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36例(30例为单耳,6例为双耳),42耳,男20例(24耳),女16例(18耳),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8天~2年,所有病人多有耳内发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选择的病人均经鼓膜穿刺抽液证实为中耳积液。治疗方法:75%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及耳廓,用1%的卡因相片置鼓股表面麻醉3~5分钟,取出棉片后,病人取坐位,固定好头部,病人持一块消毒敷料覆于耳下,以防药液流入预部,以sml注射器连接5号针头,针头斜面磨成60度,于鼓膜紧张部后下方刺入鼓膜,刺入时用力不要过大,有落空感即可,抽出鼓室积液…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导致听力减退的病因之一。中耳积液可分为浆液性和渗出液。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症状。本文观察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地塞米松在双孔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提高中耳积液治愈率。方法在鼓膜前后下方各穿一孔后,再注入0.1ml地塞米松,再口服抗生素,5天后再用同样方法治疗一次。结果治疗43例,痊愈2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结论双孔鼓膜穿刺能有效解除中耳腔负压,抽吸干净中耳积液,而同时注射少许地塞米松可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水肿。  相似文献   

4.
5.
超声雾化法加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雾化加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并与臌膜穿刺加口服抗生素及激素组34例比较。结果表明,超声雾化加鼓膜穿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多被认为系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临床多采用鼓膜穿刺,鼓室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冲洗或置管治疗。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对门诊189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后进行药物冲洗和置管治疗造成鼓膜穿孔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鼓膜穿刺鼓室冲洗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87耳)SOM患者,鼓膜表面麻醉下行鼓膜穿刺鼓室冲洗术,同时辅以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治愈42例(79耳)患者,好转4例(8耳),有效率为100%.在治疗中仅有9例(19.6%)患者在冲洗时出现轻度眩晕,操作完成后休息几分钟,症状消失,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鼓膜穿刺鼓室冲洗术治疗SOM,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鼓膜穿刺注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主要症状改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穿刺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998-2005年对30例因咽鼓室炎性阻塞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鼓室内注药,获得较满意效果,说明该方法在治疗因咽鼓室炎性阻塞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玲  张日 《河北医学》2014,(5):828-830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灌洗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个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外耳道,将零度耳内镜置入外耳道,充分暴露鼓膜,取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为穿刺点将针刺入鼓室,从中耳腔内抽吸出分泌物后,注入地塞米松5mg,然后进行负压吸引至干净,术后1-4周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如果鼓室内仍有积液可注入药物冲洗,观察组实施对照组相同的鼓室穿刺术注入地塞米松针5mg的同时注入氨溴索30mg混合液冲洗,其他操作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结果: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15.67&#177;6.45)月;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为15例、16例、9例,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鼓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更好地控制分泌性中耳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叶方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2):148-149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78例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穿刺抽液、再将0.2~0.3 ml过氧化氢液缓慢冲洗鼓室,术后用氯霉素加地塞米松溶液滴耳,口服沐舒坦。结果:83耳中72耳一个疗程治愈,总有效率为96.4%。结论:过氧化氢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显著疗效,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无创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沐舒坦与氯地液(0.25%氯霉素液加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240例口服沐舒坦30mg,3次/d,0.25%氯霉素溶液8ml加地塞米松5mg滴耳剂滴入外耳道,4次/d,7d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听力检查结果。结果:240耳(男121耳,女119耳),治愈228耳,治愈率为95%。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痊愈220耳,痊愈率91.6%。结论:口服沐舒坦加氯地液滴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地塞米松鼓室滴注对鼓室置管术后中耳通气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2月,收集33例(56耳)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研究组21例( 36耳),对照组12例(20耳),分别采用地塞米松鼓室滴注 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对比置管术后1月、3月鼓室容积和咽鼓管通畅程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结果:术后1月、3月鼓室容积,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月、3月咽鼓管通畅程度比较,Z值分别为-1.379、-0.97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地塞米松鼓室滴注对置管术后中耳通气状态的恢复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伍红良  谢玉蓉 《华夏医学》2014,27(2):151-153
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功能失调、感染、变态反应、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它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经过研究已建立了一些假说,主要为中耳负压学说,对该病的治疗为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鼻部应用减充血剂、抗生素、激素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OM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6例(45耳)成人OME患者中耳积液、外周血浆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浆中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IL-10在中耳积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同组患者外周血浆中含量(P<0.01),而后者与正常人血浆中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OME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浆中IL-10含量显著高于急性OME组(P<0.01,P<0.05);慢性OME患者中耳积液中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P<0.01),而后者与正常人血浆中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2次及以上鼓膜穿刺/置管OME患者中耳积液中IL-10含量高于首次鼓膜穿刺/置管OME患者(P<0.05),同组患者血浆中IL-10的含量在以上2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性中耳积液中IL-10的含量高于浆液性中耳积液(P<0.05)。结论 IL-10作为重要的免疫介质可能与成人OME的慢性持续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黄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1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以就诊先后排序,按简单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段的有效率、听力改善幅度、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第5天治疗有效率为6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听力改善幅度及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5±1.54)dB和89.1%,均优于对照组的(4.33±1.23)dB和5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1%与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显效快,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药物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3例76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36耳,予以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照组33例40耳,单纯口服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疗程结束1个月后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及相关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9耳,占52.8%(19/36),好转13耳,占36.1%(13/36),无效4耳,占11.1%(4/36),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愈12耳,占30.0%(12/40),好转13耳,占32.5%(13/40),无效15耳,占37.5%(15/40),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孔式鼓膜穿刺加中耳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S0M)疗效水平的方法。方法:221例(307耳)SOM均行双孔式鼓膜穿刺及中耳负压吸引。对病因给予相应的有效治疗。结果:307耳术后随访1年,219耳痊愈(占71.3%),76耳好转(占24.8%)。结论:认为对SOM及时行双孔式鼓膜穿刺加中耳负压吸引等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