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方丹参滴注液中丹参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力  蒋晓萌  洪小军 《中草药》2002,33(7):617-618
复方丹参滴注液是由降香与丹参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治疗.本实验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吸光度值和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丹参水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豚鼠过敏试验研究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的致敏性,为改进该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豚鼠腹腔注射各组受试药物以致敏,致敏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状态。在末次致敏后的第11天用致敏量的2倍量进行激发,观察激发前15 min及激发后40 min豚鼠反应,评价动物反应症状。激发后40 min采血制备血清,ELISA检测血清IgE,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结果综合评价药物致敏性。结果:各组豚鼠致敏期间无异常反应,激发后综合判定致敏性,丹参滴注液、丹参精制液为可疑,辅料组为阴性。结论:丹参滴注液在除去大分子成分后,其余成分仍可能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的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进行主要色谱峰归属。方法色谱柱:Agilent kromasil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1 nm;分析时间:60 min;流速:1 ml/min。采用大孔树脂色谱及ODS反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丹参滴注液中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以原儿茶醛为参照峰,丹参滴注液HPLC指纹图谱有10个共有峰,并采用大孔树脂色谱及ODS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9种化学成分,对其进行了归属。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为丹参滴注液的指纹图谱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中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Beagle犬禁食12 h后,静脉滴注丹参滴注液10 mL.kg-1,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结果:丹参素钠在0.225~18.000mg.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113 mg.L-1,Beagle犬静脉滴注丹参滴注液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30 min,Cmax为(9.574 2±2.371 5)mg.L-1,t1/2为(19.23±2.97)min,CL为(0.012 7±0.003 0)L.min-1.kg-1,AUC0-tn为(474.954±95.483)mg.min.L-1,AUC0-∞为(482.494±95.353)mg.min.L-1。结论:所建立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简便、稳定、可靠,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呈单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与头孢西丁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模拟临床用药浓度条件下,考察丹参滴注液与头孢西丁钠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4 h内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头孢西丁的含量。结果:4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无明显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溶性微粒数增多,三者的含量均逐渐降低。结论:丹参滴注液与头孢西丁钠配伍后4 h内不稳定,不建议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滴注液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并接受治疗并住院分娩孕妇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正常孕妇40例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增长幅度,脐血流指标(S/D、PI、RI)变化情况,并比较出生时Apgar评分及体重情况。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宫高、腹围、BPD及FL治疗前后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脐血流治疗(S/D、PI、RI)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结论:丹参滴注液能够有效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对羊水过少治疗效果。方法:将孕周在28—34周晚期妊娠的60例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孕妇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复方丹参滴注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所有孕妇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分别以多普勒超声检测羊水指数(AFI)、脐动脉血流动力及S/D值变化以及对早产、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体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AFI均明显提高(P〈0.01),而观察组S/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6%,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提高AFI值,降低S/D值,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增加新生儿体重方面,复方丹参滴注液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羊水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精制苦参水煎液的工艺,并与醇沉法作对比.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的含量,通过选择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作为清洗剂清洗膜.结果 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处理的苦参水煎液的除杂率及有效成分得率均优于醇沉法,且微滤-超滤法常温下操作,周期短,膜的清洗方便.结论 微滤与超滤法联用技术可替代传统的醇沉法精制苦参水煎液.  相似文献   

9.
中药制剂产品成分复杂、制剂工艺过程环节众多,实行符合中药制剂产品特征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制剂产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切实保证。丹参滴注液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制剂,但其质量控制局限于成品的单一指标,无法保证丹参滴注液的内在质量。本课题组曾基于“组分结构理论”提出“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的技术体系,从与功效相关物质基础、安全性相关物质基础、滴注液剂型特征以及制剂工艺过程动态多环节、多层次地对丹参滴注液的质量进行控制。该文为中药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对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饮水和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滴注液静脉滴注。观察患者羊水指数(AFI)、最大羊水池深度(AFD)、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S/D)、妊娠结局、不良反应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FI和AF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D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滴注液能显著增加羊水量,降低脐血流阻力,改善妊娠结局,并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用晶、胶体扩容对异丙酚血压下降的预防作用,将21例全麻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晶体组、胶体组和对照组(各7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在10 ̄20min内输入平衡液(晶体组)或代血浆(胶体组)12ml/kg,观察诱导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三组病人在静脉注射异丙酚后血压均下降,但以对照组下降尤为明显,组间比较,晶、胶扩容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扩容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  相似文献   

12.
