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5例早期周围性小肺癌(直径≤3cm)的CT资料,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方法:25例肺癌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观察证实直径≤3cm周围性小肺癌的完整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早期肺癌的主要CT表现:全部为孤立小结节,25例有分叶征;25例有小毛刺征;17例胸膜凹陷征;15例有血管集束征;8例有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结论:SCT+HRCT+动态增强扫描能更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聂中 《实用癌症杂志》2022,(1):99-101,10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86例,均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结果 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86例,确诊阳性75例,阴性11例,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出真阳性73例,真阴性9例;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33%(73/75)、特异度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TRAP-ELISA半定量及PCR-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前瞻性检测5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直径≤30mm)、并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T1N0M0),行CT导向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33例,经皮肺针刺活检22例)后24h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甲基化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只有61.8%(34/55)。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3.6%;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32.4%,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58.2%,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7.3%。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率9.5%(2/21),无1例检测到p16甲基化。结论:CT扫描与端粒酶活性、p16甲基化联合可弥补痰液的细胞学检查的不足,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有助于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80例先行CT平扫,结果示深浅分叶征56例,毛刺征46例,空泡征50例,胸膜凹陷征51例,血管纠集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其中54例加做CT强化扫描,其中49例CT值增幅〉30Hu,占90%。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16排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80例先行CT平扫,结果示深浅分叶征56例,毛刺征46例,空泡征50例,胸膜凹陷征51例,血管纠集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其中54例加做CT强化扫描,其中49例CT值增幅>30Hu,占90%.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孟凡利  阎昱  王连生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3):256-256,257
1977~1993年间我们共手术治疗各类肺癌587例,其中瘤体直径在2cm以内的周围型肺癌49例,占同期肺癌手术的84%。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2岁。腺癌29例,鳞癌9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2例。PTNM分期,Ⅰ期(T1N0M0)32例,Ⅱ期(T1N1M0)9例,Ⅲa期(T1N2M0)8例。病变在右肺32例,左肺17例。49例实行52例次手术,其中1例舌段腺癌袖状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行二次左全肺切除;另有2例腺癌楔形切除后复发行肺叶切除(表1)。表1 病变部位及术式病变部位例数肺叶(或双叶)切除肺段切除…  相似文献   

8.
郑海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319-332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CT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射波刀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射波刀治疗的Ⅰ/Ⅱ期周围型肺癌患者46例,其中Ⅰ期11例,Ⅱ期35例。照射总剂量为36~60 Gy(中位剂量为48 Gy),64%~85%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包绕PTV,分割次数为3~12次,1日1次,每周5次。结果:治疗后1~9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近期疗效评价显示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4.8%和93.5%。所有患者的局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0.0个月(95%CI:35.9~54.9)和43.0个月(95%CI:40.1~57.3),1年的局部控制率为91.3%,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58.5%和26.3%。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Ⅱ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及其它严重毒副反应发生。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arget volume,GTV)和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 effective dose,BED)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射波刀治疗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病灶较小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拥有比手术更高的临床获益率。  相似文献   

10.
肺癌痰的细胞学诊断历史已久,加之纤支镜检广泛开展,对中央型肺癌的细胞学诊断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对周围型肺癌的细胞学诊断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我们对X线显示肺周围型团块影病例,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针吸细胞学检查,30分钟内即迅速获得细胞学诊断,显著提高了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及块影的鉴别诊断。本组资料为周围型块影318例,男性257例,女性61例,右上叶107例,中叶16例,下叶20例,左肺117例,左上叶75例,左下42例,双肺弥散性小结节块加团块影8例。最大块影6.2cm最小2.8cm。所有病例浅表淋巴节均无肿大。318例针吸细胞学诊断率高达91.8%(292/318),且84例施行手术治疗经组织学诊断有83例相符合。两者符合率达98.8%(83/84)。副作用极少仅1例针吸并发局限性气胸。  相似文献   

11.
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检出和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胸部平片、常规CT(CCT)、螺旋CT(SCT)和高分辨率CT(HRCT)等各种影像学手段对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平片、CCT、SCT和HRCT等的检查结果。因咳唔、咯血等症状就医发现5例,由健康体检发现37例,因其他疾病检查发现17例。病理Ⅰ期53例,Ⅱ期以上6例。结果 胸部平片的假阴性诊断率为47.5%,CCT的假阴性诊断率为17.6%,只有SCT可以检出全部病例而未发生漏诊。HRCT在显示肿瘤密度和各种征象细节的能力和准确性方面均优于胸部平片和CCT。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在HRCT征象方面与较大肺癌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 SCT、HRCT是检出和诊断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最佳影像学手段。应当提倡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CT下定位经胸细针肺穿刺诊断周围型小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下定位经胸细针肺穿刺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仲崇昕,王荣华,李文科章丘市人民医院(山东省章丘市250200)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对临床疑为恶性肿瘤的肺内周围型小病灶30例,在CT下定位经胸细针肺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取得了100%的阳性...  相似文献   

14.
周围型肺癌常见X线表现以结节、肿块或小斑片影居多,偶见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近遇8例呈“肺大疱样”改变的周围性肺癌,就其影像特征作简单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8例,男性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8岁,临床症状以咳嗽、咳泡沫样痰为主,无咯血、气喘、胸闷等。病理结果均为腺癌。1.2X线特征形态:病灶既不呈结节灶,也不呈炎症样不规则浸润性病灶,而是表现出类似“肺大疱样”表现。轮廓:呈不规则型,但大体上符合肺叶、肺段分布。边缘可有毛刺。密度:未见钙化灶,在其实质性病灶内,密度较为均匀,空泡内,有残存的肺组织条索影,和因支气管…  相似文献   

15.
5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92年11月至2003年2月经胸腔镜诊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56例,其中术前首诊为良性病变者20例(35.7%),经胸腔镜手术行肺叶切除术46例,楔形切除术8例,肺段切除术2例。结果:56例中2例转开胸手术,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确诊率100%,显著高于术前的64.3%,P<0.01。其中4例术后病理分期上升为Ⅱ期(T1N1M02例,T2N1M02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100%。结论:胸腔镜技术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病理分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CT下定位胸细针肺穿刺诊断周围型小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结果 33例(89%)表现为边缘规整的结节状或葡萄状,26例(70%)发现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38%)有原发病灶周围的支气管增厚, 11例(30%)有远处转移.结论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主要为边缘规整的肺结节和明显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另有一部分病例原发病灶表现为葡萄状改变,增强扫描密度增加值多在24~37 Hu之间,较肺腺癌、鳞癌略低.  相似文献   

19.
20.
刘恒  周九鹏  贾丽娟 《癌症进展》2022,20(2):162-165
目的 探讨老年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 收集101例老年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统计患者的2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老年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1例老年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腺癌47例,鳞状细胞癌40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