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藏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藏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等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香草酸(2)、异鼠李素(3)、山柰酚(4)、槲皮素(5)、大波斯菊苷(6)、槲皮素3-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芦丁(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正丁酯(9)、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结论除化合物8以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杏香兔耳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β-D-glucopyranosyl-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岩白菜素(2)、glucozaluzanin C(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4)、costunolide-15-β-D-glucopyranoside(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8)、绿原酸(9)、1,3-O-二咖啡酰奎宁酸(10)、3-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13)、原儿茶酸(14)、5-O-顺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5)、1-O-咖啡酰奎宁酸(16)、隐绿原酸(17)、5-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  相似文献   

3.
翻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海洋  刘顺  单淇  涂正伟  蒋建勤  侯文彬 《中草药》2011,42(7):1285-1288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鉴定拳卷地钱中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硅胶柱色谱/RP-HPLC/LC-ESI-MS方法.方法:拳卷地钱叶经过80%乙醇提取后,减压蒸馏,得粗提物.拳卷地钱叶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后上硅胶柱,用甲醇-氯仿配比为25:1,25:2,25:3……2:25,1:25混合溶液洗脱,各洗脱液进行RP-HPLC分析,较纯的洗脱液进行LC-ESI-MS分析,为制备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单体提供指导.结果:氯仿与甲醇配比为25:15、25:16、25:17、25:18的洗脱液经过RP-HPLC分析为单一组分,tR为12.1min,与对照品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共注射进行RP-HPLC实验,发现峰高增加,tR为12.1min,UV[λmax为336/296(sh)/267nm]和IR光谱与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基本一致.LC-ESI-MS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品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分子量相同为446.结论:由此可以鉴定该洗脱组分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藏角蒿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花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乌苏酸(3)、rengyolone(4)、芹菜素(5)、木犀草素(6)、槲皮素(7)、calceolarioside A(8)、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0)、管花苷B(1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2)、毛蕊花糖苷(13)、2-(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红景天苷(15)、rengyoside B(16)、异毛蕊花糖苷(17)。结论 1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齿叶白鹃梅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才谦  王灵芝  刘玉强  王聪  顾宇凡 《中草药》2012,43(4):673-675
目的研究齿叶白鹃梅Exochorda serratifol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熊果酸(2)、紫丁香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6)、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糖苷(7)、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8)、芦丁(9)、咖啡酸(10)、槲皮素-3-O-β-D-新橙皮糖苷(11)。结论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百蕊草化学成分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百蕊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百蕊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百蕊草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芦丁(3),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4),高车前苷(5),大蓟苷(6),蒙花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金圣草黄素(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百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檀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合柄铁线莲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和方法,结合半制备液相分离合柄铁线莲中的黄酮苷类成分。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异牡荆素(2)、过山蕨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2-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7)、澳白檀苷(8)、槲皮素-3-O-β-D-(6″-n-丁基)葡萄糖醛酸酯(9)、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和异荭草素(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壮药三角泡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建华  西庆男  曾艳婷  李兵  李云  钱信怡  卢汝梅 《中草药》2018,49(11):2502-2507
目的研究壮药三角泡(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聚酰胺、凝胶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三角泡正丁醇部位分离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1)、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2)、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结论化合物1~3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倒地铃苷D、倒地铃苷B和倒地铃苷A;化合物5~8、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脂肪细胞质脂分解的影响。方法 :用化学和光谱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 ;用正常大鼠附睾处脂肪细胞观察化学成分对由去甲肾上腺素 (NE)诱导的脂肪分解作用。结果 :分离出 3种单体 ,为芹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木樨草素 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和木樨草素 3′ 甲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前 2种可增加由NE促进的脂解过程中脂肪酸的释放量。 结论 :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柳属植物叶片中获得 ;芹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和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可促进由NE诱导的脂解作用 ,木樨草素 3′甲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婕  王国才  李桃  李药兰  叶文才 《中草药》2013,44(10):1237-1240
目的 研究黄荆Vitex negundo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荆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素(1)、黄荆诺苷(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牡荆苷(4)、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迷迭香酸甲酯(8)、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咖啡酸(10)及银桦苷G(11).结论 化合物5~11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菊花中黄酮苷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测定菊花中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毫菊和滁菊中金合 素-7-O-β--D-葡萄苷含量为0.0826%-0.1249%,杭菊和贡菊为0.0157%和0.033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滁菊和毫菊为0126%和0.0274%,而贡菊和杭菊为0.1177%和0.5877%,结论:不同产地的菊花2种黄酮苷的含量差另较大。  相似文献   

13.
