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马兰中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马兰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硅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反复分离纯化,用各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马兰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木栓酮(2),木栓醇(3),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羽扇豆醇乙酸酯(6)β-谷甾醇(7),α-波菜甾醇(8),α-波菜甾酮(9),豆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4~6,8~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冷水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冷水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冷水花的醇提物经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冷水花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亚麻油酸乙酯(2),十六酸乙酯(3),咖啡酸乙酯(4),α-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槲皮素(7),β-胡萝卜苷(8).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酰鲸鱼醇(1)、tirucalla-7,23,25-trien-3β-ol(2)、24,24-dimethyl-9,19-cyclolanostan-3β-ol(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羽扇豆醇乙酸酯(5)、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6)、熊果酸(7)、常春藤皂苷元(8)、β-香树脂醇乙酸酯(9)、β-谷甾醇(10)、油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地瓜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郭良君  谭兴起  郑巍  孔飞飞  陆萍  倪东杰 《中草药》2011,42(9):1709-1711
目的研究地瓜藤Ficus tikou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经NMR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瓜藤7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xo-α-ionol(1)、棕榈酸(2)、邻羟基苯甲酸(3)、3,4-二羟基苯甲酸(4)、α-香树脂酮(5)、β-香树脂酮(6)、α-香树脂醇乙酸酯(7)、β-香树脂醇乙酸酯(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地瓜藤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南沙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沙参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蒲公英萜酮(2),羽扇豆烯酮(3),β-谷甾醇(4),羽扇豆醇乙酸酯(5),无柄沙参酸-3-O-异戊酸酯(6),胡萝卜苷(7),正十五烷酸(8),邻苯二甲酸二己酯(9),汉黄芩苷(10),愈创木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1),5-羟甲基糠醛(12),黄芩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1,8,10,11,13为首次从桔梗科分离得到;9,12为首次从沙参属分离得到;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线叶龙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α-香树脂醇(1),β-香树脂醇(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3β-棕榈酸酯-28-羟基-α-香树脂醇(5),3β-棕榈酸酯-28 -羟基-β-香树脂醇(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28-羟基-羽扇豆醇(9),24-羟基-羽扇豆醇(10).结论 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小蓟三萜类化合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小蓟乙醇提取物中显示细胞毒活性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运用正反相硅胶、凝胶、反相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从小蓟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2),羽扇豆酮(3),β-香树酯醇(4),伪蒲公英甾醇(5),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6),蒲公英甾醇乙酸酯(7),marsformoxide B(8),α-香树酯酮(9),β-香树酯酮(10),蒲公英甾酮(11),伪蒲公英甾酮(12)。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12)
目的研究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的三萜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对桦叶荚蒾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yl palmitate(1)、1β-hydroxy-ursa-9(11),12(13)-dien-3β-yl palmitate(2)、11α,12α-环氧蒲公英赛醇(3)、β-乙酰香树脂醇乙酸酯(4)、齐墩果酸(5)、2α,3α-二羟基-12-烯-齐墩果酸(6)、2α-羟基齐墩果酸(7)、24-羟基-β-香树脂醇(8)、28-羟基-β-香树脂醇(9)、3β,23-dihydroxy-urs-12-ene(10)、坡模酸(11)、羽扇豆醇(12)、29-nor-20-oxolupeol(13)、白桦脂酸(14)、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酮(15)。结论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菊叶千里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制备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光菲林碱(1),千里光碱(2),1,2-dihydrocacalohastine(3),桉叶醇-4(15)-烯-1β,6α-二醇(4),7,11,15-三甲基-3-亚甲基十六烷-1,2-二醇(5),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6),马尼拉二醇3-O-棕榈酸酯(7),款冬二醇(8),马尼拉二醇(9),β-香树脂醇(10),α-香树脂醇(11),自桦脂醇(12),loranthol(13),(+)-丁香树脂酚(14),1-羟基-4-酮-环己烯-1-乙酸酯(15),2,6-二甲氧基对苯醌(16),豆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17),豆甾-5,22-二烯-7-酮(18),豆甾4-烯-3-酮(19),豆甾-4,22-二烯-3-酮(20),β-谷甾醇(21),豆甾醇(22),胡萝卜苷(23),十一烷酸甘油酯(24)和十一烷酸甲酯(25).