C区G1896A、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患者的年龄、ALT高于野生株感染者(P0.001),Alb低于野生株感染者(P0.001)。(2)HBV自然史免疫耐受期以野生株感染为主(P0.001),免疫清除期、低(非)复制期野生株及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活动期以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株为主(P0.001)。(3)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株的HBsAg水平(lgIu/mL)、HBeAg阳性率较野生株组降低(P0.001),基因C型、HBV DNA水平(≥6 lg拷贝/mL)较野生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BV 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中肝硬化患者多于野生株(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G1896A、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与乙型肝炎自然史、HBsAg水平、HBeAg的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具有适应性和变异性的倾向,在内源性(宿主免疫清除)和外源性(疫苗、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更易产生免疫逃逸的变异株.HBV变异常出现某些特定位点,如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在HBeAg阳性患者极大多数是野生株,而HBeAg阴性患者极大多数是变异株.我们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C区nt1896及BCP变异,其中94患者予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进一步探讨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V BCP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反弹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年以上,达到病毒学应答半年以上,再出现HBV DNA反弹(HBV DNA拷贝数≥1.0×104拷贝/ml)的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 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突变位点.结果 1.治疗组HBVDNA反弹的27例BCP(A1762T G1764A)变异检出率44.44%(12/27)高于对照组26.32%(5/1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例HBV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BCP(A1762T G1764A)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BCP(A1762T G1764A)变异.结论 BCP(T1762/A1764)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反弹有关.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目前,根据HBV核苷酸变异>8%,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2].有研究结果显示,HBV基因型、HBV基因组前C区(PreC)第1896位核苷酸G→A(G1896A)以及其启动子(BCP) 1762位核苷酸A→T和1764位核苷酸G→A的突变(BCP A1762T/G1764A)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抗原表达水平以及疾病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3-4].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居民,目前关于海南岛黎族肝硬化及肝癌患者HBV基因型、PreC G1896A基因突变和BCP A1762T/G1764A基因突变流行病学分布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HBV基因型、PreC G1896A基因突变和BCP A1762T/G1764A基因突变与海南岛黎族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于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HBV DNA104拷贝/ml的慢性HBV感染者8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7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26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HBV前-C区1896位变异和BCP区1762/1764位变异,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HCC组和LC组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率、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HB组,但HCC组和LC组间无显著差异。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变异组。结论 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HCC形成有关,机制是否与HBV变异和TNF-α水平间的因果关系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病情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选取的部分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变异位点的检测。结果 α-干扰素治疗24周以上,HBeAg不发生血清转化,或出现HBeAg(-)/抗-HBe( ),但HBV—DNA定量检测仍持续阳性患者与nt1896、nt1814、nt1762、nt1764位点突变有关;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先下降或转阴,后又再度反弹患者与aa528、aa552变异(即YMDD变异)造成拉米夫定耐药有关;拉米夫定治疗52周以上的部分患者易发生YMDD变异(26.4%);在慢性乙肝患者中nt1896位点变异较普遍(68.5%);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与nt1896、nt1762、nt1764位点突变亦有关。结论 HBV基因变异可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临床上通过对乙肝患者进行HBV常见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对判断疾病预后,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及与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检测HBV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分析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121例(实验组)病毒变异特征及与非家系慢性乙肝患者83例(对照组)病毒变异频率差异;用PCR/SSP对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的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分析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与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双变异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HLA-DQA1*0501和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和家系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及联合变异有关;母亲为第一代的感染家系中,子女的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母亲是否有该位点变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系感染HBV患者中,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双突变及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无家系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系内感染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和1764位变异并非都是由上一代遗传或传播而来,而主要是与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BCP区A1762T/G1764A变异与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12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CSHB)的血清及临床资料,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BCP区基因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BCP区T1762/A1764位点变异。结果:CSHB组患者A1762T、G1764A及A1762T+G1764A的变异频率分别为64.0%(80/125)、60.0%(75/125)、60.0%(75/125),CHB患者3种变异的变异频率分别为30.8%(24/78)、28.2%(22/78)、25.6%(20/78),CSHB组3种变异的变异频率均明显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5例CSHB患者随访48周,死亡组A1762T/G1764A位点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2,P0.001);A1762T/G1764A位点变异组的患者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未变异组(x~2=9.742,P0.01)。结论:HBV BCP区1762/1764位点变异可能会加重HBV感染后肝脏疾病病情,并且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及预后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错配PCR与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相结合,检测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及前C区nt1896G→A终止变异。结果:在35例慢性乙型肝炎中检出BCP区T1762A1764变异8例(23%),其中6例血清HBeAg( ),2例抗HBe( ),而7例前C区A1896变异中HBeAg( )2例,抗HBe( )5例,未见T1762A1764变异和A1896变异同时出现者。结论:提示HBV毒株BCP区T1762A1764变异可能与前C区A1896变异不同,它的出现不足以导致HBeAg(—)型的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株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定量检测CHB肝胆湿热/湿热中阻证患者治疗(清热利湿法)前后的HBV前C基因变异。结果:治疗前的HBV前C区1762、1764、1896位点变异率明显高于1899位点变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各位点变异率下降,其中治疗组1764、1896位点变异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不同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1896>1764>1762>189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762、1764、1896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下降,其中1896位点信号强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清热利湿法在改善CHB肝胆湿热/湿热中阻证患者临床证候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前C区突变株的复制。  相似文献   

