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对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21例不均匀轻度强化,其中4例出现大片无强化低密度区,部分边缘强化,2例病灶延迟强化,17例肝内胆管扩张。结论CT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及DSA征象,提高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常规CT平扫及双期强化扫描,其中6例同时行延迟扫描,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主要表现:平扫均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动脉期:所有病灶边缘呈不规则环状轻、中度强化;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呈网格状;延迟期:病灶不均匀向心性增强,略高于正常肝实质。DSA表现: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僵直,肿瘤染色呈云片状、羽毛状,导管越是超选,肿瘤染色越明显。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肝内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 例IHPCC 病人,均行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内或病灶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强化17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38-1240
目的探讨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做了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4例为囊性,7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4例囊性病变中有1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行强化,门静脉期13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7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 m in后病灶轻度强化,3~8 m 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CT增强扫描囊性病灶边缘连续或不连续的薄环形强化且门静脉期无变化,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大小约2.5~8.0cm,平均为5.0cm.19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8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变形萎缩9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可见边缘不规则断续的轻度晕圈状强化,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线样及条网状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进一步强化,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7.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2 6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做了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其中 8例另做了延迟扫描。结果 :CT主要表现有 :( 1)平扫 :单发性体积较大的肿块 ,边界不清 ,瘤内及瘤周可见扩张的胆管。 ( 2 )动脉期 :早期边缘不规则环状明显增强。 ( 3 )门脉期 :病灶进一步呈网格状增强 ,常略低于正常肝实质增强。 ( 4 )延迟期 :病灶不均匀向心性增强 ,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有特征性 ,在与肝内其他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与CT扫描资料。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病理学基础有助于理解CT征象。  相似文献   

9.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2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1例行MRI检查;9例行DSA检查。结果B超显示病灶15例为低回声,10例为略强或强回声,均匀或不均匀;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选择性动脉造影呈乏血管肿瘤改变,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动脉期肿瘤血管纤细、呈绒球状改变,实质期肿瘤染色明显,轮廓不清;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增强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提高该病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加做CT延时扫描。结果15例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8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例,合并钙化2例;增强扫描呈线样强化7例,呈网格样强化6例,结节样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1例;病理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结论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而增强扫描呈线样及网格样强化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30个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变区或其周围见胆管扩张,其中1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11例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9例。门静脉期11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患者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例肝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肿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CT平扫图像上发现31处边界模糊的低密度病灶,包括15处肝内胆管细胞癌和16处肝脓肿。病灶位于肝右叶者12处,位于肝左叶者19处,其中10例患者肝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位于同一肝段或肝叶,5例患者肝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位于不同肝段或肝叶。15处肝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型5处,表现为肝实质内轻~中度环形强化结节,常不伴有周围胆管扩张;管周浸润型4例,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块,伴有周围胆管扩张;肿块并管周浸润型6例,表现为肝实质内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节,常伴周围胆管扩张。16处肝脓肿病灶动态强化CT图像上,表现为中央完全强化者3处;中央不完全强化者6处,其中表现为伴中央小范围不强化者2处,表现为花簇状、多间隔强化者4处;表现为中央不强化者7例,称为肝脓肿的典型表现,即周围环形强化而中央不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有着不同的强化特征,因此动态增强CT对同时患有肝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的患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影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的CT、MR及DSA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6例经证实的FNH ,均行CT、MR及DSA检查。结果 :6例病灶CT平扫低密度者 4例 ,均匀或不均匀 ,2例为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 ,除中心瘢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 ,3例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病灶为等密度 ,2例为略高密度。 3例伴有中心瘢痕 ,1例无强化 ,2例延迟强化。 2例行DSA检查 ,病灶内分布较均匀的新生血管团。MR检查 4例 ,T1 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T2 WI呈略高信号。 1例行Gd DTPA增强延迟期呈略高信号 ,中心瘢痕无明显强化。结论 :CT、MR及DSA检查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 ,动态增强是诊断FNH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IHPCC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多数边界不清,伴病灶周边胆管扩张15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肝叶萎缩13例,病灶局部肝轮廓凹陷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环形、结节状强化19例,内部呈斑片状强化7例,线样强化5例、网格状强化4例,静脉期及延迟10~15min后扫描病灶有进一步强化、充填,呈现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发现肝门周围和后腹膜区淋巴结肿大8例,无弥漫性肝硬化表现及门静脉癌栓形成征象。结论:IHPCC与其它肝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有着不同的病理和CT表现特征,螺旋CT动态多期增强扫描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