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准确测定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为玻璃化转变理论在中药固体制剂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DSC测定中药浸膏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确认中药浸膏粉存在玻璃化转变现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热历史、载气流速、升温速率、试样量等参数对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采用Dixion法考察测试方法的精密度。结果:DSC检测条件为载气氮气,载气流速40mL·min-1,升温速率10℃·min-1,试样量6mg。离群值分析表明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满足试验方法的要求。当归、黄芪、板蓝根、山楂、枸杞子、菊花、大黄、参灵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68.9,77.0,75.8,35.8,3.4,56.0,56.3,80.0℃。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良好,适用于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香青兰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ig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药10周后观察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内SOD,MDA水平的影响;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石油醚提取物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LDL-C,ALT,AST,MDA(P<0.01或P<0.05),显著升高血清HDL-C,SOD(P<0.01),显著升高肝匀浆SOD(P<0.05),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香青兰乙酸乙酯提物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LT,AST,MDA(P<0.01),显著升高血清SOD(P<0.05),显著升高肝匀浆SOD(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结论:香青兰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节血脂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11种不同类型药物的纯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着重探讨了实验条 件的选择及方法的限制等技术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药有效单体穿心莲内酯与不同种类聚合物沉淀抑制剂的相容性及对沉淀抑制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六种聚合物沉淀抑制剂,以溶剂法制备穿心莲内酯与沉淀抑制剂的固态溶液,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分析,测定固态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Kollidon VA64、Soluplus及Eudragit L100-55与穿心莲内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含有不同比例药物的固态溶液,受药物与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聚合物抗增塑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对三种沉淀抑制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产生了不同趋势的影响。结论Kollidon VA64及Soluplus可作为理想的聚合物沉淀抑制剂,用于制备新型穿心莲内酯无定型固体分散体。  相似文献   

5.
双炔失碳酯差向异构体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采用差示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双炔失碳酯含α体的纯度。从热解曲线中看出,凡峰形尖锐、坡度小,则熔点高,含α体的含量高。同时根据熔距亦能判断α体的纯度。当熔点高、熔距短则α体的纯度高。随着本品近10余年来合成工艺的改进,目前双炔失碳酯中含α体的纯度有较大提高,因而制剂的剂量可作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邢建国  魏改芹  何承辉 《中草药》2008,39(8):1173-1176
目的研究香青兰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对香青兰滴丸制备过程的试验,以滴丸的成型率、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质量变异系数为筛选指标,以药液的油浴温度、冷却剂的冷凝温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香青兰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1∶2.5,药液油浴温度为75~80℃,冷却剂的冷凝温度10~15℃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香青兰滴丸成型率高。结论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香青兰滴丸,其外观呈黑褐色,味微苦,表面光滑,大小一致,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7.
阿胶的差示扫描量热鉴别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栋华  刘雪峰 《中草药》1993,24(6):314-315,33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对低氧环境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G)、高原组(MG)、阳性组(NE)、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DML.H)、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组(DML.M)、香青兰总黄酮低剂量组(DML.L)。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50只大鼠建立慢性高原病模型。各组进行相应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血清中EPO、VEGF及肺组织SOD、MDA和GSH-Px活性,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高原病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血清EPO、VEGF含量上升,肺组织中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高原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肺动脉压力不同程度下降(P0.05),血清中EPO、VEGF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SOD、GSH-Px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可改善由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减少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机制,对低氧环境所致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甘草酸钾与复方扑热息痛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伟  王大庆  米广太  王春香 《中成药》2000,22(3):225-227
目的以Kissinger方程测定扑热息痛的热降解活化能方法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甘草酸钾与复方扑热息痛的相互作用.结果活化能为405.80kJ/mol.结论甘草酸钾与扑热息痛、扑尔敏之间无相互作用,可以配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香青兰总黄酮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III型胶原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香青兰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模型建立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各给药组分别给予香青兰总黄酮和地塞米松灌胃,1次/d,连续30d。末次给药后,采用美国Buxco公司的整体体积描记系统,检测香青兰总黄酮对支气管哮喘大鼠呼吸频率(F)、每分钟通气量(MVb)、吸气流量峰值(PIFb)及呼气流量峰值(PEFb)及增强的呼吸间歇(Penh)的影响,ELISA法检测肺组织III型胶原含量变化。结果香青兰总黄酮180、360mg/kg可降低支气管哮喘大鼠F和Penh(P〈0.05,P〈0.01),升高MVb、PIFb和PEFb(P〈0.05),降低肺组织III型胶原含量(P〈0.05,P〈0.01)。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可改善支气管哮喘大鼠肺功能,降低气道反应性,改善哮喘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1.