12.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前C区及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及非重型肝炎(包括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A1899及BCP区T1762/A1764联合突变的发生率,比较慢重肝好转或治愈患者及恶化或死亡患者前C区及BCP区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慢重肝前C区A1896、A1899,BCP区T1762/A1764联合突变率及两区多位点突变率与慢乙肝或肝硬化患者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慢重肝好转或治愈患者A1896、A1899及多位点变异率与恶化或死亡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为慢重肝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治疗达到完全应答(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AgCs)之间HBV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7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以及PC/BCP基因区变异检测,包括经NA治疗1年以上、达到CR的117例CHB患者(治疗组)和58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的IAgCs(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中1例A型、44例B型、16例C型,对照组中33例B型、10例C型、2例D型、1例基因型不明,两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CP区A1762T/G1764A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vs 41.4%,P〈0.01),PC区G1896A检出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4.0%vs 72.4%,P〈0.01)。结论NA治疗达到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PC/BCP变异检出率低于IAgCs。  相似文献   

14.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患者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前C区和BCP(基础核心启动子)区基因位点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进行检测.结果: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未发现A、E、F基因型.HBV DNA高复制水平明显与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有关.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明显优于C、D型,而混合基因型对α-干扰素的应答最不敏感.仅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产生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及无应答时HBeAg的转阴与HBV前C区nt 1 896位点变异、以及BCP区nt 1 762、nt 1 764双位点变异有关.C基因型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B型.结论: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HBV基因变异以及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可在转录水平影响HBeAg前体的表达,本文探讨BCP区变异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105份血清标本进行分析,采用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检测HBV毒株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这一联合点突变。结果: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检出8例(23%)BCP变异,其中4例干扰素治疗有应答(50%),随访有2例复发(50%),长期应答率为25%,而20例野毒株中有12例有应答(60%),2例复发(17%),长期应答率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BCP变异可能是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前C(Pre 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基因突变与其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和HBe Ag定性检测,HBV Pre C区/BCP区突变率比较,分析Pre C区l896、BCP区1762/1764变异在HBV携带者(As C)、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LC)患者中的分布。结果:血清生化指标在慢性HBV感染者病程发展中呈现相关性。与As C组比较:CHB组、CHB-LC组患者血清ALT、AST、AFP、TBA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TP、Alb、A/G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呈负相关。HBe Ag(+)、HBe Ag(-)的标本中,BCP的突变率高于前C区突变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BCP区1762/1764双突变的突变率高于Pre C1896突变率。As C、CHB、CHB-LC 3组患者Pre C A1896、BCP区1762/1764变异率依次升高,与As C组比较,CH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HB-L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观察,HBe Ag(+)/HBe Ag(-)患者及其病程不同发展阶段,Pre C/BCP出现相关联的突变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HBe Ag(-)的慢性HBV感染者BCP区的突变率高于Pre C区的突变率,需要慎防HBV复制的危害性。HBV Pre C区/BCP区突变率可以预测到慢性HBV感染者病情的发展程度,对临床此类患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HBV前C/BCP区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HBV核心抗原表位肽core18-27,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CFC)分析法检测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特异性CTL,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54例CHB患者中G1896A突变毒株21例,占38.9%;1762/1764位核苷酸联合突变26例,占48.1%;3位点同时突变毒株13例,占24.1%.3种变异株体外HBV核心抗原表位肽core18-27刺激后,特异性CTL水平[(0.41±0.09)%、(0.36±0.08)%、(0.48±0.08)%]显著高于野毒株[(0.11±0.06)%,P<0.05].结论 G1896A变异及1762/1764位核苷酸联合突变能显著增强特异性CTL水平,在CHB患者病情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前C区、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HBV血清学指标、HBV各位点变异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参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对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继而分析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之间及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纳入235例CHB患者中,湿热内结证101例,肝郁脾虚证88例,瘀血阻络证17例,肝肾阴虚证19例,脾肾阳虚证10例。性别、年龄、病程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χ2=17.389、H=173.280、H=86.520,P值均<0.01)。CHB患者年龄在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150,P<0.001)。HBV前C、C、BCP区变异的CHB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58.117,P<0.001),主要证型为湿热内结证和肝郁脾虚证,两证型所占比例为80.43%。湿热内结证易出现A1762T、G1764A位点变异,肝郁脾虚证易出现G1896A、A1762T、G1764A位点变异,瘀血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证均易出现G1764A位点变异,脾肾阳虚证易出现I97L位点变异。结论CHB患者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湿热内结证及肝郁脾虚证最常见,脾肾阳虚证易发生I97L位点变异。  相似文献   

19.
肖蕾  关玉娟  李粤平  杨湛 《肝脏》2008,13(3):202-204
目的调查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P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BCP,T1762/A1764)对YMDD变异毒株复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97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型、PC及BCP变异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所有患者血清HBVDNA进行定量。结果197例YMDD变异株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51.8%,C基因型占48.2%;有61例(31.0%)发生PC变异,69例(35.0%)发生BCP变异;PC变异在B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X^2=8.433,P=0.004),而BCP变异在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X^2=16.83,P〈O.001);发生PC或BCP变异的HBV感染者,其血清中HBVDNA水平与野生株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前C基因区的PC或BCP变异与基因型具有相关性,但这两种变异对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血清病毒水平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NA芯片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检测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前C区1896/1814位点、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1762/1764位点及P区528/552位点突变情况,并与血清转氨酶、血清HBV DNA复制程度、血清e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的12例HBsAg( )、HBeAg( )、HBeAb(-)的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病毒变异,其他患者中未检测到P区基因变异;3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48-96周后的HBV DNA阳性患者中,有19例患者检测到YMDD变异,并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HBV DNA复制再度活跃。结论:前C区、BCP区突变较多的出现在HBeAb( )的患者中并与HBeAg的阴性表型相关,BCP区突变与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密切相关,而P区528/552位点突变更多的出现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患者中,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且加重肝损害;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多位点变异对临床判断病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