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考察黄连与干姜配伍后对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黄连单煎液和黄连干姜合并液后,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5种生物碱血药浓度,分别求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配伍前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结果:黄连干姜合并液组与黄连单煎液组比较,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峰浓度(Cmax)增加,半衰期(t1/2z)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t)均降低,达峰时间(Tmax)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与干姜配伍后能够促进黄连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量和加速其消除速率,干姜能够显著影响黄连5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8)
目的比较黄连Coptidis Rhizoma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及其单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家兔分别灌胃盐酸小檗碱和黄连提取物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浓度,拟合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连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1.25 h即达到血药浓度最大值,入血速度快于其单体,而且前者AUC0~∞、AUC0~t、Cmax、t1/2高于后者,Tmax也更短。结论黄连提取物中其他生物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盐酸小檗碱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王恩莹  陈靓  马恒  陈勇  韩凤梅 《中草药》2016,47(23):4231-4234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中黄连、黄芪和金银花配伍对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单次ig金芪降糖片(0.42 g/kg,相当于5 mg/kg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碱(5 mg/kg)+绿原酸(3 mg/kg)及盐酸小檗碱(5 mg/kg),采用LC-MS/MS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并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法计算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各组MRT0~∞、tmax及t1/2无显著变化;盐酸小檗碱组AUC0~∞及Cmax最大,绿原酸与盐酸小檗碱合用组AUC0-∞及Cmax最小,但其CLz和Vz显著高于其他2组(其他2组无显著变化)。结论绿原酸与小檗碱合用可以降低小檗碱的体内吸收、促进小檗碱的血浆清除及体内分布。黄芪、金银花与黄连配伍可能对小檗碱的血浆消除与体内分布存在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连药材提取物及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组织样品中的盐酸小檗碱.结果:两种提取物以等剂量灌胃后,相同时间点在组织中,大鼠体内黄连、肉桂药对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大于黄连药材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组织含量.结论:在小肠、大肠、胃、肝、肺、脾、睾丸、心、肾、子宫、胰组织中都能检测到小檗碱,特别是胃肠道系统中的组织浓度较高,表明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5.
黄连肉桂药对配伍对黄连总碱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黄连总碱大鼠小肠吸收特性及黄连肉桂配伍对黄连总碱小肠吸收的影响,探讨黄连肉桂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体外小肠吸收模型,考察时间、浓度及转运方向对黄连总碱大鼠小肠摄取和转运的影响;同时考察黄连与肉桂不同比例配伍后,黄连总碱的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变化规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连肉桂水煎液、小肠浆膜液、组织匀浆液中的总碱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连水煎液中总碱成分具有与小檗碱类似的P-糖蛋白底物转运特性:总碱在大鼠小肠的摄取和转运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总生物碱的转运明显受到转运方向的影响,从浆膜面到黏膜面的转运明显大于从黏膜面到浆膜面。黄连与肉桂在一定配比范围内,黄连总碱的小肠吸收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以黄连总碱为指标,二者配伍对黄连总碱的吸收存在最佳配比关系。黄连各生物碱成分经小肠吸收和转运特性相似。结论:小肠吸收和药物间的化学反应共同影响了黄连肉桂药对的配伍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世陆  刘丽芳  朱华旭  李博  张启春  郭立玮 《中草药》2016,47(16):2877-2882
目的研究组合药物(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及黄连解毒汤复方对小檗碱在大鼠脑组织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小檗碱(247.39 mg/kg)组、组合药物(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247.39、130.11、113.01 mg/kg)组、黄连解毒汤(3.92 g/kg,小檗碱247.39 mg/kg)组,各组分别ig相应剂量的药物,分别于给药后0.083、0.25、0.5、1、2、4、6、8、12、24 h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脑组织,UPLC-MS法测定小檗碱在脑组织中的质量浓度。计算各组中小檗碱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小檗碱组达峰浓度(Cmax 108.01 ng/g)相比,组合药物组小檗碱的Cmax(368.59 ng/g)显著增加,明显高于黄连解毒汤原方给药中小檗碱的Cmax(31.97 ng/g);组合药物组的AUC0~∞(3 236.60 min·ng/g)远大于小檗碱组的AUC_(0~∞)(2 701.37min·ng/g)和黄连解毒汤组的AUC_(0~∞)(420.34 min·ng/g)。结论与小檗碱组相比,组合药物能促进小檗碱进入脑组织,而黄连解毒汤复方抑制小檗碱进入脑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苍术与苍术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苍术水提液中苍术素及苍术素单体大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苍术水提液中的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62.32±13.26 min、最大浓度Cmax为28.26±6.37 ng/ml、半衰期T1/2166.36±21.22min、AUC0-∞为2748.54±226.3ng/ml.min;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37.28±9.23min、最大浓度Cmax为17.83±4.65 ng/ml、半衰期T1/2为96.48±18.34 min、AUC0-∞为2065.42±206.51ng/ml.min。