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千里光碱普通凝胶剂和脂质体凝胶剂透皮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比较研究千里光碱普通凝胶剂(GG)和脂质体凝胶剂(LG)的离体和在体的透皮及皮肤滞留特性,为研制千里光碱LG提供依据。方法:离体改进的Franz扩散池法。结果:LG和GG经离体完整皮肤和去角质层皮肤药物渗透系数没有显著差别;而经完整皮肤时药物在皮肤的滞留量LG为GG的3.2倍。但皮肤去角质层后,LG为GG的0.198倍。结论:脂质体促进千里光碱在皮肤角质层内滞留,而不显著改变其皮肤透过量,脂质体凝胶剂是千里光碱外用高效低毒治疗皮肤癌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2.
闫丹  江敏瑜  王云红  张琳  张传辉  杨荣平 《中草药》2018,49(9):2041-2048
目的优化积雪草总苷(CTG)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规律。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以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CTG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及体外透皮性能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卵磷脂-胆固醇的质量比4∶1,卵磷脂-CTG的质量比23.22∶1,有机相-水相的体积比7∶1。所得脂质体形态呈球型,表面圆整、无粘连;平均粒径201.7 nm;Zeta电位-15.7 m V;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的平均包封率为75.85%、84.94%;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2.10%、45.97%;脂质体中羟基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的透皮速率拟合方程分别为Q=67.93 t1/2-50.34,R2=0.988,Q=139.74 t1/2-241.2,R2=0.987;皮肤滞留量分别为76.0、48.7μg/cm2,相对原料药溶液提高到1.56和1.18倍。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所得CTG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小、皮肤滞留量大、缓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严航  杨晶  唐婷 《中成药》2014,(3):623-625
目的制备葛根黄酮脂质体,研究其在皮肤的透皮吸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黄酮脂质体,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研究葛根黄酮脂质体的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卵磷脂-胆固醇(10∶1),葛根黄酮-磷脂(1∶12),磷脂在脂质体中的质量分数为1.5%。体外透皮实验12 h时脂质体的葛根黄酮体外累积渗透量为1.309 mg,皮肤滞留量为0.112 5 mg,葛根黄酮溶液的体外累积渗透量为1.476 mg,皮肤滞留量为0.086 mg。结论脂质体作为葛根黄酮的皮肤给药载体,能增加葛根黄酮的皮肤滞留量,延长作用时间,起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柏凝胶剂中主要成分大黄素的透皮吸收特性,并考察了处方中其他成分对大黄素吸收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以离体鼠皮为屏障、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接受介质,研究了大黄提取物凝胶及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透皮吸收性能.结果 在大黄提取物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12 h累积透皮释药为10.03,37.06 μg·cm~(-1).结论 大黄提取物凝胶中大黄素具有一定的透皮吸收,但不太理想,而双柏凝胶剂由于其他组分的加入,促进了大黄素的吸收,从一个方面佐证了该处方制成凝胶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黄藤素脂质体,考察其体外透皮行为。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藤素脂质体,测定其粒径、 Zeta 电位、包封率、体外释放度,考察包封率测定方法,使用改良Franz 扩散池考察体外透皮特性,以及皮肤 滞留情况。结果鱼精蛋白法测得包封率为59.22%,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得包封率为45.53%。大豆磷脂 1.0 g、胆固醇0.15 g、黄藤素0.02 g 以薄膜分散法制得黄藤素脂质体为球状或类球状粒子,平均粒径 215.2 nm,Zeta 电位-20.5 m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黄藤素脂质体释药与黄藤素溶液剂相比,呈缓释行为,符 合Weibull 模型(r=0.993 0);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显示,黄藤素脂质体、黄藤素溶液剂中黄藤素8 h 累积释放量 分别为(53.42±5.96)、(12.72±3.28) μg·cm-2,平均皮肤蓄积率分别为0.93%、0.45%。结论与黄藤素溶液剂 相比,黄藤素脂质体可以显著提高黄藤素透皮吸收速率,增加皮肤蓄积量,在皮肤外用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三七叶总皂苷脂质体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离体累积透皮吸收率。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选择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脂类与药物的质量比、药物质量浓度对三七叶总皂苷脂质体处方工艺的影响。运用高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凝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卡波姆940用量。通过体外透皮试验考察三七叶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3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利用HPLC测定透过及滞留在皮肤内的人参皂苷Rb3含量,色谱条件为ZORBOX SB-C18色 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2% 磷酸(B)梯度洗脱(0~19 min,30% A;19~21 min,35% A;21~26 min,50% A),检测波长203 nm。 结果: 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卵磷脂-胆固醇(4:1), 人参皂苷Rb3质量浓度90 g·L-1,脂药比(6:1),当卡波姆940质量分数为0.5% 时,药物的皮肤累积透过量最大。 结论: 脂质体凝胶能提高药物中有效成分在皮肤的透过量,为三七叶总皂苷新剂型和新给药途径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与传递体凝胶,同时比较两者体外释透皮性能.方法:以卡波姆981为辅料制备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与传递体凝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的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果: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与传递体凝胶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分别为(38.00±2.51),(43.27±2.39) μg·cm-2,体外释药特性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结论:在无压力条件下,黄芩苷传递体凝胶与普通脂质体凝胶具有相似的体外透皮性能.  相似文献   