铁破锣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铁破锣(有称为滇豆根者)[Beesia calthifolia(Maxim.)Ulhr.]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根茎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I),25-脱水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Ⅱ).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Ⅲ),铁破锣皂苷Ⅰ(Ⅳ)和胡萝卜苷(V)。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V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Ⅱ~Ⅳ为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HPLC—DAD法建立苦碟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GCOP)、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测定方法。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0.05%甲酸-乙腈);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00.1%、100.8%,RSD值分别为O.4%、0.3%、0.7%。结论该分析方法能简便、快速地测定苦碟子中黄酮类成分,可为评价不同产地、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的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方菟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药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的种子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分离法结合柱色谱法进行成分分离。所得成分再分别采用5种色谱:UV、IR、1H NMR、13C NMR和MS 测定其结构。结 果:从南方菟丝子的种子中分离得到6种成分,经光谱鉴定分别为紫云英普( astragalin,I)、β-谷甾醇(β-sitosterol,II ),虫漆醋酸( lacceroic acid, Ⅲ ) , β-谷甾醇- 3-O-β- D- 吡喃木糖苷(β-sitosterol-3-O-β-D-xylopyranoside, N)、山茶酚( kaempferol, V ) ,拼皮素(quercetin, Ⅳ)。结论: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Ⅳ以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延慧君  王炫  高颖  刘岱琳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280-2285
目的:以熊果酸为底物,用长柄链格孢菌AS3.2875对熊果酸进行生物转化,并对培养基和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熊果酸的消耗率和28-O-β-D-吡喃葡萄糖熊果酸酯苷的生成率为指标,考察不同起始pH,磷酸盐,不同种类金属离子,孢子浓度,底物加入量,温度,转速,培养时间对熊果酸在长柄链格孢菌培养液中转化的影响,得到长柄链格孢菌对熊果酸的最佳转化条件。结果: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0,0.25 g.L-1MgSO4,1.0 g.L-1K2HPO4,0.083 g.L-1FeSO4,孢子浓度为4%,底物加入量0.3 g.L-1,转速140 r.min-1,28℃,培养3 d。结论:长柄链格孢菌转化熊果酸生成28-O-β-D-吡喃葡萄糖熊果酸酯苷的生成率稳定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土荆皮抗真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云辉  张帅  张念  孔德云  华茉莉 《中草药》2012,43(2):220-222
目的对土荆皮Pseudolaricis Cortex抗真菌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土荆皮粗粉以95%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采用溶剂法分为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其醋酸乙酯部位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荆皮酸B(1)、土荆皮酸C(2)、香草酸(3)、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4)、17-羟基土荆皮酸B(5)。结论化合物5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酸I;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对白色念珠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和5仅显示微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南苜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南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反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南苜蓿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4)、木犀草素(5)、异芒柄花素(6)、异甘草素(7)、刺囊酸-3-O-[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苷](8)、香豆雌酚(9)、腺嘌呤(10)、黄嘌呤(11)、正三十九烷醇(12)、胡萝卜苷(13)、β-谷甾醇(14)。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3、4、6、8、10、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 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并根据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性质对照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石油醚和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菜油甾醇(2)、环桉烯醇(3)、齐墩果酸(4)、熊果酸(5)、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山柰酚(8)、槲皮素(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槐糖苷(11)、槲皮素-3-O-β-D-槐糖苷(12)、槲皮素7-O-β-龙胆二糖苷(13)、银椴苷(14)、芹菜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5)。结论 其中化合物2,4,5,6,7,12,13,14,15等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月季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