苍术水提液组和苍术素单体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苍术水提液中苍术素及苍术素单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提示苍术水提液中其他成分会影响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不同粒径黄连粉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黄连粉体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ver1.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比较黄连常规粉体、超微粉体和纳米粉体中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连常规粉体、超微粉体和纳米粉体组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模型均为一室开放模型.黄连常规粉体主要药动学参数别为Ka=4.15±0.58(1/h),Ke=0.164±0.041(1/h),T1/2ka=0.183±0.035(h),T1/2α=4.52±0.86(h),Tmax=1.63±0.52(h),Cmax=44.05±7.57(μg/L),AUC0~∞=312.77±118.26(μg·h/L);黄连超微粉体主要药动学参数为:K8=5.23±0.79(1/h),Ke=0.156±0.034(1/h),T1/2ka=0.143±0.027(h),T1/2α=4.92±0.88(h),Tmax=1.38±0.52(h),Cmax=62.27±13.73(μg/L),AUC0-∞=467.94±136.64(μg·h/L).黄连纳米粉体主要药动学参数为:Ka=5.82±0.71(1/h),Ke=0.157±0.026(1/h),T1/2ka=0.123±0.018(h),T1/2a=4.56±0.79(h),Tmax=1.25±0.46(h),Cmax=86.76±19.52(μg/L),AUC0~∞=567.73±161.78(μg·h/L).与纳米粉体比较,黄连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小檗碱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2.42%和55.13%.结论:黄连粉体经超微化和纳米化后吸收相增大,可显著提高黄连中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黄连合用肉桂多次灌胃对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连合用肉桂多次灌胃给予大鼠对小檗碱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一组作为空白,一组灌服黄连药材粉末,另一组灌服黄连与肉桂按6∶1混合的药材粉末,连续灌胃7次。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大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中小檗碱的浓度。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黄连配伍肉桂前后各脏器中小檗碱的变化情况。结果:大鼠多次灌胃黄连后,小檗碱组织浓度升高,其在大鼠体内呈广泛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肝组织中;黄连配伍肉桂后各脏器中小檗碱浓度发生明显的改变(P0.01),心、肝、肾中小檗碱浓度较之配伍前明显增加,而脾、肺中小檗碱浓度较配伍前明显减少。结论:黄连配伍肉桂后多次灌胃可使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各脏器的分布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连-厚朴酸碱药对不同配伍剂量对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煎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厚朴药对煎煮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煎出率随着药对中黄连配伍剂量增大而升高,并且当黄连配伍剂量开始大于厚朴剂量时,生物碱煎出率升高趋势减缓.结论 黄连-厚朴配伍时,黄连:厚朴≥1:1时有利于黄连生物碱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1.
交泰丸方药半仿生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学兰  张兆旺 《中成药》2003,25(7):526-529
目的 :选择交泰丸方药提取时药材的最佳组合方式。方法 :将方药组合成 2组 (AB和A +B) ,用半仿生提取法提取 ,提取液作小檗碱、肉桂酸、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量的测定及甲醇精制液的薄层色谱、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比较。结果 :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为 :A +B >AB ;2种组合提取液的薄层色谱无明显差异 ,但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有差异。结论 :交泰丸方药成分提取时以黄连、肉桂分别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黄连配伍肉桂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高热卡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肉桂组、交泰丸1组、交泰丸2组,各治疗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干预,另设正常对照组.干预1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以及血脂水平,并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观察药物对大鼠氧化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GTT异常,FBG、FINS升高,血脂紊乱,MDA活性升高,SOD及GSH-PX活性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FBG及FINS降低,OGTT及血脂紊乱改善,MDA活性下降,SOD及GSH-PX活性升高,其中交泰丸2组降糖调脂及抗氧化应激效果最优.结论 不同比例黄连配伍肉桂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抗氧化应激的影响不同,其机制可能与黄连肉桂两药配伍后影响各自降糖成分的溶出及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交泰丸不同配比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交泰丸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盐酸氟西汀7.5 mg·kg-1)及5种不同配比交泰丸高、低剂量组(黄连-肉桂=10∶1,1∶10,10∶0,0∶10,1∶1),共计12组.各组小鼠ig给药lh后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ST)、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研究不同配比的交泰丸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TST和FST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不动时间均显著减少,其中以交泰丸中黄连与肉桂配比为10∶1和1∶10时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即在TST中,交泰丸黄连与肉桂配比为10∶1高、低剂量组时小鼠的不动时间分别为(69.8±18.1)s和(79.2±14.6)s,交泰丸黄连与肉桂配比为1∶10高、低剂量组时小鼠的不动时间分别为(69.5±21.7)s和(64.1±26.0)s;在FST中,交泰丸黄连与肉桂配比为10∶1高、低剂量组时小鼠的不动时间分别为(83.6±29.0)s和(72.9±37.7)s,交泰丸黄连与肉桂配比为1∶10高、低剂量组时小鼠的不动时间分别为(92.2±37.8)s和(71.9±35.9)s.交泰丸中黄连与肉桂配比为10∶1和1∶10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且TST和FST的结果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不同配比的交泰丸均具有抗抑郁的作用,但它们在抗抑郁作用强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孔维军  赵艳玲  山丽梅  肖小河  张萍  刘军 《中草药》2009,40(12):1893-1897