8.
透皮促进剂对青藤碱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菁藤碱的皮肤渗透性及5组促进剂对其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添加水溶性氮酮+PG、Azone PG、DMSO+PG、OA+PG为促进剂时释药速率显著提高。其中以水溶性氮酮+PG作用最强。结论:凝胶中含水溶性氮酮为2%,丙二醇为5%时能获得较好的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丁香罗勒油透皮凝胶,观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为辅料,制备丁香罗勒油透皮剂。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鼠背皮肤为屏障进行经皮渗透实验,气相色谱法检测丁香罗勒油(以丁香酚为指标)的经皮渗透量。结果 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两种高分子骨架材料在凝胶基质中的浓度对丁香罗勒油透皮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以25%含量(聚乙烯醇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总量)为最佳。结论 丁香罗勒油透皮凝胶可用作为丁香罗勒油的良好载体有望极大地提高其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高乌甲素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的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透皮时滞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氮酮(Azone)、丙二醇(PG)、油酸(OA)、月桂醇(LA)4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任意2种合用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以Azone+PG,LA+PG,OA+PG为复合促进剂时释药速率显著提高,其中以OA+PG促渗作用最强。结论:通过考察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的影响,为研究其透皮给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碱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璇  张振海  陈彦  丁安伟  杜萌  贾晓斌 《中草药》2011,42(10):1963-1968
目的制备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秋水仙碱、聚山梨醇酯、异丙醇、油酸和蒸馏水为主要成分,制备秋水仙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秋水仙碱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HPLC法测定秋水仙碱。结果制得的秋水仙碱微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平均粒径60.2 nm,外观圆整均匀,渗透效果依次为水溶液<微乳<促渗剂氮酮,其中氮酮7 h即达到释药平台期,微乳在12 h才接近平台期。结论制备的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且较透皮促渗剂氮酮来说能够缓释药物,为秋水仙碱的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GT-NS-gel),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剂(GT-NS),然后进一步制成凝胶剂。以24 h体外累积释放率和24 h后皮肤中的滞留量为指标,通过效应面法优化GT-NS-gel的处方;比较优化后的GT-NS-gel和灵芝三萜凝胶剂(GT-gel)的体外经皮渗透量及滞留量。结果 以最优处方:5 mg/g卡波姆940、30 mg/g GT、47.2 mg/g卵磷脂制得的GT-NS-gel在24 h时的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6.28±2.16)%,24 h皮肤滞留量为(472.89±8.74)μg/cm2,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GT-NS-gel 24 h药物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分别为(50.73±4.97)和(475.89±10.74)μg/cm2,明显高于GT-gel的(14.79±3.45)和(101.32±7.02)μg/cm2(P<0.05)。结论 将灵芝三萜制成纳米混悬凝胶剂,能够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丹皮酚微乳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丹皮酚微乳和微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IPM为油相,卵磷脂/APG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采用磁力搅拌法滴加水到油相中,制备丹皮酚微乳。采用HPLC测定丹皮酚微乳中丹皮酚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测定微乳的形态和粒径。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丹皮酚微乳凝胶。采用Franz扩散池对微乳、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制备的丹皮酚微乳为O/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 32 nm,含量稳定。丹皮酚饱和水溶液、微乳、微乳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47.846,103.760,70.401 μg·cm-2·h-1,12 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657.179,1 266.484,881.217 μg·cm-2。结论:丹皮酚微乳、微乳凝胶的12 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丹皮酚饱和水溶液,可为丹皮酚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14.