讨论:化合物5~9,13,17~20和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藏药高山龙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购自青海的藏药高山龙胆Gentiana algida Pall.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高山龙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β-香树脂醇(2),乌苏酸(3),齐墩果酸(4),24-羟基-β-香树脂醇(5),28-羟基-α-香树脂醇(6),28-羟基-β-香树脂醇(7),假蒲公英甾醇(8),3β-棕榈酸假蒲公英甾醇酯(9),3β-棕榈酸酯-28-羟基-α-香树脂醇(10),3β-棕榈酸酯-28-羟基-β-香树脂醇(11)。结论:这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背叶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子明  李福双  徐建富  张培成 《中草药》2012,43(8):1489-1491
目的 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 (29)-烯-3β,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 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青蛇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青蛇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4-hydroxy-3,5-dimethoxybenzoldehyde(Ⅰ),3-methoxy-4 hydroxybenzoic acid(Ⅱ),熊果酸(Ⅲ),2α-羟基熊果酸(Ⅳ),胡萝卜苷(Ⅴ),羽扇豆醇乙酸酯(Ⅵ),α-香树脂醇乙酸酯(Ⅶ),大黄素甲醚(Ⅷ),β-谷甾醇(Ⅸ)。结论上述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青蛇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银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银莲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3β-甲氧基-齐敦果-11-酮-18-烯(3)、α-香树脂醇(4)、28-羟基-齐敦果-12-烯-3,11-二酮(5)、熊果酸(6)、28-羟基-α-香树脂醇(7)、青钱柳酸B(8)、2α,23-二羟基-熊果酸(9)、β-胡萝卜苷(10)、槲皮素-7-O-鼠李糖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番薯块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番薯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回收溶剂后以氯仿萃取,萃取部位经多种层析方法分离;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Batatinoside I(1)、枸橼苦素(2)、咖啡酸十八烷酯(3)、乙酰-β-香树醇(4)、咖啡酸(5)、东莨菪素(6)。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结构新颖的树脂糖苷类化合物,并首次从番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李雯  陈燕芬  吴楠  池墨瑶  费佳 《中草药》2012,43(9):1712-1715
目的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瓜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S,23E)-5β,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23-diene-3β,25-diol(1)、(19R,23E)-5β,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23-diene-3β,25-diol(2)、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3)、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3-O-β-D-glucopyranoside(4)、苦瓜素Ⅰ(5)、苦瓜素Ⅳ(6)、大豆脑苷Ⅰ(7)、α-菠甾醇(8)、α-香树素乙酸酯(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3、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金橘成熟果实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α-香树脂醇(2)、β-谷甾醇(3)、羽扇豆醇(4)、β-香树脂醇(5)、柠檬苦素(6)、表无羁萜醇(7)、滨蒿内酯(8)、东莨菪内酯(9)、citrusinine-Ι(10)、山柰酚(11)、芦丁(12)、(+)-nyasol(13)、金柑苷(14)、acacetin-8-C-neohesperidoside(15)、syringa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16)、vanilloloside(17)。结论化合物1~2、4~5、7~10、13、1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金橘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金橘成熟果实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α-香树脂醇(2)、β-谷甾醇(3)、羽扇豆醇(4)、β-香树脂醇(5)、柠檬苦素(6)、表无羁萜醇(7)、滨蒿内酯(8)、东莨菪内酯(9)、citrusinine-Ι(10)、山柰酚(11)、芦丁(12)、(+)-nyasol(13)、金柑苷(14)、acacetin-8-C-neohesperidoside(15)、syringa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16)、vanilloloside(17)。结论化合物1~2、4~5、7~10、13、1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金橘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虎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虎耳草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虎耳草全草用80%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虎耳草的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三十一烷醇(2),十八碳酸单甘油酯(3),胡萝卜苷(4),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二十四烷酸(6),对-香豆酸(7),没食子酸(8),槲皮素(9),岩白菜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