目的 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相应的比例配伍.在100℃下水浴加热1 h,得单味药分煎后配伍所得的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药液.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痢疾杆菌在类方水提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结果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的药液之间存在稳定的药性差异.左金丸及类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强.反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弱,4方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结论 微量热法可用于刻画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肉桂通过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diabetes mouse,db/db)小鼠胆汁酸代谢、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及小肠形态结构改变的降糖机制。方法以6只db/m小鼠为空白组,30只db/db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实验组分别用二甲双胍、黄连、肉桂及黄连肉桂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8周测量每组小鼠的血糖同时测量小鼠空腹胰岛素;利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粪便胆汁酸的代谢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回肠Occludin蛋白的表达、电镜扫描小鼠小肠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黄连肉桂可以有效改善db/db小鼠的高血糖状态、降低小鼠血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以增加db/db小鼠胆汁酸中胆酸(cholic acid,CA)、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 cholic acid,CDCA)分泌,减少熊去氧胆酸(Ursodeoxy cholic acid,UDCA)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肉桂能够增加小鼠回肠Occludin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能够改善db/db小鼠肠道超微状态、增强肠道屏障作用、降低其通透性。结论黄连肉桂可以改善db/db小鼠高血糖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其可以调节胆汁酸分泌和增加肠Occludin蛋白表达,增强肠道屏障作用、降低其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进业 《河南中医》2020,40(2):171-173
张仲景临证用药比较讲究,桂枝去皮为去其外层皮,但现代用的桂枝饮片去皮极难操作。"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伤寒杂病论》中治肾虚的崔氏八味丸、治"虚劳诸不足"的薯蓣丸以及天雄散诸方中均是用桂枝,内脏病变更适合用肉桂进行治疗,桂枝更适合治疗肢体经络病证。药理试验测得肉桂、桂枝二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肉桂醛,肉桂的挥发油提取率为桂枝的2倍。现代用的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细长或幼嫩的枝条),切片切段后去皮是不现实的,且去皮后木芯所剩无几。现代用桂枝不去皮(此指全部皮层),而其疗效是明确而可靠的,肉桂、桂枝及桂枝汤类方在临床中大量使用,具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基本等同于现代用的肉桂,而不是现代用的桂枝,其去皮也是去表面的木栓层。  相似文献   

17.
交泰丸方药4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学兰  李正杰 《中草药》2003,34(10):895-898
目的 优选交泰丸方药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小檗碱、肉桂酸、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为指标 ,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对半仿生提取法 ( SBE法 )、水提取法 ( WE法 )、半仿生提取醇沉法 ( SBAE法 )、水提取醇沉法 ( WAE法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5个指标综合评价 Y值为 :SBE法 >WE法 >SBAE法 >WAE法。结论 交泰丸方药的提取法以 SBE法为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连与生地黄不同比例配伍对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探寻二者最佳配伍比例。方法:给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生地黄为1∶0,1∶1,1∶4,1∶8水煎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比较各组大鼠体内小檗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级二室模型,权重W=1/C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组中相同剂量的黄连配伍不同比例的生地黄,小檗碱Cmax,AUC0~t,AUC0~∞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连与生地黄1∶8组Cmax,AUC0~t,AUC0~∞最大。结论:黄连配伍大剂量的生地黄,可显著提高黄连中有效成分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9.
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荜茇、荜澄茄、花椒、胡椒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期观察温中散寒药的温胃、护胃作用,探讨温中散寒药的作用机制与药效本质。 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15个组: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组、干姜组、肉桂组、丁香组、吴茱萸组、小茴香组、高良姜组、荜茇组、荜澄茄组、花椒组、胡椒组、石膏组、黄连组。灌服知母水提液17.5 g·kg-1,2次/d,连续2 d建立大鼠胃实寒证模型。附子组13.5 g·kg-1,干姜、胡椒组8.1 g·kg-1,肉桂、吴茱萸组4.1 g·kg-1,丁香、荜茇、荜澄茄组2.7 g·kg-1,小茴香、高良姜、花椒组5.4 g·kg-1,石膏组54 g·kg-1,黄连组4.5 g·kg-1,2次/d,连续3次。肉眼观察胃黏膜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根据胃组织病理改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结果: 肉眼观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表面颜色灰暗、皱缩、无光泽,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与模型组比较,10个温中散寒药组的胃黏膜均有所改善。光镜下观察,与模型组比较,除高良姜组外其余9个组均能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P<0.05或P<0.01);10个温中散寒药组均能明显减少胃黏膜腺体的破坏(P<0.01)。 结论: 10味温中散寒药通过改善大鼠胃黏膜的破坏从而发挥其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