为增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该文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异补骨脂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IPRN-NLC),以包封率、载药量及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处方。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考察IPRN-NLC的体外透皮。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固液脂质比为7∶3,药脂比1∶30,表面活性剂1%,制备的IPRN-NLC平均包封率为(90.25±0.73)%,平均载药量为(1.56±0.27)%,平均粒径为(305±1.57)nm;体外透皮实验显示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且皮肤滞留量是IPRN(水)溶液的3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IPRN-NLC提高了IPRN的皮肤透过量及滞留量,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优选苦参碱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94),检测波长210 nm。利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苦参碱凝胶剂体外释放率,以1,5,10 h累计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卡波姆-940用量、苦参碱用量、氮酮用量及凝胶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卡波姆-940、苦参碱和氮酮用量分别为1.0,2.0,0.5 g,pH调节至6.8;苦参碱凝胶剂在1,5,10 h内的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0.17±0.35)%,(74.90±0.70)%,(94.53±0.74)%。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苦参碱凝胶剂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6.
替诺昔康凝胶剂的制备及其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莉  李娟  王业  王聪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3):1807-1810
 目的 制备了替诺昔康(TxM)凝胶剂,研究其经皮吸收过程。方法 测定药物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双室渗透扩 散装置,进行小鼠离体皮肤体外渗透实验。结果月桂氮 酮对替诺昔康的渗透有明显促透作用,其渗透系数和增渗倍数比 其他促透剂大,分别为(28.12±4.39)×10-6cm·s-1和(58.71±9.17),基质中凝胶骨架种类和比例是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重要 因素。结论凝胶剂的最佳处方含2%TXM,5%月桂氮 酮和卡波普-HPME为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剂,并评价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热熔乳化-均质法制备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以脂药比(X1)、固体脂质浓度(X2)、表面活性剂浓度(X3)作为自变量,以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通过透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8.
付丽娜  赵宁  李伟泽  韩文霞  李健  杨婷  杨黎彬 《中草药》2021,52(18):5552-5559
目的制备苦参碱固体脂质纳米粒(matrin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MA-SLN),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与体外透皮给药行为。方法采用微乳-低温固化法制备MA-SLN,以粒径、ζ电位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和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MA-SLN的形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扫描(XRD)分析苦参碱在MA-SLN中的包埋状态;体外透皮实验考察药物的透皮及释放行为。结果最佳处方工艺制得的MA-SLN包封率可达(56.12±0.82)%,激光粒度仪(DLS)检测MA-SLN的平均粒径为(196.31±6.26)nm,电位为(-37.18±2.36)mV。SEM和TEM显示MA-SLN呈规整的均匀球状或类球状结构;DSC和XRD检测可确定苦参碱可完全包裹在SLN内,苦参碱与SLN骨架材料相容性良好;体外透皮实验显示,9 h时累积透过量(ΔM)达到500μg/cm~2,且可持续释放至24 h,表明MA-SLN能够显著提高苦参碱的透皮吸收效率并具有较好的缓释行为。结论采用微乳-低温固化法制备MA-SLN,其工艺简单、周期短、可控性高,易于产业化推广;且制成的MA-SLN性能优良、透皮吸收率高与缓释行为显著,可为透皮给药制剂提供一种较好的给药模型,为苦参碱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