丹参1次醇沉中3个重要工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剂生产中1次醇沉中浓缩液水含量、加入乙醇的浓度和乙醇加入量等3个重要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醇沉上清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心组合设计进行试验,建立了浓缩液水含量、加入乙醇的体积分数和醇料比等工艺条件和醇沉中总固体去除率、丹参素保留率和丹参素纯度等3个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模型分析各个工艺参数对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预测结果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在3%以下。浓缩液水含量下降和加入乙醇的体积分数提高都有利于沉淀固体和提高丹参素纯度,但会造成丹参素损失更多。醇料比的增加有利于产生沉淀,但是对于丹参素保留率和纯度都会有先增加后下降的效果。结论:为了取得更好的醇沉效果,生产中应该根据浓缩液含水量和待用乙醇的体积分数适当调整加醇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对照组单用腹水超滤回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口服液的抗心肌缺血活性作用。 方法: 取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50 mg ·kg-1),复方丹参滴丸组(135 mg ·kg-1),丹参片组(300 mg ·kg-1),丹参口服液高、低剂量组(5,2.5 g ·kg-1),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7 d,末次给药1 h后,其中正常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 ·kg-1,其余各组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苷(5 mL ·kg-1)造成血瘀大鼠模型;另取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单硝酸异山梨酯(4 mg ·kg-1),复方丹参滴丸组(135 mg ·kg-1),丹参片组(300 mg ·kg-1),丹参口服液高、低剂量组(生药5,2.5 g ·kg-1),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末次给药1 h后正常组舌下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舌下静脉快速推注垂体后叶素0.5 U ·kg-1(1 U ·mL-1)造成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采用血液黏度计测定血瘀模型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记录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ECG)观察T波变化,并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离子(Ca2+)和MDA。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心肌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T波明显升高(P<0.05,P<0.01),心律明显升高,大鼠血浆MDA及CK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MDA及Ca2+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P<0.01),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的T波和心率(P<0.01),明显降低血浆MDA及CK水平(P<0.05,P<0.01);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组织MDA及Ca2+含量(P<0.05,P<0.01),显著升高SOD水平(P<0.05)。 结论: 丹参口服液对血瘀模型大鼠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具有活血化瘀及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探讨丹参对微炎症的影响。方法: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3月后微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结果:(1)透析患者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2)治疗组患者3月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丹拳可有效地短期改善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但对改善腹膜溶质转运功能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3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对复方丹参片丹参成分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给予小剂量(4粒,每天三次)和大剂量(8粒,每天三次)复方丹参滴丸,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收集4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安慰剂(4粒,每天三次)作为对照组。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第1个月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间不明显差别;治疗第6个月后,复方丹参滴丸组血浆C-反应蛋白进一步下降,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够下调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丹参片对华法令抗凝作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青  蒋锦琪 《中成药》2008,30(1):19-21
目的:初步探索在房颤病人中,丹参对华法令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单独服用华法令患者与同时服用华法令+丹参片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监测,比较PT和INR的变化。结果:华法令达到稳定期的患者加用丹参片后阿延长(P〈0.01)、INR增加(P〈0.01),在加用丹参片两周后患者的VF、INR又达到新的稳定期。结论:丹参片与华法令合用可延长PT、增加INR。可通过调整华法令剂量使华法令与丹参合用有较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考核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考核市售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并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做注射剂相关物质的检查。结果 通过试验考核3个厂家的8个样品,结果样品间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其中,测定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5;加样回收收率分别为99.69%,RSD=0.89%;98.54%,RSD=2.06%。注射剂相关物质检查显示鞣酸和蛋白质未达标率较高。结论 复方制剂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势必将影响临床疗效,中药注射剂相关物质可能是导致临床使用中出现药物不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应该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