玻璃化转变理论是高分子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表征物理特性,是指无定形聚合物因受热从玻璃态到橡胶态或因冷却从橡胶态到玻璃态的转变。该文阐述了食品的玻璃态与玻璃化转变及中药浸膏粉成分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似关系,建立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基于Tg对中药干燥工艺、制粒工艺与中药浸膏粉及其固体制剂储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控制策略,以期为中药固体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面包覆改性技术改善中药浸膏粉体流动性及吸湿性。以1%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为表面改性剂,穿心莲浸膏粉为模型药,应用3种不同工艺包覆模型药,以休止角、压缩度、平板角、黏附度为指标综合评价各粉体流动性,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各粉体粒径及粒径分布,FEI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体表面形态与结构,能谱仪测量粉体表面硅(Si)元素含量,药典法测定粉体吸湿性。3种工艺都能改善浸膏粉体的流动性,其中先分散再经高速搅拌混合还可以改善浸膏粉体的吸湿性,且其所得粒子表面二氧化硅含量更高,改善原理可能与改性剂附着于粉体表面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茯苓提取物、枸杞提取物、黄芪提取物和海参冻干粉配伍制成混合物的增强免疫力作用.方法: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经口给予小鼠200mg/(kg·bw)、400mg/(kg·bw)、1000mg/(kg·bw)剂量30 d,测定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指标及NK细胞活...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强吸湿性的红景天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乳糖为改性剂,考察研磨改性法对红景天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并通过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红外光谱、表面性质等方面对改性物予以表征。结果表明,红景天提取物与乳糖UP2等比例研磨5 min制备的改性物的吸湿初速度、吸湿加速度及临界相对湿度均显著低于原提取物及物理混合物;研磨改性物的粒径小于物理混合物,微观结构也明显不同于物理混合物,其红外光谱及表面性质亦与乳糖UP2更为类似。研磨改性使得乳糖粒子附着于红景天提取物表面是吸湿性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定堃  韩丽  秦春凤  林俊芝  胡双  黄娟  杨明 《中草药》2012,43(12):2372-2376
目的 研究微粉硅胶用于白芷提取物粉体改性及其促进元胡止痛分散片崩解的原理.方法 采用混合与液相分散两种方法,微粉硅胶3%、5%、7%3种改性剂量对白芷提取物进行粉体改性,研究粉体改性前后在红外光谱、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的差异及其对元胡止痛分散片崩解时间的影响.结果 红外光谱显示液相分散法与混合法的改性方式相同,均属物理改性;改性后,粉体的比表面积与孔隙体积显著增加,接触角显著降低,热效应显著变化;当微粉硅胶用量达到5%时,两种方法均能改善元胡止痛分散片的崩解性能.结论 增强白芷提取物比表面积,增强吸水性、润湿性,分散提取物,降低黏性可能是微粉硅胶改性及促进分散片崩解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粉体学的研究方法对各类直压辅料与发酵虫草菌粉混合后粉体的吸湿性、休止角、堆密度、填充性、压缩特性等物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乳糖Flowlac100、微晶纤维素Avicel PH102对增强发酵虫草菌粉的流动性和可压性的效果优于预胶化淀粉。该文研究了辅料对虫草发酵菌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对发酵虫草菌粉片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为发酵虫草菌粉片剂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湿度环境下中药浸膏粉体吸湿动力学模型拟合优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诗竟  丁青龙  狄留庆  赵晓莉  王令充  祖强 《中草药》2013,44(20):2833-2840
目的 筛选可以准确描述中药浸膏粉体吸湿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科学量化吸湿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通过中药浸膏粉体改变物理性质来控制吸湿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5种模型分别对51种代表性中药浸膏粉体在低、中、高3种相对湿度(33%、57%、73.5%)环境下的吸湿速率曲线进行拟合,以拟合度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RSS)、信息准则(AIC)值为评价指标,初步筛选拟合较优的动力学模型。结果 双指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中药浸膏粉体吸湿的动力学过程,但双指数模型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适用性较威布尔模型好。结论 双指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中药浸膏吸湿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确定生产周期、预测产品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应用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建立双指数吸湿过程模型,对中药浸膏吸湿数据进行拟合,并与其他常用5种模型比较,评价双指数模型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双指数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一级过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较大,残差平方和(RSS),AIC值均较小,综合3种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认为双指数模型更适用于模拟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结论:所建立的双指数模型适合表征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中药浸膏喷雾干燥时易出现粘连和软化的问题,提出将除湿空气运用于中药浸膏喷雾干燥,并用玻璃化转变理论和水分活度理论预测浸膏粉储存稳定性的条件。以口炎清浸膏为模型药,分别对湿空气(RH 70%)和干空气条件进行喷雾干燥,同时考察干空气下不同压缩空气比对喷雾结果的影响及进风温度分别为100,110,120,130,140℃时对喷雾干燥粉粉体学性质(浸膏得粉率、粘连百分比、含水量、休止角、压缩度、粒径大小与分布)的影响。对理想粉末进行吸湿性和不同平衡含水量下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分别用GAB方程和Gordon-Taylor模型对水分活度与平衡含水量之间以及平衡含水量与Tg之间进行拟合,得到口炎清浸膏粉的状态图,指导其合理储存条件。研究发现,干空气下浸膏粉含水量随着压缩空气比的增加而降低且压缩空气比为100%时喷雾效果最好。湿空气下浸膏粉的得率极低,其含水量和Tg分别为4.26%,16.73℃;其他相同仪器参数相同,干空气下浸膏粉的含水量和Tg分别为2.43%,24.86℃,与湿空气相比,含水量降低了42.96%,Tg提高了8.13℃。从状态图分析可知口炎清浸膏粉在25℃下达稳态时的临界含水量(X,c)为3.42%,临界水分活度(aw,c)为0.188。由此可见,水分降低了中药浸膏粉的Tg是造成其喷雾干燥粘壁和软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入干空气对于中药浸膏喷雾干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应用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改善中药浸膏粉的流动性。应用Comil粉碎整粒机,将1%的纳米SiO2对7种中药浸膏粉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粉体流动性测试仪,比较改性处理前后各浸膏粉的流动性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各浸膏粉的微观表面形态变化,借助显微镜测定并比较各浸膏粉的粒径分布变化,并对改性前后的浸膏粉进行吸湿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处理后,各浸膏粉的休止角、抹刀角、压缩度、黏附度均明显降低,流动性指数增加,流动性得到显著性提高,以葛根浸膏粉和大黄浸膏粉改善最为显著,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改性后的浸膏粉表面均附着有纳米SiO2,而改性前后的浸膏粉的粒径和吸湿性均无明显变化。该技术可为改善中药浸膏粉流动性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